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达标测试
展开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以及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
A.细胞内的酶正常发挥作用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C.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
D.体液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
答案:B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会 ( )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答案:C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的pH为7.35~7.45。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虽然产生了大量乳酸,但血浆中存在HC、HP等缓冲物质,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或磷酸氢二钠等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4.有些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可能出现紊乱
答案:C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机体健康。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人长期节食减肥,有可能出现组织水肿
B.寒冷时手脚冰冷,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
C.急性肠胃炎患者脱水时,体内渗透压平衡被破坏
D.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
答案:B
解析:某人长期节食减肥,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有可能出现组织水肿,A项正确。寒冷时虽然手脚冰冷,但体温还是正常的,故不能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B项错误。急性肠胃炎患者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渗透压平衡被破坏,C项正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D项正确。
6.下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答案:A
解析: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④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故③是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连接其他三大系统,故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使之进入循环系统,故①是消化系统。
7.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的变化与滴数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新鲜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当滴加少量的酸或碱时,pH的变化幅度不大;当滴加量较多时,由于超过了缓冲物质的调节能力,滴加过量稀HCl会使pH降低,滴加过量稀NaOH会使pH升高。
8.在血液生化六项检验结果报告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D.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答案:D
解析: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机体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与“误差”无关。
9.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 )
A.自来水 B.肝匀浆
C.马铃薯匀浆 D.磷酸缓冲液
答案:A
解析:在等量的不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是由溶液的缓冲能力所决定的。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H2P/HP、H2CO3/HC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自来水pH显中性,不含有缓冲物质,因此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最大。
10.下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E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字母)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的四个系统包括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3)B与A、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如果图示组织为脑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和氧气含量 。
(5)某人饮用少量食醋后,血浆pH最终仍能保持在 ,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着 物质。
答案:(1)D、E A、C
(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B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C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6 低
(5)7.35~7.45 缓冲
解析:(1)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D是组织细胞内的细胞内液,E是血细胞内的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消化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主要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泌尿系统主要排出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有的蛋白质很少。(4)红细胞携带的氧气需要通过红细胞的1层细胞膜进入血浆,之后通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了3层膜,共通过了6层膜。血液经过脑细胞,为脑细胞提供葡萄糖和氧气,故Ⅱ端比Ⅰ端的氧气和葡萄糖含量低。(5)人体pH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能与酸性和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pH保持在7.35~7.45。
二、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小于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
C.若出现组织水肿,则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减小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造成的
D.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答案:B
解析: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
2.人体能适应较大的气温变化,而人体的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 ℃左右的环境中生活。金鱼能在pH=10的水中生活较长时间,而金鱼的细胞在pH=10的培养液中培养会很快死亡。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
B.单个细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多细胞生物
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血浆的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稳态
D.多细胞生物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单个细胞缺少此机制
答案:C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单个细胞缺少此机制,因此单个细胞适应环境的能力弱。内环境稳态包括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稳态。
3.(不定项选择题)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下列事实属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是(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答案:ABD
解析: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加强是由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所造成的,并非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4.(不定项选择题)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其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H2CO3/HC等缓冲对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B.通过呼吸作用可不断排出CO2
C.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随尿液排出体外
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答案:ABC
解析:H2CO3/HC等缓冲对可起到缓冲作用;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可不断排出CO2,从而减少内环境中的酸性气体;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随尿液排出体外;缓冲物质存在于内环境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浆pH的。
5.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不属于其具体表现的是( )
A.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能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B.稳定的pH和温度保证了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证了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
C.血浆渗透压保持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D.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对内环境稳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答案:D
解析:D项描述了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并非稳态意义的表现。
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细胞和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而使细胞破裂后,大量转氨酶会进入血浆。这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脏细胞和肝细胞中,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细胞破裂会导致转氨酶大量进入血浆,由此可知,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7.在“天宫”中生活的航天员的生理状况,可由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测。图甲、图乙和表丙记录了某航天员的3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
乙 体温的日变化
消化液(血液) | 胃液 | 唾液 | 血液 | 肠液 | 胰液 |
pH | 0.9~1.5 | 6.8 | 7.4 | 7.7 | 8.0 |
丙 不同消化液和血液的pH
(1)①上述3项生理指标中正常的是 。
②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 。
(2)由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 。
(3)从表丙可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 。
答案:(1)甲、乙、丙 甲、乙
(2)正常人体温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 ℃
(3)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解析:(1)血糖含量和温度分别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消化液的pH不属于内环境的生理指标。(2)从图乙可知,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不同时刻存在差异,但变化幅度不超过1℃。(3)表丙中不同消化液的pH不同,说明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不同。
8.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向3组烧杯中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滴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的HCl,每次滴加之后都要摇匀→测pH→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加入30滴为止→倒掉烧杯中的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3种实验材料的pH,其目的是 。
(2)该同学用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测探究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② 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步骤是 。
答案:(1)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
(2)清水 向清水中滴加HCl后,溶液的pH应下降 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但超过一定限度后,该能力丧失
(3)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pH的变化情况
解析:(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3种实验材料的pH,以便与加入HCl后的pH作比较,得出实验材料是否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结论。
(2)①向清水组加入HCl,酸性增强,pH应降低。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清水、缓冲液两组是为了作对照。清水组不能维持pH稳定,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从坐标曲线图可知,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但超过一定限度后,该能力丧失。
(3)本实验从加酸的角度探究了3种实验材料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为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还应从加碱的角度进行探究,以保证实验的完整性和客观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后复习题,共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