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4745/0-1694881512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4745/0-16948815123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4745/0-16948815123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2)六个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原因:海陆的热力差异。(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2)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2.影响(1)北半球: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月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7月亚欧大陆上出现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口诀法记忆气压中心的影响“陆高切低,陆低切高”: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三、季风环流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7月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2021·浙江1月卷)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非洲西部的大气环流分布;②水平气流表示风带,垂直气流表示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调动和运用知识①乙为赤道低压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夏季;②气压带、风带的特征:甲为西风带,乙为因热力作用形成的赤道低压带,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丁)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风;③夏季地理事物特征: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黄河正值汛期,含沙量大;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非洲西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不同季节的区域特征综合思维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及季节移动【我的解答】(1)C (2)B 三步法突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第一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第二步,抓“分布”——突破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第三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所示: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被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考向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三圈环流是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圈环流以回归年为周期进行南北移动。观察下面半球三圈环流立体模式图,完成1~2题。1.一般而言,纬线甲的纬度是( )A.30°N B.30°SC.60°N D.60°S2.理论上,除极地外,模式图中会出现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区域的数量为( )A.2个 B.3个C.4个 D.5个1.A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处位于中间位置、盛行下沉气流,应为副热带高压带,由指向标可知,应位于30°N附近。第2题,理论上,除极地外,模式图中会出现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区域,为赤道低压与低纬信风交替控制区、低纬信风与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区、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区、盛行西风与副极地低压交替控制区、副极地低压与极地东风交替控制区,共5个。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2021·徐州模拟)2020年2月,20多名荷兰中学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参加帆船训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中途终止训练,计划乘飞机回国,但因航班停飞,只好乘坐训练用的帆船。他们3月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途中短暂经停亚速尔群岛,最终在4月26日回到荷兰。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加勒比海地区该季节适合进行帆船训练,主要影响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海域面积C.东北信风 D.洋流性质4.沿图示航线,帆船到达亚速尔群岛的时间比计划提前,根本原因是( )A.帆船动力强劲B.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全程顺风顺水D.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偏南3.C 4.D 解析:第3题,帆船训练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风。加勒比海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常年风力、风向稳定,适宜帆船训练。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风力较小;海域面积、洋流性质不是影响帆船训练的主要因素。第4题,帆船无动力;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会使得时间延后;航线不是全程顺风顺水;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位置偏南,会使得帆船航行过程中经过无风带的时间短,经过西风带的时间长,加快帆船的航行速度,缩短时间。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021·山东卷)“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题。(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概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C.8—10月 D.11月至次年1月【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克拉香天气: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②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偏东风调动和运用知识①雾的形成和存在条件:风力较小(无风),空气湿度大,气温低(降低);②越南的主导风向:越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偏北)风,夏季盛行西南(偏南)风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通过对比越南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认识风速和气温对雾天的影响综合思维根据风向及变化推断时间:越南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盛行偏东风【我的解答】(1)A (2)A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7月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海陆的热力差异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考向1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甲)及附近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控制甲岛屿的气压中心属于( )A.西伯利亚高压的延伸部分B.夏威夷高压的延伸部分C.极地高压带的一部分D.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分D 解析:由经纬度、等压线和槽线等信息判断,甲岛屿正值阿留申低压控制时期,阿留申低压为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后保留在海洋上的低压中心。考向2 季风环流下图示意1950—2011年渤海海域冬、夏季风向与风速变化趋势(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用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表示)。据此完成2~3题。2.图中X、Y、M、N分别表示( )A.冬季风向、夏季风速、冬季风速、夏季风向B.夏季风向、夏季风速、冬季风向、冬季风速C.夏季风向、冬季风向、夏季风速、冬季风速D.冬季风向、夏季风向、冬季风速、夏季风速3.下列时段中,渤海海域季风最强的是( )A.1950—1955年 B.1970—1975年C.1980—1985年 D.1990—1995年2.A 3.A 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风向与风力大小的判读。图中X和N两条曲线最为稳定,变化幅度最小,应为风向曲线,其中X曲线的角度为300°左右,为西北风,N曲线的角度为100°左右,为东南风;Y和M应为风速曲线,其中我国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因此M曲线表示冬季风速,Y表示夏季风速,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Y表示夏季风速,M表示冬季风速,渤海海域季风最强,说明风速最大,据图可知,1950—1955年冬、夏季风风速最大,因此季风最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5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❸,季风环流 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