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01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02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

    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

    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

    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匾,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

    B. 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

    C. 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

    D. 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也为下文老晋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笔。

    B. 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

    C. 小说题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通过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词义新解,将小说的情节串联起来,结构非常严谨。

    D. 这篇小说以较小篇幅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情节虽不十分曲折,但其叙事灵动,具有很大的文学表现空间。

    7. 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 有评论说,老晋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吉林省Best友好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

    于坚

    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睛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啦啦地说起话来。他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他的声音像非洲人说话,尖利刺耳而又嘶哑低沉,混杂着彼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某个有着播音员嗓门的同事教育他,打开你的喉咙,把声音放出来,那人公鸡般的夸张地伸缩着嘴巴,这样,这样!他扬起脖子,跟着比划了几下,哑的,没声音出来,就放弃了。我从来没有在会议以外的场合见过他,我们总是一起开会,会议结束后分头离去,他总是最先离开会议室,因为坐在后面。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抱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中天、滔滔不绝的辉煌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忽然有一天在灰色的大街上看见他,他正在金碧路的人行道上向东走去。这是我在国家会议之外第一次看到他。他走路的样子真像一位大师。灰色的象,缓慢地移动着,似乎喧哗的大街不过是一座安静的森林。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有的司机被这个人的傲慢激怒,愤怒地按着喇叭,他全然听不见,那么慢地移动着,就像一块石头驾着风飘在洪流之上。

    我有些不能肯定他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人,相貌是对的,但身体反映出来的气质、灵魂状态完全不是那个人。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抱着老子所说的那种,走掉了。落日那样消失在灰色大街的另一头,黑暗在后面簇拥着他。

    在另一次会议的时候,我再次遇见他,我想告诉他我在大街上看到的这一幕。但看着他愚钝、欲言又止、即将抽风的样子,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能肯定那个在大街上走过的大师,是否与他有关。我只是随便说起,我那天在金碧路看见你了。是的。他说,我最近经常走路去上班,从气象路开始,穿过金碧路,一直走到东方广场旁边的尚义街,大约要走四十分钟,这么走比坐车好多了,我已经瘦了不少。他满足地笑起来,这样的微笑,足以肯定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改定于巴黎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场是的连接点,文章由此切入描写在会场的种种表现,再现了对会议发言的期待、急切而又不被重视的窘迫之态。

    B. 在会议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急切渴望掌握话语权,但发言却往往不得要领,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

    C. 写他的声音像是非洲人在说话、同事教发音技巧,都为了说明奇怪的口音,是以调侃的方式写的说话带给人的切身感受。

    D. 想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因不满发言者的声色俱厉”“滔滔不绝,而产生的厌恶和躲避心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比拟、夸张、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并加以作者丰富的联想,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大师形象。

    B. 本文采用第三视角,以贯穿全文,采用分叙的记叙顺序,通过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大师独特的人物性格与特点。

    C. 通过比喻,写他如同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缓慢地移动,生动地描绘了大师走路的姿态,使他看起来真像一位大师

    D. 文章叙写大师在会场内外迥然不同的表现,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合乎常理,其中蕴含着作者关于会议对人的压制的忧虑和反思,这是文章的深刻之处。

    8.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大师的含意。

    9. 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的形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搬家不如搬石头

    范稳

    南山村在老鹰山下,一些山头高过了鹰的翅膀。老鹰山很多年都没有见着老鹰了,不只鹰恨山高,而且人穷了,连鹰都不愿来。外面的人到南山村,大多也会这样感叹:这样的山旮旯里,怎么活人?

    南山村曾经有一个很光荣的名字——南山营盘,几百年来这里都是戍边将士们的守关之地。在村庄的上方老鹰山上,清朝时就有一块界碑,现在叫198号碑。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平定云南,兵锋所指,乾坤奠定。走得最远的一支队伍一路随军征战,直到在南山村驻扎了下来。他们奉大明皇帝之命屯田戍边,新的家园便在先祖的解甲处建立。

    百户长曹应征被南山村的曹姓人家奉为一世祖,年年清明节曹氏家族男性无论老幼都要去老祖先的坟上祭祖。朝代更替,沧海桑田,曹姓人家在岁月的深处为国家守关卡,距今已传了二十四代。有他们在,国家的版图上所标记的这块土地就有了炊烟宁静的飘拂,有了牛羊悠闲的啼叫,有了人欢马嘶、鸡鸣狗吠,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伴随着苦难但也充实的岁月。

    每年带领族人祭祖的人是村长曹前宽。在新世纪来临的那个祭祖日,曹前宽在列祖列宗的坟前上了香,摆上供品,念了祭祖文,带着大家三拜九叩,然后杀了一只大红公鸡,鸡血滴到一个酒桶里。血酒先敬了祖先,然后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人一碗,一饮而尽。大家都知道,族长有话要说了。

    他说前天我到乡里跟乡长说,我们要开一条路。乡长说,你们的村庄得癌症了,水流光土流光,庄稼树木不长,只剩下石头。这叫生态癌症,你懂不懂?县上不会给你们修路的钱,那样不如把你们搬下来。

    参加祭祖的男人们还记得,他们的族长那一天在列祖列宗面前动感情了,发火了。他的大嗓门把山风都挡回去了,林中的鸟儿也吓得噤了声:

    我们南山村就要守不住了!守不住老祖先创下的这点基业,也守不住老祖宗的坟,更没办法守住老鹰山上那块碑!没有一条路,我们就活该受穷!现在拿出打仗时的劲头来,就是用指头抠,我们也要从岩壁上抠出一条公路来!

    这一番话,得到村里四五十岁以上的汉子们的共鸣,他们说,我们的老祖先从洪武年间就来到这里给国家守卡子,老祖先的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咋个能搬走?啥叫生态癌症我们不认得,我们穷死饿死也不搬家!

    而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则纷纷说,你们这些老辈子也不想想我们的日子不好过,看看我们的村子,现在哪里还有点人气?山下有现成的大马路,做个生意打个工都方便,哪样不比山里好?人挪活,树挪死,这些道理你们难道不晓得吗?

    曹家后人们在先祖面前吵翻了天,最后还是族长曹前宽一锤定音: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儿,自古修路架桥,是功德无量的大事。老祖先看着我们哩。你们年轻人要出去打工讨生活,我们不反对。我们这辈人,不给你们修一条路出来,你们就只有走出去的脚,没有走回家的心。路修通了,我就不信我南山村过不上好日子。我们就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

    就这样,南山村的挖路战争开始了。那时南山村算上曹前宽只有三个党员,都和曹前宽差不多年龄。他们提了钢钎大锤,率先站在了山岩子下。开工前,曹前宽动了点心思,他没让大家将路从村口修下山,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挖。他说,路挖不到家门口,谁也别想当逃兵。村里连一台凿岩机都没有,全靠汉子们抡起大锤干。他们不是专业的筑路队,要种地养家糊口,还要外出打工挣钱,经常在工地上的,就只有六七个像曹前宽这样的老倌。他们上午做完地里的活计,下午靠钢钎、铁锤、凿子、锄头、十字镐、背篼、撮箕、绳索等最简单的工具,像与时代不合拍的老愚公,年年挖山不止,干得连掌心都是一层层厚厚的老茧。每个月能把路挖出去一二十米,都让人心生希望。

    曹前宽经常说,没有哪个比我更懂这些石山了,它就是一本书,就看你读得烂不烂。人家读书,这个倔老倌读石山。曹前宽仿佛读书破万卷,开山如翻书。

    当然也有他读不懂的时候,路挖到鹰爪岩子时,曹前宽说我们半年就可以把它干通了。可是,他们干了整整三年,鹰爪岩子还是锋利地悬在人们的头顶,就像一团啃不动的骨头,令人恨得牙痛。

    连曹前宽也没有想到,这区区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竟然一挖就是十二年!而曹前宽就像一头和大山较劲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管不顾的老牛。

    ……

    这几天,省里来了两个电视台的记者在南山村采访,他们跟随曹前宽在筑路工地上来来回回地拍了两天,还去拍了198号界碑。记者说,老曹你真不容易,不等不靠、不伸手不叫苦,干一条公路干了十多年,干出了一种精神。难能可贵啊!曹前宽对记者说,带村人修路,不过是在大山围堵中找一条出路,在贫困的煎熬中找一条生路。不然年轻人就不愿回来了嘛,村庄就守不住了嘛。

    王记者说,你知道不,已经有人把你老人家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话报到省里去了,老曹,你要当典型了。曹前宽说,当年支前时生死不管,为国家守边疆,我当过典型;现在又不打仗,我算个什么典型?

    王记者反问道:这么大一场脱贫攻坚战,不算打仗?我看比当年打仗还艰难。

    (节选自长篇小说《太阳转身》,有删节)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前宽是族长,也是村长、党员;他有远见,懂民情,能吃苦,带领村民打挖路战,是新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B. 小说结尾,借省电视台记者话,侧面烘托了曹前宽的形象,展现了这场修路战的艰苦卓绝和伟大意义。

    C. 小说既有弥漫着烟火气的地方文化特色,也饱含厚重的古典文化底蕴,焕发着时代史诗般的文学色彩。

    D. 小说以悬念构造曲折跌宕的情节,在村民要修路的强烈愿望和面临的诸多困难阻力的矛盾中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主题。

    7. 关于文中写到南山村的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以南山村多年不见老鹰来写这里山高人穷,交代了南山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困的生活状态。

    B. 文中村长曹前宽带领族人上香、杀鸡、喝血酒祭祖,借此仪式统一村民修路的思想,鼓舞士气。

    C. 鹰爪岩子,村民干了整整三年也没打通;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挖了十二年,作者以此表明生态癌症之说的来源。

    D. 198号界碑,记录着南山村古老历史,标记着国家疆界的寸土必守,也见证着南山村民挣脱大山束缚的坚定脚步。

    8. 以曹前宽为代表一批南山村人,为什么宁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文本是怎样以小见大折射中国的脱贫攻坚战的?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辩才禅师

    沈祖棻

    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着眩目的色彩,当它映入骑在马上的辩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立刻跳动起来。

    他像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他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看见他心爱的东西——那维系着他全部生命的一卷《兰亭》,他欢喜得要发狂了。

    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异宝的诱惑,始终不曾将《兰亭》献出来。

    秋渐渐地深了,萧条的气象笼罩了大地。辩才禅师近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可以说,是缺少一个人——一个能够了解《兰亭》、同时也就是能够了解他珍爱《兰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了解《兰亭》的,这一点,辩才禅师不能不认为是他生活中的遗憾。

    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辩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慢慢地踱出禅室,远远地望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似乎是来庙中观览的。

    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辩才禅师殷勤地问。

    客人慢慢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书生模样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清朗而沉着的声音回答辩才禅师的问话。

    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做买卖;偶尔经过宝刹,一些生动的壁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示,使我留住了。

    辩才禅师很高兴地邀请来客进了禅室。他们下棋,弹琴,谈论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有一天,姓萧的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画是那样精巧;辩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赞叹起来。于是姓萧的客人说:

    弟子最好书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称赞。

    好的字吗?那不用说是二王了!辩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

    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用心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几通王帖哩。

    整个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互相赞叹来客所携带的二王法帖中度过。最后,辩才禅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张和骄傲,终于笑着说:

    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怎样好;老僧有一幅真迹,倒很异乎寻常呢!

    是什么帖呢?对方似乎不信地问。

    《兰亭》!用轻快的调子毫不费力地说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

    经过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迹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对方轻蔑地笑了。

    什么话!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一直珍藏着,临死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错呢?

    辩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

    请看吧!如何?

    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指了几处地方说:

    你看!这笔不得势,那笔也不得神!果然是响拓本呢!

    辩才禅师不答话,挥手将《兰亭》夺过来,感到从未受过的侮辱,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叫道:

    你不懂!你完全不懂!你不许再和我提兰亭两个字。

    对方并不生气,轻松地笑了!

    何必生气呢?弟子和禅师取笑的。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难道连真伪都辨不出吗?这的确是稀见的神品,快取过来让我细细赏鉴一下吧!人间的乐事,还有更胜于此的吗?

    请原谅我的粗鲁吧!你可以细细地欣赏,要知道这机会并不是容易的哩!辩才禅师立刻转怒为喜,温和地说;同时又将《兰亭》笑嘻嘻地递过去。

    客人郑重地接了过来,细细地赏玩着,一面笑着对辩才禅师说:

    看到这样的神品,就像见了天人一样,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神迷;它将我们从这污浊的尘世带到了另一个美的世界,使我们忘记了一切!

    你才是真正能懂得《兰亭》价值的人啊,同时也是最能了解我心情的人啊!辩才禅师快活得叫了起来,紧紧握着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欢喜的泪了!

    从此以后,禅师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鉴赏《兰亭》,也不再藏在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寺来,辩才禅师将他奉为上客,徒弟们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禅师外出做佛事的时候,就留客人独自欣赏《兰亭》;等到禅师回寺之后,两个人又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

    那一天,辩才禅师正在灵记桥南严迁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传唤他,他不知道什么事,奇怪极了!后来又有差役来催促他,说是御史要见他,叫他赶快就去。辩才禅师感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随着来人去见御史。

    辩才禅师一抬头,看见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萧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庄严地说:我是奉旨来取《兰亭》的,现在《兰亭》已经取得,所以请你来……”

    辩才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立刻觉得有一个魔鬼伸出钢铁一般的指爪,将他的心拉了出来,眼前一黑,天地立刻旋转起来,他一切都不知道了!

    写于一九三五年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辩才禅师渴望有人能够了解《兰亭》,渴望遇到知音,这是他最终被客人欺骗的重要原因。

    B. 辩才禅师与客人初次相遇时,客人的答话看似随意,实则巧妙,目的是引起辩才禅师的兴趣。

    C. 客人被辩才禅师骂后却并不生气,反而轻松地笑了,是因为他得以认定了《兰亭》确属真迹。

    D. 结尾处御史欲言又止,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对骗取《兰亭》一事心怀愧疚。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注重铺垫手法的运用。如对客人外貌的描写,表明他与众不同,使后文其真实身份的揭晓不显突兀。

    B. 本文用大量笔墨写辩才禅师的欢喜,只在结尾处简略交代他的悲痛,繁笔和简笔的运用更显出人物受伤之深。

    C. 本文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客人初见《兰亭》后轻蔑地笑了,表现了他对得到《兰亭》真迹稳操胜券的心理。

    D. 本文取材历史故事,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主题,暗含对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豪夺行径的冷峻批判。

    8. 这篇小说采用了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写法的好处。

    9. 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

    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

    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

    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匾,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

    B. 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

    C. 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

    D. 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也为下文老晋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笔。

    B. 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

    C. 小说题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通过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词义新解,将小说的情节串联起来,结构非常严谨。

    D. 这篇小说以较小篇幅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情节虽不十分曲折,但其叙事灵动,具有很大的文学表现空间。

    7. 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 有评论说,老晋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 C    6. C   

    7. (1)推动情节的发展。客人的出现才使得门匾的内容有了着落,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也让老景最终得以接受。(2)反衬老景的形象。客人对房子建筑和门匾题字的看法反衬出老景的胸无点墨。   

    8. (1)褒:老晋手艺一流,维护东家利益。他长期从事木雕工作,手艺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数一数二;不让陌生人在院子里长呆,以免东家的房屋、财产被意外破坏。
    (2)贬:缺乏匠人精神。他在选择雕刻门匾的内容时,以笔画少、费工夫少为标准,对门匾的内容的深意和不俗并不计较。
    (3)这样写能避免人物塑造形象的扁平化,让老晋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让小说也更有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A.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文章只是说老景想模仿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的样子,在门头上都悬一块匾,甚至刻荣华富贵吉祥如意都无所谓,没有说目的是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

    B.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错误,这一动作只是写出了老晋的懂行,雕刻技艺高超,和他最终的选择并无关联。而且后文老晋选择一日三秋主要是因为这四个字好雕。

    D.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错误,老晋最初雕一日三秋并无担心,就觉得少费工夫就雕了。松了一口气是因为老景不要他重新雕了。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错误,一日三秋并非行文线索,小说的前半部分是说的老景请老晋雕刻门匾的事情,只是到了老晋和客人交流的后半部分时才涉及门匾内容更换为一日三秋的情节。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次要人物的呈现在文中一般担当特定的角色,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交融,推进情节的发展,客人对建筑的评价让老晋能够相信他是个读书人,看事情很有见地,所以才让他推荐门匾的内容,并且后来又照搬给老景听。

    再者,次要人物是要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本文中的客人是个读书人,对建筑格局及门匾题词有独到的看法,而老景是一个因贩卖古董而发家的人,他在客人的眼中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这样,客人的形象就对主要人物老景的形象起到了反衬作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对老晋这一人物的评论谈出自己的看法,而对老晋的评论是他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那么其暗含的本题的答题指向应该有三点:老晋值得褒扬的一面体现在哪里,老晋值得贬斥(批评)的一面又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塑造老晋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从文中看,老晋做了一辈子木雕活,他的技艺在林州从事木雕的木匠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表明了他的技艺一流,当客人在老景的院子里观看,老晋发现他是陌生人后,不让他继续呆下去,说明他做工时会维护东家的利益,避免东家的财产受损失的,这些都是值得褒扬的;

    而老晋也有缺点,文中写他最初拿不定主意门匾上刻什么内容就是因为那两幅字笔画、工夫都差不多,而后来客人的推荐他能欣然接受其实并不是因为其内容不俗,而是笔画少,费的工夫小。

    这样写老晋,才能让老晋作为一个立体化的人存在,而不是只有优点或缺点,从而避免了人物形象的扁平化,也让这一人物更显得真实,小说内容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吉林省Best友好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

    于坚

    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睛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啦啦地说起话来。他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他的声音像非洲人说话,尖利刺耳而又嘶哑低沉,混杂着彼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某个有着播音员嗓门的同事教育他,打开你的喉咙,把声音放出来,那人公鸡般的夸张地伸缩着嘴巴,这样,这样!他扬起脖子,跟着比划了几下,哑的,没声音出来,就放弃了。我从来没有在会议以外的场合见过他,我们总是一起开会,会议结束后分头离去,他总是最先离开会议室,因为坐在后面。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抱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中天、滔滔不绝的辉煌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忽然有一天在灰色的大街上看见他,他正在金碧路的人行道上向东走去。这是我在国家会议之外第一次看到他。他走路的样子真像一位大师。灰色的象,缓慢地移动着,似乎喧哗的大街不过是一座安静的森林。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有的司机被这个人的傲慢激怒,愤怒地按着喇叭,他全然听不见,那么慢地移动着,就像一块石头驾着风飘在洪流之上。

    我有些不能肯定他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人,相貌是对的,但身体反映出来的气质、灵魂状态完全不是那个人。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抱着老子所说的那种,走掉了。落日那样消失在灰色大街的另一头,黑暗在后面簇拥着他。

    在另一次会议的时候,我再次遇见他,我想告诉他我在大街上看到的这一幕。但看着他愚钝、欲言又止、即将抽风的样子,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能肯定那个在大街上走过的大师,是否与他有关。我只是随便说起,我那天在金碧路看见你了。是的。他说,我最近经常走路去上班,从气象路开始,穿过金碧路,一直走到东方广场旁边的尚义街,大约要走四十分钟,这么走比坐车好多了,我已经瘦了不少。他满足地笑起来,这样的微笑,足以肯定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改定于巴黎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场是的连接点,文章由此切入描写在会场的种种表现,再现了对会议发言的期待、急切而又不被重视的窘迫之态。

    B. 在会议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急切渴望掌握话语权,但发言却往往不得要领,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

    C. 写他的声音像是非洲人在说话、同事教发音技巧,都为了说明奇怪的口音,是以调侃的方式写的说话带给人的切身感受。

    D. 想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因不满发言者的声色俱厉”“滔滔不绝,而产生的厌恶和躲避心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比拟、夸张、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并加以作者丰富的联想,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大师形象。

    B. 本文采用第三视角,以贯穿全文,采用分叙的记叙顺序,通过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大师独特的人物性格与特点。

    C. 通过比喻,写他如同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缓慢地移动,生动地描绘了大师走路的姿态,使他看起来真像一位大师

    D. 文章叙写大师在会场内外迥然不同的表现,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合乎常理,其中蕴含着作者关于会议对人的压制的忧虑和反思,这是文章的深刻之处。

    8.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大师的含意。

    9. 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的形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6. D    7. B   

    8. 指看似傲慢、超然物外,实则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喧哗的大街上,全然看不见红灯的警告、听不见车流的嘈杂,神游物外地缓慢穿过车流。指看似能在会议中表达重要观点,实则语焉不详、没有水平的人。在会议中,急切渴望掌握话语权,但发言却往往不得要领,浪费时间。   

    9. 用即将抽风、仿佛抽风渴望发言的急切之态,意在与会场外的气定神闲、置身度外形成反差,突出在会场中的反常表现。用提不起来的深井的水发言的吃力的样子,与发言的急迫形成反差,表现的真实水平。在反差中,表面在写大师的真实样子,实则表达会议对人性的压制和制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错误。第二段原文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可知是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本文采用第三视角错误。以贯穿全文,可知采用了第一视角。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文意可知,文中的大师代表一类人,在文中找到其具体的行事方式,然后概括性格特征即可。

    根据文中的内容第三段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可知指看似傲慢、超然物外,实则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根据原文第一段“……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

    原文第四段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抱着老子所说的那种,走掉了可知他指看似能在会议中表达重要观点,实则语焉不详、没有水平的人。在会议中,急切渴望掌握话语权,但发言却往往不得要领,浪费时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根据文中的内容,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睛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形成反差,突出在会场中的反常表现,表现的真实水平。

    然后根据倒数第二段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分析真正的意图是写会议对人性的压制和制约。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搬家不如搬石头

    范稳

    南山村在老鹰山下,一些山头高过了鹰的翅膀。老鹰山很多年都没有见着老鹰了,不只鹰恨山高,而且人穷了,连鹰都不愿来。外面的人到南山村,大多也会这样感叹:这样的山旮旯里,怎么活人?

    南山村曾经有一个很光荣的名字——南山营盘,几百年来这里都是戍边将士们的守关之地。在村庄的上方老鹰山上,清朝时就有一块界碑,现在叫198号碑。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平定云南,兵锋所指,乾坤奠定。走得最远的一支队伍一路随军征战,直到在南山村驻扎了下来。他们奉大明皇帝之命屯田戍边,新的家园便在先祖的解甲处建立。

    百户长曹应征被南山村的曹姓人家奉为一世祖,年年清明节曹氏家族男性无论老幼都要去老祖先的坟上祭祖。朝代更替,沧海桑田,曹姓人家在岁月的深处为国家守关卡,距今已传了二十四代。有他们在,国家的版图上所标记的这块土地就有了炊烟宁静的飘拂,有了牛羊悠闲的啼叫,有了人欢马嘶、鸡鸣狗吠,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伴随着苦难但也充实的岁月。

    每年带领族人祭祖的人是村长曹前宽。在新世纪来临的那个祭祖日,曹前宽在列祖列宗的坟前上了香,摆上供品,念了祭祖文,带着大家三拜九叩,然后杀了一只大红公鸡,鸡血滴到一个酒桶里。血酒先敬了祖先,然后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人一碗,一饮而尽。大家都知道,族长有话要说了。

    他说前天我到乡里跟乡长说,我们要开一条路。乡长说,你们的村庄得癌症了,水流光土流光,庄稼树木不长,只剩下石头。这叫生态癌症,你懂不懂?县上不会给你们修路的钱,那样不如把你们搬下来。

    参加祭祖的男人们还记得,他们的族长那一天在列祖列宗面前动感情了,发火了。他的大嗓门把山风都挡回去了,林中的鸟儿也吓得噤了声:

    我们南山村就要守不住了!守不住老祖先创下的这点基业,也守不住老祖宗的坟,更没办法守住老鹰山上那块碑!没有一条路,我们就活该受穷!现在拿出打仗时的劲头来,就是用指头抠,我们也要从岩壁上抠出一条公路来!

    这一番话,得到村里四五十岁以上的汉子们的共鸣,他们说,我们的老祖先从洪武年间就来到这里给国家守卡子,老祖先的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咋个能搬走?啥叫生态癌症我们不认得,我们穷死饿死也不搬家!

    而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则纷纷说,你们这些老辈子也不想想我们的日子不好过,看看我们的村子,现在哪里还有点人气?山下有现成的大马路,做个生意打个工都方便,哪样不比山里好?人挪活,树挪死,这些道理你们难道不晓得吗?

    曹家后人们在先祖面前吵翻了天,最后还是族长曹前宽一锤定音: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儿,自古修路架桥,是功德无量的大事。老祖先看着我们哩。你们年轻人要出去打工讨生活,我们不反对。我们这辈人,不给你们修一条路出来,你们就只有走出去的脚,没有走回家的心。路修通了,我就不信我南山村过不上好日子。我们就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

    就这样,南山村的挖路战争开始了。那时南山村算上曹前宽只有三个党员,都和曹前宽差不多年龄。他们提了钢钎大锤,率先站在了山岩子下。开工前,曹前宽动了点心思,他没让大家将路从村口修下山,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挖。他说,路挖不到家门口,谁也别想当逃兵。村里连一台凿岩机都没有,全靠汉子们抡起大锤干。他们不是专业的筑路队,要种地养家糊口,还要外出打工挣钱,经常在工地上的,就只有六七个像曹前宽这样的老倌。他们上午做完地里的活计,下午靠钢钎、铁锤、凿子、锄头、十字镐、背篼、撮箕、绳索等最简单的工具,像与时代不合拍的老愚公,年年挖山不止,干得连掌心都是一层层厚厚的老茧。每个月能把路挖出去一二十米,都让人心生希望。

    曹前宽经常说,没有哪个比我更懂这些石山了,它就是一本书,就看你读得烂不烂。人家读书,这个倔老倌读石山。曹前宽仿佛读书破万卷,开山如翻书。

    当然也有他读不懂的时候,路挖到鹰爪岩子时,曹前宽说我们半年就可以把它干通了。可是,他们干了整整三年,鹰爪岩子还是锋利地悬在人们的头顶,就像一团啃不动的骨头,令人恨得牙痛。

    连曹前宽也没有想到,这区区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竟然一挖就是十二年!而曹前宽就像一头和大山较劲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管不顾的老牛。

    ……

    这几天,省里来了两个电视台的记者在南山村采访,他们跟随曹前宽在筑路工地上来来回回地拍了两天,还去拍了198号界碑。记者说,老曹你真不容易,不等不靠、不伸手不叫苦,干一条公路干了十多年,干出了一种精神。难能可贵啊!曹前宽对记者说,带村人修路,不过是在大山围堵中找一条出路,在贫困的煎熬中找一条生路。不然年轻人就不愿回来了嘛,村庄就守不住了嘛。

    王记者说,你知道不,已经有人把你老人家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话报到省里去了,老曹,你要当典型了。曹前宽说,当年支前时生死不管,为国家守边疆,我当过典型;现在又不打仗,我算个什么典型?

    王记者反问道:这么大一场脱贫攻坚战,不算打仗?我看比当年打仗还艰难。

    (节选自长篇小说《太阳转身》,有删节)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前宽是族长,也是村长、党员;他有远见,懂民情,能吃苦,带领村民打挖路战,是新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B. 小说结尾,借省电视台记者话,侧面烘托了曹前宽的形象,展现了这场修路战的艰苦卓绝和伟大意义。

    C. 小说既有弥漫着烟火气的地方文化特色,也饱含厚重的古典文化底蕴,焕发着时代史诗般的文学色彩。

    D. 小说以悬念构造曲折跌宕的情节,在村民要修路的强烈愿望和面临的诸多困难阻力的矛盾中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主题。

    7. 关于文中写到南山村的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以南山村多年不见老鹰来写这里山高人穷,交代了南山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困的生活状态。

    B. 文中村长曹前宽带领族人上香、杀鸡、喝血酒祭祖,借此仪式统一村民修路的思想,鼓舞士气。

    C. 鹰爪岩子,村民干了整整三年也没打通;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挖了十二年,作者以此表明生态癌症之说的来源。

    D. 198号界碑,记录着南山村古老历史,标记着国家疆界的寸土必守,也见证着南山村民挣脱大山束缚的坚定脚步。

    8. 以曹前宽为代表一批南山村人,为什么宁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文本是怎样以小见大折射中国的脱贫攻坚战的?

    【答案】6. D    7. C   

    8. 这里是祖先征战开垦出的家园,后辈要守住家园守住根脉,不能丢掉祖宗基业。

    这里是国家边疆的关卡,南山村二十多代人自觉传承,有为国守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里是祖祖辈辈曹姓人的家园,要为后代留下乡愁,不能让走出去的年轻人失去精神皈依。   

    9. 南山村打赢修路战是中国在当代进行的伟大的脱贫攻坚战的缩影。
    小说塑造的当代愚公式的村长曹前宽的形象,是扎根基层、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无数党员干部的代表。
    小说展现的南山村历尽十几年艰辛、修路走向开放的过程,就是当代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难历程的缩影。
    小说呈现的南山村人搬家不如搬石头,向极端贫困、恶劣环境挑战,不畏艰辛、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的写照。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辩才禅师

    沈祖棻

    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着眩目的色彩,当它映入骑在马上的辩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立刻跳动起来。

    他像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他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看见他心爱的东西——那维系着他全部生命的一卷《兰亭》,他欢喜得要发狂了。

    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异宝的诱惑,始终不曾将《兰亭》献出来。

    秋渐渐地深了,萧条的气象笼罩了大地。辩才禅师近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可以说,是缺少一个人——一个能够了解《兰亭》、同时也就是能够了解他珍爱《兰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了解《兰亭》的,这一点,辩才禅师不能不认为是他生活中的遗憾。

    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辩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慢慢地踱出禅室,远远地望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似乎是来庙中观览的。

    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辩才禅师殷勤地问。

    客人慢慢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书生模样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清朗而沉着的声音回答辩才禅师的问话。

    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做买卖;偶尔经过宝刹,一些生动的壁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示,使我留住了。

    辩才禅师很高兴地邀请来客进了禅室。他们下棋,弹琴,谈论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有一天,姓萧的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画是那样精巧;辩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赞叹起来。于是姓萧的客人说:

    弟子最好书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称赞。

    好的字吗?那不用说是二王了!辩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

    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用心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几通王帖哩。

    整个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互相赞叹来客所携带的二王法帖中度过。最后,辩才禅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张和骄傲,终于笑着说:

    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怎样好;老僧有一幅真迹,倒很异乎寻常呢!

    是什么帖呢?对方似乎不信地问。

    《兰亭》!用轻快的调子毫不费力地说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

    经过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迹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对方轻蔑地笑了。

    什么话!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一直珍藏着,临死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错呢?

    辩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

    请看吧!如何?

    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指了几处地方说:

    你看!这笔不得势,那笔也不得神!果然是响拓本呢!

    辩才禅师不答话,挥手将《兰亭》夺过来,感到从未受过的侮辱,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叫道:

    你不懂!你完全不懂!你不许再和我提兰亭两个字。

    对方并不生气,轻松地笑了!

    何必生气呢?弟子和禅师取笑的。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难道连真伪都辨不出吗?这的确是稀见的神品,快取过来让我细细赏鉴一下吧!人间的乐事,还有更胜于此的吗?

    请原谅我的粗鲁吧!你可以细细地欣赏,要知道这机会并不是容易的哩!辩才禅师立刻转怒为喜,温和地说;同时又将《兰亭》笑嘻嘻地递过去。

    客人郑重地接了过来,细细地赏玩着,一面笑着对辩才禅师说:

    看到这样的神品,就像见了天人一样,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神迷;它将我们从这污浊的尘世带到了另一个美的世界,使我们忘记了一切!

    你才是真正能懂得《兰亭》价值的人啊,同时也是最能了解我心情的人啊!辩才禅师快活得叫了起来,紧紧握着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欢喜的泪了!

    从此以后,禅师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鉴赏《兰亭》,也不再藏在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寺来,辩才禅师将他奉为上客,徒弟们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禅师外出做佛事的时候,就留客人独自欣赏《兰亭》;等到禅师回寺之后,两个人又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

    那一天,辩才禅师正在灵记桥南严迁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传唤他,他不知道什么事,奇怪极了!后来又有差役来催促他,说是御史要见他,叫他赶快就去。辩才禅师感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随着来人去见御史。

    辩才禅师一抬头,看见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萧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庄严地说:我是奉旨来取《兰亭》的,现在《兰亭》已经取得,所以请你来……”

    辩才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立刻觉得有一个魔鬼伸出钢铁一般的指爪,将他的心拉了出来,眼前一黑,天地立刻旋转起来,他一切都不知道了!

    写于一九三五年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辩才禅师渴望有人能够了解《兰亭》,渴望遇到知音,这是他最终被客人欺骗的重要原因。

    B. 辩才禅师与客人初次相遇时,客人的答话看似随意,实则巧妙,目的是引起辩才禅师的兴趣。

    C. 客人被辩才禅师骂后却并不生气,反而轻松地笑了,是因为他得以认定了《兰亭》确属真迹。

    D. 结尾处御史欲言又止,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对骗取《兰亭》一事心怀愧疚。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注重铺垫手法的运用。如对客人外貌的描写,表明他与众不同,使后文其真实身份的揭晓不显突兀。

    B. 本文用大量笔墨写辩才禅师的欢喜,只在结尾处简略交代他的悲痛,繁笔和简笔的运用更显出人物受伤之深。

    C. 本文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客人初见《兰亭》后轻蔑地笑了,表现了他对得到《兰亭》真迹稳操胜券的心理。

    D. 本文取材历史故事,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主题,暗含对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豪夺行径的冷峻批判。

    8. 这篇小说采用了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写法的好处。

    9. 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D    7. C   

    8. 明线是辩才禅师拒绝皇帝回到寺庙后认识客人丢失《兰亭》的过程;暗线是皇帝直接骗取《兰亭》未果后,派御史用计谋骗得《兰亭》。明线表现了辩才禅师的淳朴善良,和暗线皇帝巧取豪夺的险恶形成对比,使主题丰富深刻。双线交织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9. 主旨更集中明确。本文侧重批判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暗夺的阴险;原作结尾则是突出皇帝对《兰亭》的喜爱,与本文的批判主题无关。情节更加合乎逻辑,前后贯穿。本文皇帝是以暗线方式存在,未正面出场,删去原作中的结尾,情节更加合理。人物形象更突出。删去原作结尾,以辩才禅师昏倒收束,与前文渲染的人物的欢喜形成巨大反差,更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

     

     

     

    相关试卷

    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0页。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