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课件+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2-1国殇(课件+教案)
展开
《国殇》《楚辞》屈原你理解的古代战争画面是怎样的?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子灵均。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 《楚辞》是继《诗经》这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 比起《诗经》中的诗,它的篇幅扩大,句式加长,不采取重章叠唱的方式;它的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具有楚地浓厚的地方特色。因为它是楚人独创而以有特殊形式的诗歌,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楚辞”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汉代盛行的楚歌体和大赋就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完全有别于《诗经》的创作形式,经屈原之手而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流行的诗歌体裁。 根据刘向、刘歆(xīn)父子的校(jiào)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屈原的作品 《楚辞》《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九 歌》 《东皇太一》 (天神之贵者) 《云中君》(云神) 《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 《大司命》 (主寿命的神) 《少司命》(主子嗣的神) 《东君》(太阳神) 《河伯》(河神) 《山鬼》(山神) 《礼魂》(送神曲) 《国殇》 神人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国殇毂躐左骖殪霾絷援玉枹怼挟惩shāngGǔ 车轴Liè 践踏Cān yìMái 通:“埋”Zhí 用绳索绊住马足Fú 援:拿Duì 怨恨Xié 用胳膊夹着 Chéng 悔恨《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七雄并列。秦、楚、齐三过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联齐抗秦,最后由楚国统一中国。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中国的勇气和远见,在抗秦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日益衰弱,秦国日益强大。秦楚交战,楚必败,每次战争,楚国将士死伤无数。《国殇》正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题解:殇:①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②在外而死者,谓之‘殇;国殇:为国牺牲的将士。这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战车两轮陷阿,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战前“操吴戈兮被犀甲”吴戈,是吴国制造的戈。吴国在古代以制造锋利的武器著名。犀甲,是犀牛皮制做的铠甲。装备精良雄姿英武悲壮战场“旌蔽日兮敌若云” 敌人的旌旗遮天蔽日,他们人数众多,远远超出了我军之上,像是被狂风驱赶的满天乌云,黑压压地向我方阵地涌了过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英勇无畏悲壮战争经过士兵:“车锗毅兮短兵接”、“矢交坠兮士争先” “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折江河,势崩雷电。”------(李华《吊古战场文》)短兵相接、奋勇争先、惊心动魄主帅:“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方马埋轮”、决一死战、拼尽全力战争结果“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天时坠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拼尽全力为国捐躯悲壮 第一部分: 描写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和楚军将士英勇牺牲、浴血沙场的悲壮画面。第二部分,深切悼念阵亡将士,高度赞颂他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出不入兮往不反”“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既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是对死者的颂扬,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全诗结构披挂出发敌我遭遇奋力死战兵败身死视死如归至死不屈浩气长存叙赞依据深化《国殇》的中心思想《国殇》通过对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描述,高度赞颂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和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的礼赞,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显示出悲壮的美感的杰作。 《国殇》的写作特色《国殇》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从内容上看,第一部仅短短十句,就记叙了楚军与敌军短兵相接,壮烈牺牲的完整过程;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以及将士、人马等各个方面;从写法上看,作品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把动态描写和静止画面相结合,把明写楚军英勇和暗写敌人凶猛相结合,互相补充,展现了战斗场面的惨烈。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前叙后赞,叙赞有机结合,完整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作品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全诗都是七字句,而每句中的第四字又都是感叹词“兮”,这就使全诗句式整齐,节奏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