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852577/0-16955155596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852577/0-1695515559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852577/0-169551555971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
展开
专题1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由骨、关节、肌肉组成(人有206块骨,约占体重20%)。
2.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
3.关节的组成: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节囊、关节腔。
4. 骨骼肌(是器官)由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肌腱组成。
5.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6.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内滑脱出来的现象
8.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的韧带;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腔中滑液。
9.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二、动物的行为
按功能分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鸟类的育雏行为、蜜蜂采蜜、老鼠打洞等。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取食白蚁、鹦鹉学舌等。
3.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4.社会行为:
①特征:a.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②白蚁群体:蚁后是专职产卵机器,蚁王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筑巢、觅食、照顾幼卵、喂食其他白蚁,兵蚁保卫蚁巢。
5.动物的通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如:蝶娥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蜜蜂通过动作传递信息。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一、选择题
1.结合如图,下列有关关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窝
B.结构④是骨骼肌
C.结构⑤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间的摩擦
D.结构⑥可以缓冲运动产生的震功
【答案】B
【解析】解:A、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②关节窝。A正确;
B、图中④是关节囊,B错误;
C、⑤关节腔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间的摩擦,C正确。
D、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D正确。
故选:B。
2.股骨头是骨坏死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严重时表现为股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间隙融合或消失,髋关节半脱位。对晚期患者普遍认为唯有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这种治疗方法才有效。如图甲所示为正常的髋关节,乙为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丙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为关节窝,B为关节头
B.乙图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髋关节
C.置换结构的C模拟的是结构A,D模拟的是结构B
D.结构A与结构B紧密联系在一起,中间没有空隙
【答案】D
【解析】解:A、图甲中A为关节窝,B为关节头,两者合称关节面,A正确;
B、乙为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B正确;
C、比较甲和丙,置换结构的C模拟的是结构A,D模拟的是结构B,C正确;
D、图甲中A为关节窝,B为关节头,两者合称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叫关节腔,D错误。
故选:D。
3.肱骨和胸廓分别属于( )
A.骨,骨 B.骨,骨骼 C.骨骼,骨骼 D.骨骼,骨
【答案】B
【解析】解:肱骨是骨,胸廓是骨骼,骨骼是由多块骨构成的。
故选:B。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其中骨质又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下列关于骨松质和骨密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骨松质位于长骨的两端,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
B.骨松质位于长骨的两端,呈蜂窝状,不能抗压
C.骨密质位于长骨骨干的外围部分,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
D.骨密质位于长骨的两端,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
【答案】C
【解析】解:观察长骨的结构:骨膜坚韧﹣﹣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颜色﹣﹣红色,里面有血管(营养作用),还有神经(使骨能接受中枢传来的兴奋,有感觉功能等)。
骨密质﹣﹣骨干,骨松质﹣﹣长骨的两端,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很强;骨松质﹣﹣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骨是中空管状结构,使骨既轻而坚固,与运动支持功能相适应的、长骨的管状结构就象是人骑的自行车大梁一样,轻便而又牢固,其结构与人的运动功能是相适应的。
故选:C。
5.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健康的人献200﹣400ml的血量,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因为人体具有造血的功能.负责该功能的结构是( )
A.红细胞 B.心脏 C.红骨髓 D.肝脏
【答案】C
【解析】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的是红骨髓。
故选:C。
6.随着警报声响起,防震减灾演练开始了:同学们迅速蹲下就近躲避,一手抱头一手抓住桌腿,随后有序撤离……完成“抱头”这一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答案】C
【解析】解: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完成”抱头”这一动作时,实质是做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状态,肱三头肌舒张状态,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胸大肌和胸小肌是鸟类落翼和举翼的动力器官。如图展示了胸大肌、胸小肌与肱骨、胸骨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鸟向下扇动翅膀时,胸大肌和胸小肌分别处于的状态是( )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答案】C
【解析】解:运动时,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当其受到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鸟类向下扇动翅膀时,鸟的胸大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小肌处于舒张状态,牵拉着肱骨绕关节向下运动。
故选:C。
8.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运动主要由运动系统来完成,也需其他系统的配合
B.人体任何一个动作均需多组肌群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C.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D.肌肉有收缩的特性,只靠肌肉收缩和舒张就能完成人体运动
【答案】D
【解析】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B、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C、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9.下图是关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A,一块骨骼肌是由肌腹④和肌腱②组成的,后者的两端绕过关节分别附在不同的骨上
B.脱臼是指关节头[6]从关节窝[8]中脱出来的现象,图B中[7]关节囊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脱臼的产生,保护关节
C.产生屈肘动作是图C,图中[1]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D.产生伸肘动作是图D,图中[2]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D
【解析】解:A、图A是伸肘动作的产生图,①肌腱、②肌腹、③肱三头肌、④肱二头肌。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绕过关节分别附在不同的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该选项正确。
B、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脱臼是指关节头[6]从关节窝[8]中脱出来的现象,图B中[7]关节囊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脱臼的产生,保护关节。该选项正确。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产生屈肘动作是图C屈肘时,图中[1]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该选项正确。
D、产生伸肘动作是图D,伸肘时,[2]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该选项D错。
故选:D。
10.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某同学利用一些材料制作了一个骨骼肌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如图中的木板代表(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肌腱
【答案】A
【解析】解: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骨、骨骼肌、关节,如图所示:
故选:A。
1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公鸡打架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答案】A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蚂蚁搬家、大雁南飞、猫捉老鼠、公鸡打架、尺蠖拟态、蜘蛛织网、公鸡报晓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鹦鹉学舌、惊弓之鸟、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都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1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由动物的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 ②动物生来就有的 ③由生活经验获得的 ④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①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③由生活经验获得的,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特征;
②动物生来就有的,④由动物体内的遗传,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的特征。
故选:B。
13.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解:A、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错误。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4.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鱼类的趋光性、蛙的搔扒反射、蚯蚓走T型迷宫
B.蛙的搔扒反射、青蛙捕虫、蚂蚁筑巢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昆虫的趋光性
D.鸟类迁徙、幼小的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鸟类迁徙
【答案】B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鱼类的趋光性,蛙的搔扒反射,青蛙捕虫,蚂蚁筑巢,蜜蜂采蜜,鸟类迁徙,蜘蛛织网,蜜蜂采蜜,鱼类洄游,昆虫的趋光性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蚯蚓走T型迷宫、狗听到铃声分唾液、幼小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都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故选:B。
15.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C优于猴A,猴B优于猴D,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
A.猴A B.猴B C.猴C D.猴D
【答案】C
【解析】解:营社会行为的动物,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由题意猴A优于猴B,说明猴A比猴B强;猴C优于猴A,说明猴C比猴A强;猴B优于猴D,表明猴C的实力最强,猴D的实力最弱,所以猴C为这群动物中的首领,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
故选:C。
16.下列诗句中与动物的社会行为相关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D.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答案】B
【解析】解:ACD、水鸟、鹰、鱼、燕子等不具有社会行为,ACD错误
B、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秋后大雁南飞是属于季节节律的迁徙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大雁具有社会行为,大雁南飞并不是躲避人人影响,而是大雁具有的迁徙行为。B正确
故选:B。
17.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其传递信息的作用.下列各种现象不是通过群体内信息传递来完成的是( )
A.雌类美国白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B.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尖叫声,其他猴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
D.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
【答案】B
【解析】解:A、雌类美国白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是利用性外激素来传递信息。A错误;
B、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小动物和老虎不是同种动物,不能进行信息传递。B正确;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尖叫声,是通过声音为其他长尾猴传递信息。C错误;
D、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是通过动作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B。
18.在社会行为中,群体成员之间常利用动物“语言”联系,下面有关动物“语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B.动物的“语言”就是指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
C.动物之间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信号
D.动物的各种行为
【答案】C
【解析】解: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可见只有C正确。
故选:C。
19.“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属于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有( )
A.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B.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河蚌受到惊扰时关闭贝壳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答案】B
【解析】解:A、乌贼释放墨汁都是为了防御敌害,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错误。
B、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正确。
C、河蚌受到惊扰时关闭贝壳不是同种动物群体内的信息交流。错误。
D、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是通过声音进行通讯,错误。
故选:B。
2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下列对动物“尝试与错误”行为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 )
A.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但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
C.小鼠走迷宫实验证明,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
D.动物越高等,形成某行为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
【答案】C
【解析】解:A、“蚯蚓走迷宫”,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因此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C错误。
D、“试错”次数与动物所处环境复杂程度有关,“试错”是动物学习中和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动物越高等,“试错”的次数就越少。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涡虫生活在水中,但不能在水中游动,只能在物体或液体表面做游泳状爬行。为了探究涡虫是否具有认识道路的能力,科学家利用涡虫这一生活习性,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涡虫通过 的运动方式获取吊在水中央的食物。涡虫从水槽底部到水中央的取食途径是:水槽底部→ →绳子→食物。
(2)从行为形成的过程看,涡虫能获取水中央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有助于涡虫适应 的环境。
(3)当绳端不悬挂食物时,涡虫依然能沿着原来的路线寻找。这种现象说明 ;若长时间不悬挂食物,涡虫沿着原路线寻找食物的行为可能会 (持续/消退)。
【答案】(1)游泳状爬行 水槽上部
(2)学习 复杂变化
(3)涡虫具有先天性行为 消退
【解析】解:(1)由图可知,涡虫通过 游泳状爬行的运动方式获取吊在水中央的食物。涡虫从水槽底部到水中央的取食途径是:水槽底部→水槽上部→绳子→食物。
(2)从行为形成的过程看,涡虫能获取水中央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该行为有助于涡虫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
(3)当绳端不悬挂食物时,涡虫依然能沿着原来的路线寻找。这种现象说明涡虫具有先天性行为;若长时间不悬挂食物,涡虫沿着原路线寻找食物的行为可能会消退
22.某同学在学习了《动物的运动》后,对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运动过程建构了如下概念图甲,并利用圆规和弹力布制作了骨的模型(乙)。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字母F是 ,具有 特点。
(2)乙图弹力布代表的骨骼肌由中间的 和两端的 组成。图中模拟的动作,其中③收缩,④舒张。该动作的产生需要甲图中[ ] 系统的控制。(注:[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3)在体育运动中,关节容易受伤,请你写出一条保护关节的措施 。
【答案】
(1)关节 灵活、牢固
(2)肌腹 肌腱 A神经
(3)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佩戴护膝护腕等
【解析】解:(1)运动是指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围绕F关节的活动。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的是关节软骨,使关节能灵活运动,而关节囊又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关节就具有牢固性、灵活性的特点。
(2)弹力布代表的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这个动作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3)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处活动较多,所以应做有关这些关节的准备活动,同时还要适当活动,以避免因突然剧烈运动而导致关节或肌肉受伤,如佩戴护膝护腕、运动强度适宜等。
23.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 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
(3)动物的绕道取食研究反映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4)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答案】(1)学习
(2)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经验 学习
(3)强 少
(4)遗传
【解析】解:(1)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因为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动物的绕道取食研究反映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4)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24.在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上,常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而在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上则看不到这种昆虫。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吗?请回答在探究这一问题的制定计划环节中,有关提高实验结果和结论可靠性的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图1所示菜青虫发育要经过的几个阶段,本实验选作初始实验材料的是其中的 ,你的理由是 。
(2)要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本探究活动对照实验的设计为:用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与 进行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图2是实验材料放置的几种方式,其中只有丙能保持单一变量。请分别说出其他两种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甲: ;乙: 。
(4)证据越充足,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可靠性就越高。如果给你提供A、B、C、D四种
十字花科植物和E、F、G、H四种非十字花科植物,为获得最为充足的证据,应如何选
择使用这些实验材料,请将你设计的放置方式填写在图3中的空白圆圈内;如果按你
的上述设计进行实验,要获得更为充足的证据,还应进行的实验环节是上三进二。
【答案】(1)受精卵 为了确定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防止后天取食过某种植物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非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
(3)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与菜青虫不等距 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形状不同
(4)
设重复组,进行多次实验。
【解析】解:(1)本实验选作初始实验材料的是菜青虫的受精卵进行隔离饲养,而不是采集现有的进行实验,其原因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排除其他干扰。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为了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实验用的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与非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是应该一样。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的大小是应该一样。目的是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因此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两块滤纸的大小、性状、颜色要相同。
(3)控制单一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图甲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是: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与菜青虫不等距;图乙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形状不同。
(4)为了保证只有一个变量,获得最为充足的证据,应将白菜、油菜、卷心菜、萝卜4种十字花科植物和芹菜、莴苣、韭菜、葱4种非十字花科植物,这些实验材料交替放置。如图所示:
如果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要获得更为充足的证据,还应进行的实验环节是: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21 现代生物技术(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21 现代生物技术(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程序,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仿生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5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5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病毒的发现,结构,复制繁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0 人体的呼吸(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0 人体的呼吸(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呼吸系统组成,呼吸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