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④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④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因此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需要破坏三个条件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以下分析或结论合理的是
实验序号 | 反应温度/℃ | 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g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反应所需的时间/分钟 |
1 | 15 | 0 | 5 | 30 |
2 | 15 | 1 | 5 | 10 |
3 | 25 | 1 | 10 | 5 |
4 | 25 | 1 | 15 | 3 |
5 | 35 | 1 | 15 | 1 |
注:5%浓度的过氧化氢为100份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有5份质量为H2O2,其他的为水,余仿此。
A.通过实验2和3得出,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该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B.设计实验1和4的目的是探究反应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通过表中的对比实验可以得出,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温度、溶液浓度和催化剂的种类
D.设计实验1和2的目的是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红磷组合,证实燃烧要有充足的空气
B.铜片上的白磷、红磷组合,证实燃烧要达到一定温度
C.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组合,可探究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D.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下的白磷组合,可探究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十三五”时期广州市能源体系稳步向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变(如图)。下列有关广州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占比有所增加
B.化石能源仍是重要能源
C.石油的占比要继续降低
D.将会大力发展燃煤火电
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劳动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要保证安全。下列做法安全的是
A.用稀有气体氦填充玩具气球
B.在通风不好的室内吃炭火锅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在开着火的炉灶边倾倒面粉
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变化创造物质。下列转化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A.空气→液氧 B.自来水→蒸馏水
C.石油→煤油 D.氯酸钾→氯化钾
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倡导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比例
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④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以上不需要做的实验是③
C.设计②和④的目的是验证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小
D.金刚石的构成粒子是原子
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容易引起森林着火的地方设置隔离带,利用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B.搬运取用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酒精灯使用后需用灯帽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黄铜硬度的大小 |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A.A B.B C.C D.D
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点燃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观察溶液的颜色 |
C | 检验H2中混有的CH4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
D |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金刚石是纯净物,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推理错误;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可,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而实验2和3,温度不同,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无法进行比较,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实验1和4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的不同,无法探究反应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通过表中的对比实验可以得出,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温度、溶液浓度和催化剂的用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1和2,反应温度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可以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不能证实燃烧要有充足的空气,故错误;
B、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此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此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无法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错误;
D、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水下的白磷虽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没有燃烧,不可探究温度对燃烧的影响,故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由图知,天然气的占比由5.6%变为8.9%,有所增加,选项正确;
B、由图知,化石能源煤炭、汽油仍是重要能源,选项正确;
C、石油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及有害气体,能源体系稳步向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变,石油占比要继续降低,选项正确;
D、煤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及有害气体,大力发展燃煤火电,会影响向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变,选项错误。
故选D。
5.A
【详解】A、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稀有气体氦填充玩具气球,故A选项做法安全,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通风不好的室内吃炭火锅,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故B选项做法不安全,不符合题意;
C、酒精具有可燃性,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故C选项做法不安全,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面粉会发生爆炸,故D选项做法不安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A、空气→液氧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氧气,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自来水→蒸馏水利用蒸馏的方法,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石油→煤油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氯酸钾→氯化钾是利用加热条件下反应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能减排,不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符合题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D、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减少汽油等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当心火灾,易燃物质,与消防安全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B、禁止烟火,与消防安全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C、腐蚀品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选项符合题意;
D、安全逃生出口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①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④中白磷燃烧,不能验证出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
B、③中白磷不燃烧,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中白磷燃烧,③和④对比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B错误;
C、②中白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④中白磷燃烧,故C正确;
D、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白磷保存在冷水中,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呈酸性,pH不会小于5.6,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说明燃烧不充分,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大,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符合题意;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能够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A.分子、离子、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因此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有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错误;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单质,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在容易引起森林着火的地方设置隔离带,提前将一部分树木或可燃物清除掉,从而防止火势扩大,利用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A正确;
B、搬运取用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避免因为撞击或碰撞引燃易燃易爆物,B正确;
C、酒精灯使用后需用灯帽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C正确;
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是因为水蒸发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从而熄灭。着火点属于物质固有属性,故D错误;
故选D。
14.D
【详解】A、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故用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其硬度的大小,操作正确;不符题意;
B、从图中分析,装置组装合理,红磷足量,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分析,应用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参加和生成,装置合理,称量采用左物右砝,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该用控制变量法完成。图示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反应条件也不同,一支试管没有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有加入二氧化锰,无法比较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详解】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且除去气体不能使用在氧气中燃烧的方法,容易引入杂质气体,错误;
B、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错误;
C、氢气、甲烷燃烧都生成水,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无论是否混有甲烷都会有水雾出现,错误;
D、氧气支持燃烧,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可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吸入气体中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⑥,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⑤,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③,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