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②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②,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② 一、单选题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闻气味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区分生石灰和石灰石加水溶解,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D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入氧气后点燃 A.A B.B C.C D.D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为探究“影响锌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0.5g锌粒5mL5%盐酸0.5g锌粉5mL5%硫酸0.5g锌粒5mL5%盐酸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酸的种类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王同学想比较两种未知金属M、N和金属铝的活动性大小关系。他将M、N、铝三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6.3%稀盐酸中,观察到金属M、铝粉表面有气泡产生,金属N无明显现象。另取一小块金属M投入硫酸铝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A.铝>N>M B.N>M>铝 C.M>铝>N D.铝>M>N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氯气B.微粒观: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C.守恒观:2g 镁和 10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 12g 氧化镁D.转化观:铜和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操作中应该严谨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B.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可以把红磷换成硫磺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手握容器,后将导管插入水中D.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先用酒精灯加热,再通入CO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C.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A B.B C.C D.D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分类完全正确的是A.CO、NO2、SO2——空气污染物 B.HgO、C60、K2MnO4——化合物C.不锈钢、焊锡、金——合金 D.海水、稀有气体、氧化铝——混合物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黄铜硬度的大小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图示,能表示铁粉投入足量稀盐酸后,生成的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A. B. C. D. 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金属在溶液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Na B.Al C.Pb D.Hg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B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试管中CH4不纯C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D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无色气体为氢气A.A B.B C.C D.D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铁制品通常比铝制品更容易锈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B.铝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C.锈蚀的铁制品无回收价值D.自行车链条涂油有防锈作用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B观察乳化现象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A.A B.B C.C D.D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C. D.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B.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1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Y>Z B.Z>X>Y C.X>Z>Y D.Y>X>Z
参考答案:1.C【详解】A、二氧化碳和氧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A不正确;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B不正确;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石灰石不溶于水,温度不变化,可以区分,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含量较少,不能点燃,故D不正确。故选C。2.C【详解】A、对比实验①和②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锌的形状,一个是酸的种类,故不能研究酸的种类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A错误;B、对比实验①和②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锌的形状,一个是酸的种类,故不能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错误;C、对比实验①和③的变量只有温度,故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正确;D、对比实验②和③的变量有三个,分别是锌的锌的形状、酸的种类和温度,故不能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错误。故选C。3.D【详解】将M、N、铝三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6.3%稀盐酸中,观察到金属M、铝粉表面有气泡产生,金属N无明显现象,则说明金属活动性M>H,Al>H,N<H;另取一小块金属M投入硫酸铝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则说明金属活动性M<Al,综上得出金属活动性Al>M>N;故选D。4.C【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B、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可知,镁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镁和氧气的质量比是48:32,因此2g镁和10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小于1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一氧化碳、碳等物质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等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5.A【详解】A、甲烷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故A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不可以把红磷换成硫磺,故B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形成密封体系,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手握容器,故C错误;D、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为防止爆炸,先用通入CO,排尽空气,再酒精灯加热,故D错误。故选A。【点睛】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燃物须满足的条件是:在空气中能燃烧,燃烧产物为固体,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6.A【详解】A、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应该用红磷,因为其生成物是固体,基本不占体积,硫燃烧生成物是气体,占据氧气体积,使得实验失败,此选项符合题意;B、第一支试管的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铁钉与水和氧气交界处生锈明显,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与水接触,基本不生锈,可探究出铁生锈需要氧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当看到酚酞变红可得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手握试管,利用手掌温度,使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通过导管排出,如果在导管末端看到气泡,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A【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详解】A、室外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故分类正确;B、HgO、K2MnO4属于化合物,C60属于单质,故分类不完全正确;C、不锈钢是主要由铁、碳、铬组成的合金,焊锡是主要成分为锡和铅的合金,金是纯金属,故分类不完全正确;D、海水含多种物质,是混合物,稀有气体包含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是混合物,氧化铝是纯净物,故分类不完全正确。故选A。8.D【详解】A、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故用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其硬度的大小,操作正确;不符题意;B、从图中分析,装置组装合理,红磷足量,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分析,应用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参加和生成,装置合理,称量采用左物右砝,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该用控制变量法完成。图示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反应条件也不同,一支试管没有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有加入二氧化锰,无法比较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D。9.A【详解】铁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且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越来越多,当铁反应完后,氢气不再产生,保持不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氢气的量由0开始,先变大后不变。故选A。10.A【详解】根据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活动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知Na的活动性最强,A项正确。故选A。11.B【详解】A、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分别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银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B、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需要验纯,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试管中CH4不纯,符合题意;C、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加热时铁丝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的不是铁锈,不符合题意;D、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无色气体不一定为氢气,还可能是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B。12.D【分析】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在铝的后面,则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故A不正确;B、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铝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B不正确;C、锈蚀的铁制品除去铁锈,可以回收,有回收价值,故C不正确;D、自行车链条涂油可以防止铁和水和氧气接触,有防锈作用,故D正确。故选D。13.C【详解】A、将集气瓶内放入一定量的木炭,振荡,气体的颜色变浅,甚至变成无色,证明木炭具有吸附性,选项正确;B、加入洗涤剂后,振荡,可观察到植物油“均匀”分散的倒水中,形成乳状液体(乳浊液),故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选项正确;C、将铁钉防止盛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探究铁生锈需要水,但不能证明需要氧气,选项错误;D、鼓入空气后,面粉悬浮在装置内,此时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面粉被蜡烛引燃而发生爆炸,可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选项正确。故选C。14.C【详解】A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铜片的质量不变,错误。B、锌与硫酸反应被消耗,质量应减少,直至为0,错误。C、锌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气质量增加,当锌反应完后,氢气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变。正确。D、开始溶液中无硫酸锌,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锌随反应质量增加,当锌反应完后,硫酸锌的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变。错误。故选C。15.A【详解】A、在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当燃烧完毕,压强达到最大值,冷却过程压强变小,当恢复至室温时,由于密闭容器内气体减小,压强小于初始时压强,A图正确;B、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氧气的质量随着加入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直不断增大,B图错误;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着盐酸的加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C图错误;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应相等,D图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图象题先明确横纵坐标含义,然后看“起点、拐点、终点和变化趋势”是否正确。16.B【详解】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Z在氢前,Y在氢后,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在Z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X>Y。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3水②,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