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共8页。
    4  古诗三首一、    看拼音,写词语。1hán   shān (        )    cán   jú (        )      shuānɡ   yè(        )zènɡ  sònɡ(        )     chénɡ  sè(        )      shí  jìnɡ(        )二、形近字辨析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三、选择题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妈妈做的)钱饭很香。B.三gēng)半夜的时候,他听见有人敲隔壁的门。C.这里的环境非常guō)噪。D.爷爷喜欢沿着湖pàn)散步。四、诗词曲鉴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这首诗的作者是                5.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擎:             傲霜:            6.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               的形象。7.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8.这首诗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是:               夜书所见萧萧____________送寒声,江上____________动客情。知有儿童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______________9.补全古诗。10.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题目的意思是           1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12.诗句中         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       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13.对江上秋风动客情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秋风感动了在外漂泊的游子B.江上美景令诗人欣慰C.江上的秋风让客居在外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山行[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4.补全古诗和作者。15.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6.诗人笔下的山林景色图,都写到了哪些景物? 17.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什么?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字点明深秋季节,字写出山路的绵长。B.第二句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C.第三句中的字的意思是傍晚。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至极。D.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把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表现出秋季到来之时作者的哀伤之情。  míng (唐)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注释】山居:隐居在山间。秋暝:秋天的傍晚。空山:空旷的山野。19.从前两句诗中,可以知道当时的天气情况是         ,时间是   ,季节是      20.用 画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的诗句,前一句是着重描写 ,后一句是着重描写 。动静结合,更加衬托出 2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1     寒山     残菊     霜叶     赠送     橙色     石径 2     盖子     石径     挑选     君子     益虫     经历     逃跑     群众 3A A.有误,榆()钱饭——)。 4          苏轼    5     举,向上托。     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6     荷尽     菊残     傲霜斗寒    7.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橘,赞扬它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8.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将晚,但还是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赠刘景文》出自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故的意思是:举,向上托。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故傲霜的意思是: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6.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字上。擎雨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8.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9.梧叶   秋风   挑促织   一灯明    10          叶绍翁     在夜里写下我所见到的景物和感想    11.秋季    12              13C  9.本题考查补充诗句。自于宋代的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0.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绝句。《夜书所见》题目的意思是:在夜晚抒写自己所见到的景致。夜: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1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结合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可知描写的季节是秋天。1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用梧叶寒声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一个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故选C14.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5.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寒山”“霜叶红等词语可以看出。    16.寒山、小路、白云、人家、枫林、枫叶。    17.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所以停车欣赏。    18D  14.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以及作者等文学常识。注意平时对诗词歌赋的默写,要对学过的诗歌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本题中全诗内容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是唐代的杜牧。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诗歌中的寒山”“霜叶红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色。因为只有秋天才有火红的枫叶,只有深秋时节温度才会日渐寒冷。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诗歌的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可以得出描写的景色有:寒山、小路、白云、人家、枫林、枫叶。17.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是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所以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所以停车欣赏。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诗歌的内容可以得出理解有误的是D项,整首诗歌中并没有为我们展示秋季到来的哀伤之情。19     新雨后     晚上     秋季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野的空旷    21.一场新雨后,空旷的山野特别幽静,初秋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一轮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光,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叮咚流淌。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阅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可知,空旷的山野下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的凉爽让人感到秋天已经到来。故当时的天气情况是新雨过后,时间是晚上,季节是秋季。20.本题考查赏析动静描写方法。阅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明月透过松林洒下银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更加衬托出山野的清幽空旷。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回答此题需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意,然后用自己的话去写出来,所写内容语句通顺,符合诗意即可。示例:空旷的山野被一场新雨洗礼后,显得格外清幽,夜幕降临空气清新凉爽,让人感到初秋已经到来,皎洁的明月透过松林间的空隙洒下银光,那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地在山石上欢快地流淌着。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