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大附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大附中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干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2. 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3. 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土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 )
A. 减小蒸发面积 B. 降低液体温度
C. 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D. 三者均是
4.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真空可以传声 B. 低声细语中的细语形容的是声音的音调
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只可以传递能量
5. 如图所示,拨动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可以听发出的声音。仅使用图示的器材,并合适当的操作,无法探究的问题是( )
A.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 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D. 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6. 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 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7. 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 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8. 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9.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图示“?”应为 2.7m
C. 图示“?”应为 2.3m
D. 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10. 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 )
A. 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 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 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 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11. 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 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确定声源的方位是利用人的两只耳朵收到声音的方向不同而形成正确判断的
C. 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 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13.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越高。
14. 小明家楼下的广场中,在无其它声音干扰下,有人用扬声器持续发出很响的一个音“呜——”(此音量保持不变),给小明带来困扰。在开窗的状态,小明利用分贝仪测量噪声,如图甲所示,不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及分贝仪、扬声器的位置,在关上窗之后,分贝仪示数如图乙所示。
(1)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______发生变化(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2)小明用关窗的方法减小噪声干扰,采用的方式是______(选填对应的字母)。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5. 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______。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______(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______(安全/不安全)。
16.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7.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热。
18. 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A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B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加热过程中,B杯中封闭气体的压强变大,B杯中水的沸点______。
19. 冬天,小明在家用液化气烧开水时,发现从壶嘴上方冒出“白气”,如图所示,“白气”是由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该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看到壶身闪闪发光,这是因为光在光滑的壶身表面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0.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的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当入射光方向不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在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这时光的反射角是______。
21.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并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物体B点的像B'的光路图。
22. 图中MN为平面镜,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3. 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如图所示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行人A的情景,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行人A的光路图。
24. 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其中一面镀了膜,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实验时应选玻璃板______的边缘(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若图丙中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如图丙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______(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______.(填“变小”“变大”“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25. 如图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在实际操作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酒精灯点燃,根据______来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小明通过观察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知道图中______(选填“a”或“b”)是实验过程中温度较高的情况。
(3)如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98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这说明本次沸腾时水面的气压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标准大气压。
(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______(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小华在实验时:______。
(5)小明和小华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他们认为沸腾过程中气泡内的应该是______。
(6)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停止对水加热,发现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
(7)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8)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以下几种液体的沸点,发现我们是不能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的。
几种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
2750
甲苯
111
液态氧
-183
液态铅
1740
水
100
液态氦
-196
水银
357
酒精
78
液态氢
-253
亚麻仁油
287
液态氨
-33.4
液态氦
-268.9
26. 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如图甲所示,电冰箱的原理是制冷剂在冷冻室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中要______ (填“吸”或“放”)热,然后在冷凝器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进行相反的过程从而循环使用;
(2)实验室中温度计的量程只有-2℃~100℃,活动中若冰箱冷冻室某测量点的温度为-10℃,测温度计中液体上表面的位置大致上在图乙中所示的______ (填“A”、“B”或“C”)位置;
(3)电冰箱冷藏室内温度分布情况是______ ;
A.上冷下热,内冷外热
B.上冷下热,内热外冷
C.上热下冷,内冷外热
D.上热下冷,内热外冷
(4)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的液体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的方法,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
B、“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人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A。
(1)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是在振动的;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通过古代器皿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响度等,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的特点。
2.【答案】D
【解析】解:A.使用温度计时,感温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错误;
B.使用温度计时,将感温泡浸入热水中,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可能偏小,故选项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热水中,避免因温度计离开热水导致温度下降,故选项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使用温度计时,感温泡应该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开始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要与刻度平行。
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
3.【答案】A
【解析】解:在栽种植物时,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可减小蒸发面积,从而使水分蒸发减慢。
故选: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本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4.【答案】C
【解析】解:A、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低声细语中的细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可解答此题。
5.【答案】B
【解析】解:
A、实验中通过拨动尺子,能听到声音,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可以探究;
B、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但没法获得真空,无法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可以探究;
C、实验中,固定直尺不动,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听尺子发出声音的大小,即可以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故C可以探究;
D、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因为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也就是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会越低,即可以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可以探究。
故选: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6.【答案】B
【解析】解: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
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
故选B。
(1)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仪器,熔化过程要记录物质的状态,温度和加热时间。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态;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像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
7.【答案】D
【解析】解:AB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C错误;
D、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锣和鼓即使它们发声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音色的不同就能分辨出来、
故选:C。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依靠的就是它们的音色。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它们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正确理解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9.【答案】B
【解析】解:
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C.由题意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人和视力表的距离是0.4m,则人和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是5m-0.4m=4.6m,人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且人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4.6m÷2=2.3m,所以图中“?”应为2.3m+0.4m=2.7m,故B正确,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所以该同学走近镜子时,他的像不会变化,始终和他等大,故D错误。
故选:B。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10.【答案】C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11.【答案】C
【解析】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的影子;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虚像;故C正确。
故选:C。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此题考查了“影子”和像的成因,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B正确;
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故D正确。
故选:A。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
(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
13.【答案】响度 音调
【解析】解:钟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钟振动频率越高,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响度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
本题考查声音的三特性中的响度和音调,明确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调由频率决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响度 B
【解析】解:(1)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弱的是响度,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
(2)小明用关窗的方法减小噪声干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故答案为:(1)响度;(2)B。
(1)减弱噪声,减弱的是响度。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
15.【答案】乙;不能;安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温度计的读数,可根据这两点进行解答。
掌握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解答】
(1)由题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2)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体温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表明疫苗安全。故答案为:乙;不能;安全。
16.【答案】液化 放出
【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答案】升华;熔化;凝华;放。
【解析】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凝华为固态,此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凝华;放。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8.【答案】能 不能 升高
【解析】解: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过程中,A中的水能从水槽中的水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因为杯中的水温与水槽中的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
B杯中的水因为汽化,液面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高于水槽中水的沸点,所以B杯中的水不能从水槽中的水吸收热量达到沸点。
故答案为:能;不能;升高。
(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解答此题。
19.【答案】液化 放出 镜面
【解析】解:烧开水时发现壶嘴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看到壶身闪闪发光,这是因为光在光滑的壶身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镜面。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放热的;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时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依然平行。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液化的定义--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二是镜面反射的定义--当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时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依然平行。
20.【答案】50° 上升 50°
【解析】解:(1)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又因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
(2)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所以液面上升,如图所示,此时反射角还是50°。
故答案为50°、上升、50°。
(1)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
(2)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本题利用了镜面反射来解释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原理,关键是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和光的反射定律。
21.【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首先连接人的眼睛与B',连线与镜面的交点O为反射点,据此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上特殊的点(两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人眼能看到的B'是因为B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2.【答案】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
先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所以反射角为90°-60°=30°;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由此作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30°,如图所示:
。
23.【答案】解:先延长平面镜,然后作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P,与平面镜交于一点O,O即为入射点,OP即为反射光线,然后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最后给AO、OP标注方向箭头,如图: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先确定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然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确定反射光线,再画出入射光线,标注方向箭头,完成光路。
本题考查了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要注意实际光线画实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虚线。
24.【答案】不点燃 A 虚像 镀膜面 D 曲线 不变
【解析】解:(1)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的一侧,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玻璃板后面不点燃的蜡烛,从玻璃板前面观察不点燃的蜡烛好像点燃了,说明不点燃的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了;
(2)眼睛在点燃蜡烛的A侧观察,眼睛能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又能观察到不点燃的蜡烛,在不点燃蜡烛的一侧只能观察到不点燃蜡烛,不能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清晰,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因此用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实验时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像一侧放置;
(4)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D正确。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3个位置时的像,然后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像点S'绕M以S'M的长度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即为曲线,由图可知,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
故答案为:(1)不点燃;(2)A;虚像;(3)镀膜面;(4)D;(5)曲线;不变。
(1)为了防止干扰,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眼睛在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强,成像不太清晰,一面镀膜增强了光的反射,成像清晰;
(4)(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5.【答案】自下而上 不需要 酒精灯外焰高度 a 98 不变 小于 相同 不同 小华烧杯中水量多于小明烧杯里的水量 a 石棉网的余热还在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 适当减少水量 酒精
【解析】解: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因为要先固定好酒精灯,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先确定酒精灯的位置、外焰大概高度,才能安置石棉网,从而烧杯、温度计的自下而上组装。并且等实验器材组装好以后,检查无误后,开始实验时才点燃酒精灯;
(2)a图是沸腾时,温度已经达到最高温度即沸点。b图是沸腾前。所以a的温度高于b的温度;
(3)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温度不变,持续吸热。从表中可知水的沸点此时为98℃,沸点低于100℃,则当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由图中可知两同学开始水的初温相同都是95℃,达到沸点的时间不同。小华的时间要长,所以应该是小华杯中水的质量多余小明的;
(5)水在沸腾前,下层水的温度高于上层水的,气泡上升过程遇冷缩小;水在沸腾时,由于对流,气泡破裂等因素水上下温度相同,但是上层水由于深度减小从而压强变小,所以气泡变小;所以a是沸腾时,b是沸腾前;
(6)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会有余热,还会继续给烧杯加热;
(7)影响水沸腾时间长短的因素有: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等,写一点即可;
(8)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不能用于测量水沸腾时温度,如果用会使温度计破裂。
故答案为:
(1)自下而上;不需要;酒精灯外焰高度;(2)a;(3)98℃;不变;小于;(4)相同;不同;小华烧杯中水量多于小明烧杯里的水量;(5)a;(6)石棉网里的余热还在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7)适当减少水量;(8)酒精。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因为要先固定好酒精灯,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先确定酒精灯的位置、外焰大概高度,才能安置石棉网,从而烧杯、温度计的自下而上组装。并且等实验器材组装好以后,检查无误后,开始实验时才点燃酒精灯;
(2)从图中可知a图是沸腾时,b图是沸腾前。所以a的温度高于b的温度;
(3)气压是影响沸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压低,沸点低;气压高,沸点高;
(4)影响水沸腾时间长短的因素有: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等;
(5)水在沸腾前,下层水的温度高于上层水的,气泡上升过程遇冷缩小;水在沸腾时,由于对流,气泡破裂等因素水上下温度相同,但是上层水由于深度减小从而压强变小,所以气泡变小;
(6)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会有余热,还会继续给烧杯加热;
(7)影响水沸腾时间长短的因素有: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等,写一点即可;
(8)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不能用于测量水沸腾时温度,如果用会使温度计破裂。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考察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对于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26.【答案】汽化 吸 液化 B C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解析】解:(1)电冰箱的原理是制冷剂在冷冻室吸收热量,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再在冷凝管进行液化,从而循环使用;
(2)根据图示温度计的刻度,可知分度值为1℃,由对称关系可以确定-10℃大致应该在B位置;
(3)因为冰箱内的制冷剂在冷藏室内是由下向上循环,在下部吸收热量导致冷藏室内下部温度变低,故室内温度是上热下冷;制冷剂将热量带出后在外部有放出热量液化,故外热内冷,C项正确;
(4)液体中溶有其他物质(称为杂质)时,物质的凝固点会降低,所以在水、食盐水中,食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的液体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的方法,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故答案为:(1)汽化;吸;液化;(2)B;(3)C;(4)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分析温度计分度值,确定所要求的温度大致位置;
(3)根据冰箱的制冷剂循环情况确定温度分布;
(4)液体中溶有其他物质(称为杂质)时,物质的凝固点会降低;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此题为一道典型的热学填空题,考查了物态变化、温度计原理、冰箱的工作原理、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熟悉并牢记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卷,共83页。
广州市广大附中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州市广大附中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5页。
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八年级物理问卷: 这是一份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八年级物理问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