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0924(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53482/0-16955479015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0924(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53482/0-16955479015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0924(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53482/0-16955479016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0924(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第一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剪纸是民间的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广大莘莘学子所不熟悉的悠久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 ① 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 ② ,某些花纹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 ③ 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它犹如一个可爱的小孩,注视着窗内人家的生活。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词语。(3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莘莘学子所不熟悉的悠久历史。
B.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广大莘莘学子所不熟悉的悠久历史。
C.剪纸是民间的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广大学子所不熟悉的悠久历史。
D.剪纸是民间的中国传统艺术,有着莘莘学子所不熟悉的悠久历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运动员体能包含多种要素, ① ,举重主要比力量,长跑主要比耐力,体操需要超强的柔韧性,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
研究表明,在由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金字塔中,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 )。 ② ,有利于运动员保持稳定的竞技水平,从而延长运动生涯。
一些优秀运动员,平时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大概占总训练量的70%。因此,要求运动员体能达标, ③ ,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往上是专项技术,再往上是专项体能,最上面才是竞技成绩
B.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专项技术,最上面才是竞技成绩
C.往上是竞技成绩,再往上是专项体能,最上面才是专项技术
D.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竞技成绩,最上面才是专项技术
5.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第二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名不只是一种称谓,一则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更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小到街巷里弄,大到行政区划,每一个地名背后,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或沉淀着当地生产生活的印记,或记录着某种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貌。
地名中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禹贡》所列“九州”州名中,冀、究、青、徐、扬、荆,至今仍在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沿用。翻看中国地图,有着几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的地名① ,邯郸、蓝田、张掖、临淄、洛阳……地名中有浓浓的乡愁和独特的记忆,一个个村庄、一条条胡同、一片片池塘,往往成为一代代“当地人”的文化原乡和精神寄托,让无数在外的游子② 。一个名字就是一段故事。③ ,中华历史已走过数千年光景,各式各样的老地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沉淀着历史的深意,延续着文化的音符,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基因和文化密码。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是鲜明的历史坐标。离开了这些坐标,历史的空间就无法准确复原,国家民族和家族个人的记忆就会④ 。通过珍惜老地名,是在彰显文化自信,更是在传承历史文化。保持地名的延续性,不随意更改老地名,才是具有历史价值和战略眼光的做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总能看到青年的身影,在脱贫攻坚时、在疫情防控下、在边陲戍守中……
B.妈妈问:“你考的分数是……”“620分!”我兴奋地回答道。
C.滴答滴答……窗外,春雨在唱着欢乐的歌,安慰着我孤独的心灵。
D.天道酬勤,我要全力以赴,让梦想成真,我可以,我一定可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① ,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② ,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对赓续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③ ,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的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历代人充满敬仰。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期待古典诗词可以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明珠”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三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旗袍凝聚着多重审美意蕴,是我国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旗袍服饰文化 ,由出现、繁荣到 ,再到现代改良旗袍,历经百年,从未间断。民间一般认为“旗袍”是因“仿旗人之袍”而得名。事实上,满族与汉族女子的服饰界限在晚清时便已呈现出 的趋势,汉族女子身着旗人袍服也是常见的事情,不仅与 的潮流有关,同时也与清朝统治者追求满汉文化融合的统治政策有关。这一时期将两个主流民族间通用的“旗服”命名为“旗袍”,大有取其“亦满亦汉”的意思。实际上无论是哪种叫法,其所体现的是一种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符号,所以是对清代女子装束在汉人妇女身上的一种文化同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沧海桑田 凋零 消融 言传身教
B.沧海桑田 式微 融化 上行下效
C.历经沧桑 凋零 融化 言传身教
D.历经沧桑 式微 消融 上行下效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3.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冰冻圈微生物研究至今已开展了一百多年。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逻辑,① :微生物形态学研究、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和微生物组学研究。② 研究着重微生物的外部特征,之后研究范围扩大到代谢、基因组等繁杂内容。研究人员已经从冰冻圈各要素中发现并分离到多样性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有些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研究和利用为冰冻圈微生物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菌株资源,已经应用到工业、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冰冻圈的极端生存条件不仅塑造微生物的类群,也改变着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物为人类获得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了可能,一些新的化合物具有作为抗生素的应用前景。③ ,但只有很小比例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这极大地限制了冰冻圈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此外,冰冻圈中新的、未知的微生物长期被封存于冰冻圈内,是否有新的致病微生物?其释放后将带来何种影响?是否会对人类生存产生潜在危害?这一系列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解答。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5.简要概括材料中冰冻圈微生物的主要信息。要求以“冰冻圈微生物”为主语,并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3分)
附:参考答案
第一组
1.①象征 ②稳定 ③令人惊奇
【解题思路】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答题的前提。然后联系语境,寻找“暗示”,即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此处是用具体的红颜色表现吉祥、喜庆等抽象意义,应填“象征”。稳定:稳固安定;没有变动。此处强调体裁样式稳固,应填“稳定”。令人惊奇:让人觉得惊讶奇怪。此处语境不仅有惊讶,更有感到奇怪的意思。应填“令人惊奇”。文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分别是:象征、稳定、令人惊奇。
2.A
【解题思路】原句有两处语病,一为语序不当,“中国”应放在“民间”的前面,修饰限定“民间”,排除C、D两项。二为语意重复,“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众多”与“广大”语意重复,应删去“广大”,排除B项。故选A项。
3.把窗花当作可爱的小孩来写,赋于它人的动作——“注视”,写出了窗花的美丽可爱,展现了浓浓的生活情趣,让人读过之后感到十分亲切。
【解题思路】解题时应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定义与表·达效果。先具体分析文中画线句是如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指出本体是“窗花”,对象是“小孩”,然后再说明具体的阅读感受及其表达的情感。
4.B
【解题思路】文段论述的中心是运动员的体能,开头第一段强调了体能的重要性,之后举出例子介绍了运动员在不同的项目中,体能的表现也不同。括号处上文是“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接下来要介绍的应该是更高一级的体能一专项体能。排除A、C两项。又由竞技体育的性质可知,“成绩”应为最终结果,即最上面的是“竞技成绩”。排除D项。故选B项。
5.示例:①项目不同表现不同②体能储备足③并非可有可无(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第①空,根据上文“运动员体能包含多种要素”可知,下文的阐述对象应是“运动员体能”,根据下文“举重主要比力量……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可知,不同的项目中,运动员体能的表现也不同,故此处可填写“项目不同表现不同”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上文“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可知,语境强调的是体能的重要性,故此处可填写“体能储备足”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下文“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可知要填写的句子的意思应与之相对,故此处可填写“并非可有可无”之类的句子。注意字数的限制。
第二组
1.【参考答案】①数不胜数②魂牵梦萦③斗转星移④无迹可寻(每处1分)
【解析】第①空,由后文“邯郸、蓝田、张掖、临淄、洛阳……”可知,此处旨在说明拥有几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的地名非常多,故可填“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难以计算。
第②空,由前文“有浓浓的乡愁和独特的记忆……往往成为一代代:当地人的文化原乡和精神寄托,让无数在外的游子”可知,此处强调地名中的乡愁和独特记忆让游子们万分挂念,无法忘记,故可填”魂牵梦萦”指在梦中还牵挂萦绕着,形容十分挂念、思念的样子。
第③空,由后文“中华历史已走过数千年光景“可知,此处强调中华历史经历千年的岁月变迁,故可填“斗转星移”,表示时间推移或季节改变。
第④空,由前文“离开了这些坐标,历史的空间就无法准确复原”可知,此处强调坐标,即地名是历史空间能够准确复原的重要条件,没有地名这个坐标,历史与记忆都会无法复现,故可填“无迹可寻”,指没有线索紧迹可以寻求。
2.【参考答案】珍惜老地名,是在传承历史文化,更是在彰显文化自信。(每点2分)
【解析】①成分残缺。“通过珍惜老地名”在句中作状语,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故可将“通过”删去,使“珍惜老地名”充当句子的主语。②语序不当。根据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可知,应先“传承历史文化”,然后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彰显文化自信”,故应将两个分句调换顺序。
3.A
【解析】文中“邯郸、蓝田、张掖、临淄、洛阳……”列举了有几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的地名,省略号标示列举内容的省略。A项,“脱贫攻坚时、在疫情防控下、在边陲戍守中……”强调在很多国家需要的地方都能看见青年的身影,省略号标示列举内容的省略。与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B项,结合语境“你考的分数是……”可知,此处话未说完,省略号标示语意未尽。C项,“滴答滴答……”强调春雨不停地滴落在窗外的声音,省略号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D项,“我可以,我一定可以……”,此处用多个“可以”强调全力追梦的坚定决心,省略号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①当人们吃饱穿暖②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③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每处2分)
【解析】第①处,前文“仓廪实而知礼节”意为“仓库充实人们才能懂得礼节”,再由后文“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和“仓廪实”相关,即与“精神追求“对应的“物质追求”,故可填“当人们吃饱穿暖”。第②处,由前文“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和后文“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有重要意义”可知,此处强调让古典诗词与时代接轨我们的做法,故可填“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第③处,由前文“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喜怒哀乐,找到……共鸣的情感瞬间”和后文“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可知,此处强调唐诗经久不衰、长时间受大众喜欢的原因,故可填“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
5.D
【解析】文中的“明珠”即珍珠,指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文中将“唐诗”比作“明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唐诗的重要地位。D项,“摧眉”意为“向对方低头”,用眉”指代“头”,部分代整体,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与文中修辞手法不同。A项,将“朵朵白色的浪花”比作“千堆雪”,写出了浪花的晶莹洁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将“白发”比作“秋霜”,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人生易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将“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突出了西湖的美丽动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三组
1.D
【解析】第一空,历经沧桑: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这里应是体现旗袍服饰文化的丰富经历,第一空应选“历经沧桑”。第二空,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凋零:草木调谢零落。根据前文的“旗袍服饰文化”,第二空应选“式微”。第三空,消融:融化,消失。融化:冰、雪等变成水。根据前文的“服饰界限”,第三空应选“消融”。第四空,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学。言传身教:既口头传授,又以身作则地去做,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此处语境是说汉族女子身着旗袍和潮流有关,第四空应选“上行下效”。
2.其所体现的是对清代女子装束在汉人妇女身上的一种文化同构,更是一种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符号。
【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所以”是表示因果的关联词,前后句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是逻辑不当,“一种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符号”比“对清代女子装束在汉人妇女身上的一种文化同构”程度更深。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蕴含多重审美意蕴的旗袍比作是服饰文化中的一朵美丽而独特的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旗袍服饰文化的独特与深远影响。
【解析】画线句“旗袍凝聚着多重审美意蓝,是我国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范”,把旗袍的意蕴深刻比作服饰文化的一朵奇范,显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是生动形象地具体突出事物特征,此处是体现了旗袍服饰文化的独特与深远影响。
4.①该研究有三个发展阶段②(最早的)微生物形态学③尽管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
【解析】第一空,从后文“微生物形态学研究、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和微生物组学研究”可知,这是罗列了微生物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故①中可以填入“该研究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二空,从后文“研究着重微生物的外部特征”可知,所填入内容与微生物的外部特征有关,在三个研究阶段中,只有“微生物形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外部特征,故②中应填入“微生物形态学”。第三空,从后文“但只有很小比例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可知,前面内容在意思上与后面的内容有转折,从“只有很小比例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可以推知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故③中可以填入“尽管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
5.冰冻圈微生物类群丰富(或多样性丰富),经济效益巨大,应用前景良好,但是利用率低,有潜在的风险。
【解析】第一段中先讲了微生物研究的三个阶段,之后提到“研究人员已经从冰冻图各要素中发现并分离到多样性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并且“已经应用到工业、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由此可以总结为“冰冻圈微生物类群丰富(或多样性丰富),经济效益巨大”。第二段提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物为人类获得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了可能,一些新的化合物具有作为抗生素的应用前景”,从中可以总结出:冰冻圈微生物应用前景良好。而从“尽管冰冻圈中有丰富的微生物,但只有很小比例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分离并培养”可以总结出其利用率低。从“冰冻圈中新的、未知的微生物长期被封存于冰冻圈内,是否有新的致病微生物?其释放后将带来何种影响?是否会对人类生存产生潜在危害”可以总结出:冰冻圈微生物类群有潜在的风险。题干要求以“冰冻圈微生物”为主语,并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那么首先可得出“冰冻圈微生物类群丰富(或多样性丰富),经济效益巨大,应用前景良好”的内容,然后与之形成转折的是“冰冻图微生物类群利用率低、有潜在的风险”。最终用“但是”连接前后内容即可得正确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系列练习092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系列练习092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请对上文第二段的内容进行压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0922(共九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0922(共九组,附参考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