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5s B. 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38℃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2. 以下关于“水涨船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水来说船是运动的 B. 相对于船来说水是运动的
C. 相对于河床来说船是运动的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3. 下列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初秋,池塘水面出现了“白气”
C. 盛夏,积水干涸 D. 寒冬,冰冻的衣服变干
4.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C. 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 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煤油
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6.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那么在0℃时,该物质的状态是( )
A. 固态 B. 液态 C. 气态 D. 都有可能
7. 关于测量误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现误差,说明测量时一定出了差错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完全可以避免误差
C. 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是可以减小误差的 D.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的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8. 小明和小红是两位运动爱好者,如图是他们某次在同一直线健步跑道上运动的位置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从起跑开始计时,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和小红同时同地起跑 B. 在100s时小明和小红相遇
C. 前200s小红运动的路程较大 D. 小红一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3.0分)
9. 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他们即使相距还很近,交谈也必须要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真空______ 的缘故,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_ 处减弱噪声.
10. 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调节手机听筒音量是在调节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使用之前,要观察______ 、分度值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 cm,若换用另一不同的刻度尺记录到的数据是1.7cm,则准确值是______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cm。
12. 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状态。
13. 陶渊明的诗中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诗句,描写了露水打湿衣裳的场景,那么露的形成属于______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14. 常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1示数为______ ℃。
15. 蝴蝶每分钟振翅360次,蜜蜂每秒振翅300次,当它们从身边飞过时,凭听觉能感受到______ 飞过,另一个听不到的原因是翅膀振动发出的是______ 波。
16. 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杯中液态氮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7. 我国研究出新型除雾霾无人机并投入使用,当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 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
18. 如图所示,在冬季将水注入造雪机专用喷嘴,此处产生的高压空气将水分隔成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
19.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两组装置。
(1)图1-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 产生的;
(2)如图1-2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①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_____ (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 有关;
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两次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______ 与振幅的关系。则这两次声音的波形图如图2是______ 。(选填“A”、“B”或“C”)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④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______ 。
⑤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
20. 小杭同学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杭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 min,在此过程中盐水______ 热量,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该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 ℃。实验验证了小杭的猜想,雪灾后,交警在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______ 。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1.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较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4)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2.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填序号)。
A.水蒸气B.小水珠
(4)下表是小明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该物质的熔化图象。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48
48
50
52
54
56
(5)根据熔化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6)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______分钟。
(7)从熔化图象还可以看出该物质______态(选填“固”或“液”)时吸热温度升高得快。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3.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不答应呢?请至少联系两个所学的声学知识点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0分)
24. 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前6s内的速度是5m/s,在接下来的4s内前进了12m,求:
(1)此物体前6s通过的路程为多少m?
(2)此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5. 共电车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下表为电行车的技术参数:
最大速度
30km/h
正常速度
15km/h
持续里程
60km
额定载量
90kg
(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南骑电动自行车到学校至少需要15min,则小南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26. 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1s,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变化幅度不大,故B不符合实际情况;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情况;
D、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在2.5cm左右,故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D。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C
【解析】解:AC、以河床为参照物,“船”与河床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会说“水涨船高”。以“水”为参照物,“船”的位置不变,“船”是静止的,故A错误,C正确;
BD、以“船”为参照物,“水”的位置不变,“水”是静止的,故B、D错误。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3.【答案】B
【解析】解: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B、初秋,池塘水面出现了“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C、盛夏,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4.【答案】B
【解析】解: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由图及题意可知,
如果甲中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甲液体沸腾后,温度不变,乙液体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甲的沸点温度,乙液体不能沸腾;
如果甲中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甲液体沸腾后,温度不变,乙液体的最高温度能够达到乙的沸点,但不能从甲中吸热,不能沸腾;
如果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乙液体达到乙的沸点后能继续从甲液体中吸收热量,实现沸腾;
因此符合要求的是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根据以上三个知识点结合三种液体的沸点可以判断甲乙液体的种类。
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条件,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是易错题。
5.【答案】B
【解析】解: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
C、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而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D错误。
故选:B。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6.【答案】D
【解析】解:冰是晶体,熔点是0℃,在温度是0℃时,冰有三种存在的可能:固态、固液共存、液态;在0℃也存在气态的水蒸气。
故选:D。
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固体,(2)固液共存,(3)液体。
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固体,(2)固液共存,(3)液体,三种状态都有能,而不一定是某一种状态。
7.【答案】C
【解析】解:A、正确测量没有差错,也会存在误差,故A错误;
B、在测量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的,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等原因;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8.【答案】C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直接观察小红和小明是否同时同地起跑;
(2)在s-t图像中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相遇,据此分析100s时二人是否相遇;
(3)由图可观察前200s内小红和小明各自通过的路程大小,二者比较即可;
(4)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代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据此分析小红的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对s-t图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解答】
A、由图可知,小红和小明都是从t=0s出发,小红是在原点出发,而小明在距原点100m处出发,因此二者不是在同地起跑,故A错误;
B、由图可知,100s时,二人的s-t图像没有相交,因此二人没有相遇,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前200s内,小红通过的路程为500m,小明通过的路程小于500m,因此小红运动的路程较大,故C正确;
D、小红运动的s-t图像中间有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无变化,说明这段时间内小红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小红没有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不能传声;声源
【解析】解: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他们即使相距还很近,交谈也必须要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不能传声;声源.
(1)真空不能传声,可以传电磁波;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知道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减弱噪声的方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调节手机听筒音量是在调节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1.【答案】量程 1.70 1 1
【解析】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示数1.70cm,则木块的长度为1.70cm;
(3)换用另一不同的刻度尺记录到的数据是1.7cm,则最后的0.7cm为估读值,1cm为准确值;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1所对应的厘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1cm。
故答案为:量程;1.70;1;1。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则倒数第二位的数字所对应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以及长度测量数据分析及处理,知道长度测量记录的注意事项、认真分析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2.【答案】相同 静止
【解析】解: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对接时,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相同,静止。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相对静止的两物体必须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了解和掌握。
13.【答案】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
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在液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液化现象的理解能力,会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
【解答】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草叶时,会变成液态小水珠,发生的是液化现象;在液化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
14.【答案】热胀冷缩 -2.2
【解析】解:(1)常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由图知:温度计上1℃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液柱最末端在0℃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2.2℃。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2.2℃。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此题考查了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和使用、读数方法,都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需要熟练掌握,规范使用,正确读数。
15.【答案】蜜蜂 次声
【解析】解:蜜蜂每秒振翅300次,即蜜蜂振动频率是3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每分钟振翅360次,即蝴蝶振动频率是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其发出的是次声波。
故答案为:蜜蜂;次声。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
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等知识,难度不大。
16.【答案】不变 凝华
【解析】解: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碗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碗,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
故答案为:不变;凝华。
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7.【答案】升华 吸收 液化
【解析】解:当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固体小颗粒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体,液化为小水珠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
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本题考查了升华和液化两种物态变化的特点,比较简单。
18.【答案】凝固 放热
【解析】解:人工造雪是将小水滴变成小冰晶,这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注意人工造雪是凝固过程,自然界的雪是凝华过程,注意区分。
19.【答案】振动 A 慢 低 频率 响度 A 钢尺的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 能量
【解析】解:(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故选A;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A、波形图甲和乙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符合题意;
B、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乙和丙的的频率和振幅均不同,音调和响度均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④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⑤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1)振动;(2)①A;②慢;低;频率;③响度;A;④钢尺的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⑤能量。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①根据实验目的确定研究对象以及听哪部分振动发出的声音;
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④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⑤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以及次声波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10 10 放出 不变 -2 使雪熔化的更快 变多
【解析】解:(1)读图象可知,图象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可见盐水是晶体;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在此过程中盐水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从图象可知: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盐水的熔点比较低,在下雪的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使雪熔化的更快;
(3)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10;放出;不变;(2)-2;使雪熔化的更快;(3)变多。
(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同时可根据具体的时间点判断其凝固时间和状态;
(2)根据图象中水平段所对应的温度可确定其凝固点;加盐的冰雪熔点更低,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更快的熔化;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读取物质凝固图象时要学会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并能分析出在不同时间段时它的变化情况。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这是一条很实用的生活规律,我们应该了解它。
21.【答案】v=st 时间 大 大 0.25
【解析】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s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斜面坡度应较小;
(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0.3m1.2s=0.25m/s。
故答案为:(1)v=st;(2)时间;(3)大;大;(3)0.25。
(1)公式v=st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4)由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运动状态问题;“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算出平均速度。
22.【答案】均匀受热 慢 秒表 B 晶体 6 固
【解析】解:
(1)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得试管均匀受热,避免直接加热试管导致的温度上升过快和受热不均的问题,从而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这种加热方法我们称之为“水浴法”;
(2)从图中可知,物质熔化实验需要记录不同时间和温度,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因此还需要秒表这种器材;
(3)烧杯中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可见物质,而水蒸气无色不可见,故选B;
(4)如图,将不同时刻的点标记连线即可;
(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有一段时间随着加热进行,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故为晶体;
(6)该物质从8分钟开始熔化,到14分钟完全熔化,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分钟;
(7)从物质熔化图象中可以看出,该物质从0到8分钟为固态,从14到22分钟为液态,相比之下固态时曲线较陡,单位时间内温度升高的越快,因此该物质为固态时,吸热温度升高的快。
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慢;(2)秒表;(3)B;(4)见试题解答内容;(5)晶体;(6)6;(7)固。
(1)物质熔化实验常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同时可以较好的控制温度上升的速度。而直接加热物质,会出现温度上升较快,导致记录温度出现偏差;
(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的温度,因此还需要秒表;
(3)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根据表作图的题,我们只需要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点进行连线即可;
(5)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8分钟到14分钟的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6)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从8分钟开始到14分钟结束,总共持续了6分钟;
(7)判断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慢,我们可以通过曲线的陡峭程度判断,曲线越陡,单位时间内温度升高的越快。
(1)物质熔化实验,常考的一个点为加热方法,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可以使得物质受热均匀等;
(2)实验仪器也是另外一个常考点,一般温度计和秒表较为常考;
(3)白气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们肉眼能观察到的白气,如水开了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体而不是气体,与水蒸气是不同的,这点要注意区分;
(4)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慢,可以通过曲线的陡峭程度进行判断即可。
23.【答案】答: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是因为人们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被鱼听到,鱼听到人的说话声会被吓跑。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都是基础知识,在平时学习时要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24.【答案】解:(1)此物体前6s通过的路程为s1=v1t1=5m/s×6s=30m;
(2)此物体在10s内的总路程是s=s1+s2=30m+12m=42m,
此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v=st=42m10s=4.2m/s。
答:(1)此物体前6s通过的路程为30m;
(2)此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4.2m/s。
【解析】(1)根据s=vt计算此物体前6s通过的路程;
(2)先计算此物体在10s内的总路程,然后根据v=st计算此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路程和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25.【答案】解:(1)充电一次,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间t=sv=60km15km/h=4h
(2)小南骑电动自行车到学校的距离s1=vt1=30km/h×1560h=7.5km。
答:(1)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4h;
(2)小南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7.5千米。
【解析】(1)根据t=sv得出充电一次,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间
(2)根据s1=vt1得出小李到工厂的距离。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26.【答案】答:
夏天,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冰块吸热首先温度升高达到0℃,然后继续吸热熔化,当全部熔化成0℃的水后,再温度升高吸收热量,致冷效果较好;而冷水加入饮料后,直接吸热升温,吸收的热量较少,致冷效果较差。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冰块熔化特点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本规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测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吉林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吉林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