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单元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二框尊重知识产权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一框订立合同学问大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易错易混辨一辨,旁栏边角想一想,解析民法基本原则,情境探究,疑难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
(1)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我们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______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
(2)我们要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
(1)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调整__________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1)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关系和______关系。
(2)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__________,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__________,维护公序良俗。
(3)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文明、和谐、平等、诚信
(1)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都可以成为民事关系的主体。( )
(2)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3)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
(4) 在法治社会,人们只要遵守法律,社会就能够和谐。( )
提示: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阅读教材第一个“相关链接”
思考: 我国为什么要把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一部法典?
提示: 我国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庞大,其中还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民法典系统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__________。
2.调整范围: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__________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__________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____________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______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______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______,恪守承诺。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___________。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公序良俗
(1)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
(2) 甲男与乙女自愿订立代孕协议,违反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
思考: 有人认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仍属于有效行为。请你评析该观点。
提示: 该观点错误。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的作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属于无效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议题一 如何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情境 小赵初中毕业便开始打工,今年已经17岁,每月有3 000元收入。不久前,小赵想出资入伙几位成年同事新开的小店。他们说小赵尚未成年,入伙也没用,这种说法对吗?
(1) 怎样评价小赵同事的观点?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不对。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能够自己工作谋生的,是法律“眼中”的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实施相应法律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小赵已经17岁,打工的收入足够小赵的日常生活,出资入伙后,可以和其他成年同事一样成为合伙人,享有相关权利。
(2) 分析在小赵的入伙行为中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提示: 民事主体:小赵和合伙同事。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共同所有权——大家合伙开的小店。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合伙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1)基本内涵:是由民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一定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3)如何正确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要增强权利意识。公民应增强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增强义务意识。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阐释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议题二 如何正确把握民法基本原则?
情境 小学生童童(7岁)偷偷用压岁钱到某商店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游戏机。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遭到售货员的拒绝,童童父亲将商店告到了人民法院。
探究售货员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则?
提示: 公平原则:售货员无视童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损害了童童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 诚信原则: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游戏机给小学生,违反了诚信原则。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售货员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卖游戏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
(1)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我们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______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
(2)我们要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
(1)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调整__________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1)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关系和______关系。
(2)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__________,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__________,维护公序良俗。
(3)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文明、和谐、平等、诚信
(1)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都可以成为民事关系的主体。( )
(2)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3)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
(4) 在法治社会,人们只要遵守法律,社会就能够和谐。( )
提示: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阅读教材第一个“相关链接”
思考: 我国为什么要把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一部法典?
提示: 我国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庞大,其中还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民法典系统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__________。
2.调整范围: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__________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__________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____________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______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______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______,恪守承诺。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___________。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公序良俗
(1)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
(2) 甲男与乙女自愿订立代孕协议,违反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
思考: 有人认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仍属于有效行为。请你评析该观点。
提示: 该观点错误。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的作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属于无效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议题一 如何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情境 小赵初中毕业便开始打工,今年已经17岁,每月有3 000元收入。不久前,小赵想出资入伙几位成年同事新开的小店。他们说小赵尚未成年,入伙也没用,这种说法对吗?
(1) 怎样评价小赵同事的观点?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不对。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能够自己工作谋生的,是法律“眼中”的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实施相应法律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小赵已经17岁,打工的收入足够小赵的日常生活,出资入伙后,可以和其他成年同事一样成为合伙人,享有相关权利。
(2) 分析在小赵的入伙行为中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提示: 民事主体:小赵和合伙同事。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共同所有权——大家合伙开的小店。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合伙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1)基本内涵:是由民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一定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3)如何正确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要增强权利意识。公民应增强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增强义务意识。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阐释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议题二 如何正确把握民法基本原则?
情境 小学生童童(7岁)偷偷用压岁钱到某商店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游戏机。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遭到售货员的拒绝,童童父亲将商店告到了人民法院。
探究售货员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则?
提示: 公平原则:售货员无视童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损害了童童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 诚信原则: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游戏机给小学生,违反了诚信原则。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售货员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卖游戏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