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① 一、单选题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如图,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A.选择甲装置制取CO2,X为稀硫酸B.选择甲装置制取H2,Y为铜粒C.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O2D.选择乙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气流方向为a进b出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燥作方法不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N2(O2)通过灼热的铜粉BN2(CO2)将气体通过足的澄清石灰水CCaO(CaCO3)高温煅烧DCO2(CO)将气体点燃A.A B.B C.C D.D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区别各组物质的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通过观察颜色区别硫酸亚铁溶液和稀硫酸B.用燃烧的木条区别O2、N2C.用酚酞溶液区别氨水和蒸馏水D.用澄清石灰水区别H2、CO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D.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物质进行鉴别,下列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B.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铁丝和铜丝C.通过闻气味区分食醋和酒精 D.通过品尝味道区分食盐和工业盐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搅拌后测量溶液温度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除去CO中的C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往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仅乙没有气泡产生,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容器甲盛放,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食品包装充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灯泡发光 C.铁器生锈 D.干冰升华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A.向块状生石灰滴加少量水 B.CO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干燥石蕊纸花放入装CO2的集气瓶 D.用打磨过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理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队杂试剂实验操作A碳粉(MnO2)滴入 H2O2溶液过滤BCO2(CO)O2点燃CCu(C)O2空气中灼烧DMnO2(KC1O3)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金属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铜是一种不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B.金属Cu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Cu>AgC.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生活中大量使用银作导线D.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差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蓝色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颜色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MnO2闻气味C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加入硫酸锌溶液在空气中加热D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A.A B.B C.C D.D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C(Cu):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B.CO(O2):点燃C.C(MnO2):加入足量双氧水 D.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1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常见金属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金属活动性M>AgC.M可能是铝 D.M表面有固体析出
参考答案:1.C【详解】A、实验室选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药品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铜的活动性比氢弱,铜不能和稀酸反应生成氢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乙装置的b口进入,空气从a口排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从乙装置的a口进入,空气从b口排出,因此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氢气也可收集氧气,故C选项符合题意;D、选择乙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方便将水排出,氧气应从短口进入,因此气流方向为b进a出,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A、氮气不与灼热的铜粉反应,氧气能与灼热的铜粉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通过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后,可除去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B、N2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可除去CO2,得到N2,故B不符合题意;C、高温煅烧条件下,CaO不发生反应,CaCO3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得到氧化钙,故C不符合题意;D、CO2不支持燃烧,少量的CO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起来,故D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因此用观察颜色可以区分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故A选项实验方案可行;B、O2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因此用燃烧的木条可以区别O2、N2,故B选项实验方案可行;C、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蒸馏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用酚酞溶液可以区别氨水和蒸馏水,故C选项实验方案可行;D、H2、CO都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因此用澄清石灰水不能区别H2、CO,故D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判断。4.B【详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不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因为反应物硫酸铜是蓝色的,生成物硫酸亚铁是浅绿色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详解】A、燃着的木条放入氧气中燃烧的更加旺盛,燃着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会熄灭,则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故选项方法合理;B、铁丝为银白色金属,铜丝为红色的金属,则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故选项方法合理;C、食醋与酒精的气味不一样,则通过闻气味可以区分两物质,故选项方法合理;D、工业盐有毒性不能品尝,则不能用品尝味道区分食盐和工业盐,故选项方法不合理。故选D。6.A【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A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C、CO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被除去。C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D、足量锌粉与CuSO4反应后,也能与FeSO4溶液反应,即FeSO4也被除去。D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综上所述:选择A。 7.B【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和酸能反应,排列在氢后面的金属和酸不反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仅乙没有气泡产生,这说明金属乙的活动性最弱;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容器甲盛放,说明甲能置换乙,甲的活动性大于乙,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甲>丙>乙。故选B。8.A【详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选项说法错误;B、不锈钢耐腐蚀,所以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选项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食品包装充氮防腐,选项说法正确;D、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9.C【详解】A、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0.C【详解】A、向块状生石灰滴加少量水,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B、CO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黑色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二氧化碳,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遇酸变红,干燥石蕊纸花放入装CO2的集气瓶,没有碳酸生成,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故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D、用打磨过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铝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没有改变,不能除去二氧化锰,错误;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且使用点燃的方法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气体,错误;C、铜和氧气灼烧反应生成氧化铜,需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酸钾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出固体二氧化锰,正确;故选D。12.B【详解】A、铜相对于金、银这种不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选项错误;B、金属Cu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Cu金属活动性大于Ag,故选项正确;C、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由于银成本高,所以生活中一般不用银作导线,故选项错误;D、不锈钢是合金,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纯金属强,所以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故选项错误。故选:B。13.A【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故描述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描述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描述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故描述错误。故选:A。14.D【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B、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均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C、加入硫酸锌溶液,黄金和黄铜均与硫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在加热的条件下,黄金和氧气不反应,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故选D。15.D【详解】A、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碳也会与氧气反应,故A错误;B、可能发生爆炸或者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成新物质,产生新杂质,故B错误;C、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化,故C错误;D、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将氧气消耗完,只剩余氮气,故D正确。故选D。16.C【分析】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详解】A、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B、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比之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M能置换出Ag,说明M的活动性比Ag强,故说法正确;C、铝的化合价是+3,与硝酸根结合成Al(NO3)3,对应题中符号应为M(NO3)3,故说法错误;D、M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Ag附着在M表面,会出现M表面有固体析出的现象,股说法正确。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3水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2金属和金属矿物②,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