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0 空气(二) 学案
展开专题30 空气(二)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一、二氧化碳
考点1 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经过压缩的二氧化碳________叫________。
2.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也不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_。
(3)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________:CO2+H2O===H2CO3
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________,见光、加热都会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H2CO3CO2↑+H2O
考点2 说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
1.工业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法:
a.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CO2不纯;也不能用硫酸,因为反应产生的硫酸钙难溶于水,会阻止碳酸钙跟硫酸反应)。
b.装置: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如图所示)。
c.步骤:(略)。
d.收集方法:________。
3.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则是二氧化碳。
CO2+Ca(OH)2===________。
考点3 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光合作用的原料;制造纯碱、尿素、汽水饮料等;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可用于冷藏食品,人工降雨;灭火。
二、臭氧层、温室效应
臭氧能杀死细菌和病毒,臭氧层可以把太阳辐射中的致命的________转化为热,从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线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
由于________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________的含量增加较快。
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于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但温室效应可使大气温度过高,引起气候反常,给人类带来灾难。
三、空气污染
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________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________,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预报,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等。
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1.主要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等。
2.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暂定为:________、NO2、O3、可吸入颗粒物等。
考点1 1.无色 无味 略大 能溶于水 固体 干冰 2.(1)燃烧 支持燃烧 (2)不能供给呼吸 (3)碳酸 碳酸不稳定
考点2 1.CaCO3CaO+CO2↑ 2.CaCO3+2HCl===CaCl2+H2O+CO2↑ 向上排空气法
3.浑浊 CaCO3↓+H2O
考点4 紫外线
考点5 煤、石油、天然气 二氧化碳
考点7 煤、石油燃烧
考点8 控制污染源
考点9 2.SO2、CO
【例题精析】
例1.(2020•台州)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 )
A.蒸馏水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解答】解: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A、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用蒸馏水不能除去这层白膜,故选项错误。
B、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除去这层白膜,故选项正确。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D、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例2.(20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解答】解: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例3.(2020•衢州)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应提倡( )
A.聚餐时用公勺、公筷
B.直接露天焚烧大量垃圾
C.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
D.使用冷空调时总把温度调到最低
【解答】解:A、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应提倡:聚餐时用公勺、公筷,故选项正确;
B、直接露天焚烧大量垃圾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应提倡;故选项错误;
C、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危害公共安全,不应提倡;故选项错误;
D、使用冷空调时总把温度调到最低,浪费资源,不应提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例4.(2018•宁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解答】解: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不会堵塞和对环境污染,符合该理念,故A错;
B、少开私家车多步行,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做法应该提倡,符合该理念,故B错;
C、含硫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所以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符合该理念,故C错;
D、焚烧秸秆产生空气污染物,不符合该理念,故D正确;
故选:D。
例5.(2019•衢州)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C 装置。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
【解答】解:(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
(2)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
(1)C;
(2)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例6.(2018•温州)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3)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100 毫升。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反应③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3)因为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将300mL二氧化碳通入盛有200毫升蒸馏水的广口瓶中时,只能溶解200mL二氧化碳,则排出的水的体积为100mL;故填:100。
例7.(2018•舟山)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 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
【解答】解:(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稀硫酸,
(2)由图象可知:CO2质量为2.2克;
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2.2g
100x=442.2g
x=5g
73y=442.2g
y=3.65g
答: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3)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65g17.8g+2.2g×100%=18.3%,
答: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3%,
(4)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故答案为:(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5g;(3)18.25%;(4)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0年8月15日上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浙江安吉举行,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废弃物的再循环
B.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C.靠山吃山,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答】解:A、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废弃物的再循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靠山吃山,大力开发森林资源错误,应该合理开发资源,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零废弃”是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的是( )
A.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
B.充分实现物尽其用
C.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
D.将垃圾随地填埋
【解答】解:A、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充分实现物尽其用,不会产生污染物,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符合“零废弃”的环保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垃圾随地填埋会污染环境且浪费资源,不符合“零废弃”的环保理念,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
A.将液化石油气残渣倒入下水道
B.春节将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解答】解:A.将液化石油气残渣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体,腐蚀下水道,不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故A错误;
B.春节将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故B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不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故C错误;
D.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不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故D错误。
故选:B。
4.《湖州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早在2018年1月1日起就正式施行。近年来,我省许多城市也都禁放烟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烟花爆竹时( )
①产生有毒气体;
②产生噪音;
③产生粉尘;
④易发生火灾;
⑤易发生人身伤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都是
【解答】解:近年来,我省许多城市也都禁放烟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发生火灾;⑤易发生人身伤害;
故选:D。
5.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解答】解: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会增加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做法不符合“美丽中国”;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节约的资源,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做法符合“美丽中国”;
C、要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不能大量使用,否则会污染环境,做法不符合“美丽中国”;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而空气污染物,做法不符合“美丽中国”。
故选:B。
6.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
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
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
【解答】解: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故A正确;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也不明显,故B正确;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有0.03%,所以加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也不明显,故C错误;
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7.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故此低碳生活,要求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解答】解:A.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故 A 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 B 不符合题意;
C.焚烧处理过期废旧书籍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 C 不符合题意;
D.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可以节能环保,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8.小科为了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充满CO2,大烧杯中放置着两支高低不等的点燃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开玻璃片的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
B.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CO2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比插在两蜡烛之间要严谨
【解答】解:A、如果不将玻璃片拿下,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形不成压强差,不会流下进入烧杯内,蜡烛不会熄灭,故A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覆盖在蜡烛表面,隔绝了空气,故C错误;
D、导管插到大烧杯底部避免了气体一进入烧杯就与蜡烛接触,因此比插在两蜡烛之间要严谨,故D正确;
故选:D。
9.如图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不合题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装置中若在导管上加上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后,气体排出,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符合题意;
C.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D.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故选:B。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解答】解:A、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甲中逸出的气体不是只含CO2,还含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乙中液体变红,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是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的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不具有挥发性,能与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下列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碳和氧两种单质
B.性质﹣﹣与一氧化碳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灭火
D.制取﹣﹣实验室中常用碳与氧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碳和氧两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二氧化碳一般不能与碳酸盐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B.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C.制作碳酸饮料的原料 D.火灾发生时作灭火剂
【解答】解:A、利用了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有机物,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制作碳酸饮料的原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火灾发生时作灭火剂使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4.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博往盛有一定量清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图甲),将其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迅速用橡皮膜平铺在集气瓶口并用细绳绑紧后,充分振荡。
(1)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应为图丙中的 B 。(填序号)
(2)在甲图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一段时间后,整杯清水变成紫色。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 不断运动 。
(3)实验乙中,小博观察到的现象有 橡皮膜凹进去 。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可以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应为图丙中的B。
(2)在甲图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一段时间后,整杯清水变成紫色。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实验乙中,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小博观察到的现象有:橡皮膜凹进去。
故答案为:(1)B。
(2)在不断运动。
(3)橡皮膜凹进去。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5.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CO2,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分解来制取CO2。若用分解碳酸氢钠来制取,则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C (选填“A”、“B”、“C”或“D”)。
(2)若用E收集CO2气体,则气体应从导管 a 端进入(选填“a”或“b”)。
【解答】解:(1)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分解来制取CO2,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用E收集CO2气体,则气体应从导管a端进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故答案为:
(1)BC;
(2)a。
16.如图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
(1)将蛋壳装入图甲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中,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可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 。
(2)图甲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图乙中的 A (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
【解答】解:(1)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入和离开白醋,可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甲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图乙中的A。
故答案为:
(1)可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
(2)A。
17.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
(2)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B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图B),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图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③ (填序号)。
①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②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③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解答】解:(1)图A所示装置可用作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2)①ab段压强增大,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bc段压强不变,石灰石与稀盐酸完全脱离,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cd段压强减小,c点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②③。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1)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BE (填字母)。
(2)在使用正确的方法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小黄想测定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他设计装置甲进行测定。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颜同学提出,仅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是 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 。
【解答】解:(1)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故填:BE;
(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3)由于密封装置内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是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瓶内为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氢氧化钠溶液被吸入,吸收了二氧化碳,可以测定出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故填: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9.今年实验操作考查后,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小组同学按如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石灰石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编号
药品
A
块状石灰石、10% H2SO4溶液
B
块状石灰石、10% HCl溶液
C
粉末状石灰石、10% HCl溶液
(1)实验操作考查中的选用的药品,其对应的曲线是图中的 乙 (选填“甲”、“乙”或“丙”)。
(2)有一组药品由于反应速度过快一般不选用,它是 C (选填“A”、“B”或“C”)。
(3)按实验操作考查中的选用的药品,将生成气体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原因是 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 。
【解答】解:(1)实验操作考查中的选用的药品,应该是块状石灰石、10% HCl溶液,即反应速率适中,其对应的曲线是图中的乙。
故填:乙。
(2)有一组药品由于反应速度过快一般不选用,它是粉末状石灰石、10% HCl溶液,是因为反应速率太快。
故填:C。
(3)按实验操作考查中的选用的药品,将生成气体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
故填: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
20.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在206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等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总量。
(1)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各国还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原因是 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排放量大于植物的利用速度和吸收量 。
(2)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2在一种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4H2催化剂¯300℃CH4+2H2O 。
【解答】解:(1)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排放量大于植物的利用速度和吸收量,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造成温室效应,改变全球气候,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所以各国还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答案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排放量大于植物的利用速度和吸收量;
(2)二氧化碳与氢气在300℃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催化剂¯300℃CH4+2H2O;故答案为:CO2+4H2催化剂¯300℃CH4+2H2O。
21.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 乙 装置更易成功.
(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实验中二氧化碳 AC .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答】解:(1)图一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确保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让它沿着烧杯壁流下;
故答案为:不支持燃烧;乙;
(2)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又由于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说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选AC.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9 空气(一)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9 空气(一) 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4 电和磁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4 电和磁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8 浮力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8 浮力 学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原理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数据处理,交流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