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案
展开第2课时 数与代数(1)
课题 | 数与代数(1) | 课型 | 复习课 |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108~110页总复习第二部分:分数。 | ||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 ||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难点 | 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认识分数的含义。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 学 过 程 | 备 注 | |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会数数吗?除了“数”可以数,还有什么也可以数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光时间、质量、长度的多少是通过“数”计量单位得到的,分数也可以数。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如何“数”分数。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从数数入手,让学生初步体验分数也是可以计数的。 教师:一个圆片的表示什么意思? 课堂预设:表示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片的。 教师:这个圆片可以、地数,数2次就能数完1个圆片。这个长方形呢? 引导学生反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然后1份、1份地数;1份是,数2次就是2个,就是=1。 2.从数数人手,让学生初步体验“整体”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吗?要数几次才能数完? 课堂预设: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然后1份、1份地数;1份是,数2次就是2个,即,数3次就是=1。 教师: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分法吗?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要数几次才能数完? 课堂预设:、、、、等。 教师:分数也可以“数”,我们把大家数过的分数砌成“分数墙”。 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3.结合“分数墙”,回答以下问题。 (1)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见解。 (2)集体展示,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教师适时板书。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钟面,钟面上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课堂预设:学生会知道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1份。 (2)让学生根据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课件出示教科书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四第17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板演。 (3)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易犯的普遍性错误。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复习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关于分数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为学生搜集相关题目,设置导学案。(如下图) |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注意控制课堂秩序
可以课前制作分数卡片,课上的时候拿着卡片向学生展示
尊重学生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对这些不同的秤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带领学生回忆分数的意义
按照教材题目制作钟表课件 | |
板书 设计 | 数与代数(1) | |
教后 反思 |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结合前面复习计量单位的经验来复习。在带领学生理解“分数墙”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分数也可以“数”。在这里并没有介绍分数单位这一内容,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为后面五年级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然后结合“分数墙”去回顾旧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顺利。 | |
数学人教版9 总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9 总复习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知识梳理,针对练习,巩固提升,综合应用,强化理解,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复习 数与代数(1)(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8 总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8 总复习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