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燃料的开发及其应用(填空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460/0-16937482933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燃料的开发及其应用(填空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460/0-16937482933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燃料的开发及其应用(填空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460/0-16937482933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燃料的开发及其应用(填空题)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燃料的开发及其应用(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助力人们出行、应对环境污染方面,化学功不可没。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排出的尾气含CO、N2、SO2、NO等。以下途径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能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1)尾气中不属于污染空气物是 。
(2)车用乙醇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乙醇(C2H5OH)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是 。
(4)将尾气经过“催化转化器”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
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请将下列表格的信息补充完整。
元素序号
8
11
17
19
20
26
47
元素名称
钠
磷
氯
钙
铁
元素符号
O
P
K
Ag
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由如图1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2)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H2O。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已经配平)如图2:
画出X的微观示意图: (用黑色墨水笔作答)。
(3)结构决定性质。研究发现含有“过氧基”(﹣O﹣O﹣)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作为杀菌消毒剂。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数字序号)。
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认识物质的组成,并从微观的角度来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都是重要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1)从宏观组成的角度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是由 元素组成的;
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是由 元素组成的。
(2)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从分子角度看,是因为 。
(3)下图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提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氯原子,小圆圈表示氢原子)。
①请在 A、B 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 。
②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其中钾离子的符号为 ,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CO2═CaCO3↓+2HClO,则 X 的化学式为 。
(3)“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①图中 m= ,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 处(填X、Y、Z)。
② 镓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其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
(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石油产品之一是 。
(3)根据煤的组成元素中含有碳、氢、氧、硫、氮等元素可知,其燃烧的产物会导致一些环境问题。如煤燃烧时排放出的 和 是造成酸雨的污染气体;燃烧时排放出的 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4)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我国在 2060 年要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下列说法中,有助于 促进“碳中和”的是 (填标号)。
A.大力植树造林 B.低碳出行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D.提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的开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
(2)在汽车发动机里,汽油(含 C8H18等)燃烧前常将其喷成雾状,目的是 (单选)。
A.减少 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减少 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3)C60可用作吸氢材料,其原理是 C60与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物,该氢化物在 80~215℃时,又会分解放出 H2。
①C60属于 (填字母序号)。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②C60 可用作吸氢材料是利用了其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碳及含碳的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 Y 可能为稀盐酸 B.X 可以是酒精
C.反应①一定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重视的问题。
(1)《易经》有言:“泽中有火”。“泽”指池沼,“火”主要是指 在燃烧。
(2)如下图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升高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
①燃烧的现象是 ;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无烟煤的着火点 260℃(填“>”“=”或“<”)。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是因为 。
(4)“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能;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
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二甲醚(CH3OCH3)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燃料,二甲醚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
(3)甲烷(CH4)、乙炔(C2H2)都属于含碳燃料,其中“碳”是指 (填序号)。
a.碳分子 b.碳元素 c.碳单质
(4)含碳燃料燃烧,对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甲烷的影响低于等质量的乙炔,可能的原因是 。
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
(2)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液化石油气罐”,这是利用了 原理灭火。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它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4)生物柴油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在普通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能减少约70%的二氧化氮排放,可减少 的形成,但不能缓解日益加剧的 。开发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还能 。
(5)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量,目的是 。
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源于生活,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燃烧的条件)是 ,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城市家庭使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 。
(2)根据煤的组成元素可知,其燃烧时会排放出 (填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也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3)煤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先将煤制成焦炭,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碳中和”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中,有助于促进“碳中和”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大力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
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填标号)。
A 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 火上浇油 D 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 。
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
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燃烧是一种现象明显的化学反应。
(1)晚会上魔术师表演了2个小魔术。
①“可乐燃烧”:拉开可乐罐口的拉环,将打火机的火苗凑近开口,只听“呼”的一声,一股火焰从可乐罐里喷了出来。请据此推断,此可乐罐内事先藏着具有 (填化学性质)的物质。
②“烧不坏的纸船”将装有水的纸盘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水沸腾了但纸盘并没被烧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纸盘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B.酒精灯火焰温度不够高
C.水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
D.水将纸盘和空气隔开了
(2)做饭时,燃气灶出现黄色或橙色火焰说明 不足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
(3)某种即热饭盒内部结构如图所示。需要加热食物时,让盒内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即可。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2016年11月3日,中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采用芯级2台氢氧发动机与助推器8台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①这10台发动机点火后燃料燃烧都会有物质 (填化学式)生成。
②下列有关煤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煤油就是煤焦油 B.煤油是石油加工后的产品 C.煤油是混合物
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基础实验
(1)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设计B、D的目的是 。
②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
③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2)如下图所示,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如果加热蘸有水的棉花时间较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燃烧放热, ,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1)氮气/N2
(2) 混合物
(3)汽油中的碳元素不完全燃烧生成CO
(4)
【详解】(1)尾气中不属于污染空气物的是氮气,氮气是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
(2)乙醇汽油中含有汽油和酒精属于混合物,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汽油的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与氧燃烧就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但碳元素不完全燃烧就会生成CO。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微观示意图中,反应前有3个氮原子,2个碳原子,5个氧原子,反应后有了2个氮原子,已知催化转化器能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故反应后应该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应该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未反应的一分子NO。
2. 15 氧 钾 银 Na Cl Ca Fe
【分析】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详解】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5;
O是氧元素;
K是钾元素;
Ag是银元素;
钠的元素符号是Na;
氯的元素符号是Cl;
钙的元素符号是Ca;
铁的元素符号是Fe。
3.(1)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3
(3)②④/④②
【详解】(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乙烯 (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处是由3个氢分子,表示为3 ;
(3)做杀菌消毒剂主要是因为含有“过氧基”(﹣O﹣O﹣)”,根据分子结构分析,在②④中含有“过氧基”(﹣O﹣O﹣)”,故②④可作消毒剂。
4.(1) 碳、氢两种 钙、碳、氧元素三种
(2)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3) 化合反应
【详解】(1)①CH4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CaCO3是由钙、碳、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
(2)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从分子角度看,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3)①在反应中一个氢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一个氯分子分解成两个氯原子,反应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氯化氢分子,故补充图示为 ;
②宏观上看,就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5.(1) K+ +6价
(2)H2O
(3) 3 Z Ga2O3
【详解】(1)每个钾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钾离子符号为:K+;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即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钙、碳、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2、4、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2、5、2,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3)①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31=2+8+18+m,则m=3;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1,则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Z处;
②由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故镓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现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故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6.(1)煤
(2) 沸点 汽油(合理即可)
(3) 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碳/CO2
(4)
(5)ABD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
(3)煤中含有的氮元素和硫元素,在燃烧时相应地转化为大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含有碳元素,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B、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增加废气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故选ABD。
7.(1)天然气
(2)B
(3) C 化学
(4)
(5)C
【详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在汽车发动机里汽油燃烧前常将其喷成雾状,目的是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不能减少氧气的消耗,也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C8H18等分子大小不变。
故选B;
(3)①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C;
②C60可用作吸氢材料,其原理是C60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物;该氢化物在80-215℃时,又会分解放出H2,是利用了其能够和其他物质反应的特性,该特性属于化学性质,故填化学;
(4)二氧化碳和氨气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物质Y可以是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X可以是酒精,不符合题意;
C、反应①可能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反应①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沼气(甲烷/CH4)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与氧气接触 > 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光和热 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填一种即可)
【详解】(1)“泽”指池沼,池沼中会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火”主要是指沼气(甲烷/CH4)在燃烧。
(2)①燃烧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②中红磷被沙子覆盖,未与氧气接触,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升温至260℃的过程中无烟煤未开始燃烧,无烟煤的着火点>260℃。
(3)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是因为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光和热能;
常见的新能源有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9.(1)不可再生
(2) 1∶3 4∶1
(3)b
(4)等质量的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小于乙炔中碳元素的质量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是经过长时间的、复杂的地质变化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二甲醚化学式CH3OCH3,二甲醚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6=1:3,质量比为(12×2):(1×6)=4:1;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甲烷(CH4)、乙炔(C2H2)都属于含碳燃料,其中“碳”是指碳元素,故选b;
(4)根据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乙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含碳燃料燃烧,对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甲烷的影响低于等质量的乙炔,可能的原因是等质量的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小于乙炔中碳元素的质量。
10.(1)汽油(合理即可)
(2)清除可燃物
(3) 甲烷/CH4 不可再生
(4) 酸雨 温室效应 节约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5)增加氧气的含量
【详解】(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汽油;
(2)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液化石油气罐”,这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4)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故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但是在普通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缓解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开发使用生物柴油,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5)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说明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量,目的是:增加氧气的含量,促进燃气的燃烧。
11.(1)C
(2)
(3)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详解】(1)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C。
(2)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燃烧的条件)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则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甲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化学式为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2.(1) 沸点 汽油
(2)SO2、NO2
(3)
(4)ABD
【详解】(1)石油中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两种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不同产品,则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汽油。
(2)煤中含有硫元素和氮元素等,所以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时可能会形成酸雨,则根据煤的组成元素可知,其燃烧时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也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3)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大力植树造林,能促进光合作用,有助于促进“碳中和”,故A正确;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能减少二氧化碳,有助于促进“碳中和”,故B正确;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能促进“碳中和”,故C不正确;
D、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能减少二氧化碳,有助于促进“碳中和”,故D正确。故选ABD。
13. A 化学能→热能→化学能(或“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 分解反应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或其他合理答案)
【详解】(1)A、卧薪尝胆是勾践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与燃烧无关,故A正确;
B、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涉及到柴火的燃烧,故B错误;
C、火上浇油意思是往火上倒油,涉及到燃烧,故C错误;
D、煽风点火中有点火,涉及到燃烧,故D错误。
故选A。
(2)①“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先要制造高温条件,故能量转化的主要是先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能→热能→化学能。
②“石”转化为“灰”的过程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情况,属于分解反应。
③“灰”遇水成浆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
【点睛】
14.(1) 可燃性 AC
(2)O2/氧气
(3)
(4) BC
【详解】(1)①根据题意,该物质能够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②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二是与氧气接触,将装有水的纸盘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发现水沸腾了但纸盘并没被烧着,说明纸盘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水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盘的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故选:AC;
(2)燃气灶出现黄色或橙色火焰说明燃料燃烧不充分即氧气不充足造成的;
(3)根据题意,可知是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故化学方程式为: ;
(4)①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故填:H2O;
A、煤油是石油分馏出的,而煤焦油是煤干馏得到的,二者不是一种物质,选项错误;
B、煤油是石油加工后的产品,选项正确;
C、煤油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故选:BC。
15.(1)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A
(2) 需要可燃物 棉花燃烧
(3)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以免污染环境
【详解】(1)①B、D的其它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B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设计B、D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验证可燃物需要O2,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保证其中一个实验通入氧气,一个实验没有通入氧气,即可通过对比实验C与D,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
③验证燃烧的条件,可设计对比试验,A~D中,BD、CD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可不做的实验是A;
(2)实验中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如果加热蘸有水的棉花时间较长,水分蒸发,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棉花燃烧;
(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燃烧放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于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环境,故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以免污染环境。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5填空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5填空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3水(填空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3水(填空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⑥: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⑥,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