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③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410/0-16937480511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③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410/0-1693748051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③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410/0-16937480512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③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③,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③ 一、单选题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反应可制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时粉末颜色会有改变 B.生成的气体质量等于固体减少的质量C.保存高锰酸钾要远离热源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会变化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读“汽车尾气净化器处理尾气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该反应中氮元素的质量增大C.Pt-Rh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氯气B.微粒观: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C.守恒观:2g 镁和 10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 12g 氧化镁D.转化观:铜和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用等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氧化汞 D.电解水一段时间 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C.从变化上看:达芦那韦发生反应只能生成碳、氢的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莲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C.含有18个原子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水反应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一定是CH4D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丁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5:8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NaCl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由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 B.类别:属于化合物C.用途:根据氯化钠的组成,预测其有可能用作制取氢氧化钠的原料 D.制得:金属钠与氯气反应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B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该气体不一定是H2C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为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为二氧化碳D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对比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成分空气样品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B鉴定甲烷的组成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C氢气验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较纯净D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A.A B.B C.C D.D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黄铜硬度的大小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薄荷醇(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香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薄荷醇属于氧化物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薄荷醇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D.薄荷醇在氧气中燃烧,可能产生SO2和H2O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燃烧的条件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C.转化观: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金属汞D.守恒观:4g氢气和16g氧气反应,应该生成20g水1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4.6g8000反应后质量/g004.45.4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生成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表中m的值为3.0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参考答案:1.D【详解】A、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锰酸钾是墨绿色的,二氧化锰是黑色的,所以反应时粉末颜色会有改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气体氧气的质量等于固体减少的质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于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所以保存高锰酸钾要远离热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反应前高锰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反应后锰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即反应前后,钾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化合价不变;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变为+6和+4,化合价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化合价升高,说法不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2.B【详解】A、由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故B错误;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正确;D、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故D正确。故选:B。3.C【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B、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可知,镁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镁和氧气的质量比是48:32,因此2g镁和10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小于1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一氧化碳、碳等物质反应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等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A【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不消耗氮气,所以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氮气的质量不变,正确。B、催化剂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等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因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氧气不会逸出,所以容器内总质量不变。错误。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是2:1,错误。故选A。5.C【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达芦那韦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B、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27+37+3+7+1=75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C、达芦那韦由碳、氢、氧、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发生反应后生成碳、氢、氮、氧、硫的化合物,说法错误;D、达芦那韦中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16×7):(14×3):32=324:37:112:42: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故选C。6.D【详解】A、没食子酸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错误;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7+6+5=18个原子,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没食子酸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正确;故选D。7.D【详解】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则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需要设计实验验证产物,A选项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B选项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含有氢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甲烷,也可能是氢气等其他含氢元素的气体物质,C选项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到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符合题意。故选D。8.D【详解】A、丁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是唯一反应物,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因此丁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C、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因此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8%-30%):(41%-25%)=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9.A【详解】A、氯化钠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由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C、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化钠有可能用作制取氢氧化钠的原料,选项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选项正确;故选A。10.B【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也生成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B、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甲烷等,符合题意;C、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是因为生成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B。11.B【详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少,所以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是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故A错误;B、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故B正确;C、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故C错误;D、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D错误。故选B。12.D【详解】A、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故用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其硬度的大小,操作正确;不符题意;B、从图中分析,装置组装合理,红磷足量,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分析,应用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参加和生成,装置合理,称量采用左物右砝,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该用控制变量法完成。图示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反应条件也不同,一支试管没有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有加入二氧化锰,无法比较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D。13.C【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薄荷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B、一个薄荷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C、薄荷醇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D、薄荷醇中没有硫元素,薄荷醇在氧气中燃烧,不可能产生SO2,说法错误;故选:C。14.A【详解】A、足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停止,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原瓶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选项正确;B、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中形成盐酸,盐酸呈酸性,不能够使酚酞变色,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选项错误;C、实验中气球随着瓶中气体的变化而发生体积的变化,其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也再变化,会造成实验出现偏差,选项错误;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太低,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不能燃烧,选项错误,故选A。15.D【详解】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微粒观: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则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故B正确;C、转化观: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金属汞,故C正确;D、守恒观:4g氢气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题中只给定16g氧气,只能和2g氢气反应生成18g水,故D不正确。故选D。16.A【详解】由图可知,乙醇反应后质量减少4.6克,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8克,二氧化碳反应后质量增大4.4克,水反应后质量增大5.4克,根据已知反应后质量总共增大4.4g+5.4g=9.8g,质量减少4.6g+8g=12.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反应物减少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大的总质量,所以物质X反应后质量增大12.6g-9.8g=2.8g,所以X物质为生成物,乙醇和氧气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4.6:9.6,所以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生成,根据计算4.6g乙醇和5.4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均为0.6g,所以X物质一定不含有氢元素。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6化学与环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3水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9空气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