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周周末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周周末精练,共6页。
第二周周末精练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训练】1、手臂每秒振动两次,手臂挥动时的频率 20 Hz(大于、等于、小于),人耳 。(听见、听不见)2、低于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 次声波。并将它作为预报 、 的依据。3、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4、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5、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① ;② 。6、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 )A.响度 B.频率 C.振幅 D.音色7、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0、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发生了反射 B、超声波能传递去污信息C、超声波是清洁剂 D、超声波引起振动,振动使污垢脱落下来【拓展延伸】11、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 作为探测周围物体的工具,因为它具有方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的 的特点。1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秒);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13、下列事实不能明显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振动的喇叭可以“吹”灭蜡烛火焰 B利用超声波来击碎体内结石.C.美妙的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 D. 汽车从马路上开过,马路旁居民窗户嗡嗡作响1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1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 ,声具有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②与 物理量有关,关系是 。
《声现象》章末自评 一、选择题1. 小明对手中的一元硬币进行了探究,提出它可能是铁制的,并准备用磁铁吸一下,以便确定。就“提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2. 中国民族乐器笙、古筝、扬琴等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听众区分这些乐器主要靠(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 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4.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5. 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 鼓声属于超声波 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6. 下列说法中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除掉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B. 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C. 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及沉船的位置 D. 给孕妇做“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7. 考试时有学生不由自主地玩笔,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若笔下垫湿纸巾,笔掉落的声音会变轻,针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 B. 声音变轻了是因为音色不同C. 噪声能传到人的耳朵里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变轻是因为减弱了声源的振动频率从而减小了响度8. 《快乐大本营》的某节目请来了嘉宾张杰。在节目中,他站在门后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唱歌,并让谢娜听声音判断哪一扇门后是张杰。谢娜可以通过声音找出张杰,这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9. 医生使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目的是为了( )A. 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B. 改变音调C. 提高音调 D. 增大发声体振幅10.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1.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声音声音强度的等级/dB频率/Hz甲502000乙100500 A. 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 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 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D. 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12.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13. 某中学生用复读机播放英语磁带学习英语,他想让播放的速度慢一点,便按下了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导致声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振幅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14.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5. 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16. 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17.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质刻度尺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 就越大,它发出声音的 也就越大。18. 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4秒内做了1600次振动,昆虫产生声音的频率是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该昆虫发出的声音。19.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 (超/次)声波,经2秒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米;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20. 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21. 某音乐爱好者在公园倾情演唱,歌声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工人师傅用听音棒接触地面,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他们常在凌晨车辆稀少时段检查,这是为了减弱 带来的干扰。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6分)22.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此处采用了 (物理方法);(2)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b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由此推理得出 ;物理学上把这种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物理方法)。(3)图c说明了 ;图d说明了 。23.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ABCDEFGHI材料铜铜铜铜铜铜铁尼龙尼龙长度(cm)60606080①1008080100横截面积(mm2)0.760.891.020.76②0.761.021.020.89(1)选用编号A、B、C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的数据:① 、② ;(4)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24. 小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学习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以下是他和同学们活动的部分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A. 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 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下面分别是方案A和方案B所设计的实验表格和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记录情况。方案A实验表格 方案B实验表格检测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检测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响度较响响弱距离/米2.15.11.5 你认为最佳的是 方案,你的理由是 。(3)根据实验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4)为什么不选择另一个作为声源?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