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⑤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205/0-1693743222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⑤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205/0-16937432227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⑤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205/0-16937432227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⑤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⑤,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秋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⑤ 一、单选题1.(2022秋·天津北辰·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镁丝,反应后取出镁丝,称量所得溶液①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褪色;②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①发生了置换反应;②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旋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与Ca(OH)2反应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向热水中的白磷处通氧气通氧气后白磷开始燃烧氧气是燃烧条件之一D将适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铵溶解放热 A.A B.B C.C D.D2.(2022秋·天津北辰·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小铁盒中点燃,用坩埚钳小心将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火焰立即熄灭。使火熄灭的原因是A.消除了可燃物 B.隔绝了空气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降低了着火点3.(2022秋·天津北辰·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 B.煤 C.干冰 D.石灰石4.(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森林起火时可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吹灭蜡烛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6.(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因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C.煤矿矿井、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7.(2022秋·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期末)为落实“绿色冬奥”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A.酒精 B.天然气 C.氢气 D.汽油8.(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一定会发生爆炸D.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9.(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O、Si、Al、FeB.可燃物的着火点由高到低:红磷、白磷C.20℃时,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CaCO3、Ca(OH)2D.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N2、O2、CO211.(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B.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C.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D.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12.(2022秋·天津·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3.(2022秋·天津红桥·九年级统考期末)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2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提倡乘公交车绿色出行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C.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二、多选题14.(2022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 B.氮气 C.甲烷 D.氧气15.(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水扑灭C.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指的是铁元素D.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参考答案:1.C【详解】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镁丝,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发生了置换反应,反应后未测量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减小,但依旧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B、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旋紧瓶盖并振荡,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且塑料瓶变瘪,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消耗二氧化碳,气压变小,瓶子变瘪,选项错误;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向热水中的白磷处通氧气,通氧气后白磷开始燃烧,说明氧气是燃烧条件之一,正确;D、将适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说明硝酸铵溶解吸热,选项错误。故选:C。2.C【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详解】将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时,水能够吸收热量,从而使得温度降低到大豆油的着火点以下,火焰很快熄灭,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降低;故选C。3.C【详解】A、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煤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其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档案室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档案,不符合题意;B、森林起火,可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C、不是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如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D、吹灭蜡烛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详解】A、风吹灭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故选项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风吹灭蜡烛没有降低蜡烛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风吹灭蜡烛没有移走蜡烛,没有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D、风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故选项正确;故选D。6.A【详解】A、电器因电线短路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容易导电,错误;B、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正确;C、煤矿矿井、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面粉,油都属于易燃易爆的所以应严禁烟火,正确;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故选A。7.C【详解】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C、氢气作为燃料,来源广,且热值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符合题意;D、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详解】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错误;B、急速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必须在有限的空气间内极速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环境承受不住压力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故B说法错误;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在有限的空期内,产生大量气体,体积迅速膨胀,故C说法错误;D、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并且在有限的空气间内极速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环境承受不住压力,故D说法正确;故选D。9.A【分析】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出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石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详解】①化学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说法正确;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故说法错误;③石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不是化工产品,故说法错误;④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故说法错误。故选A。【点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10.C【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红磷、白磷的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空气中气体含量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故A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可燃物的着火点由高到低:红磷、白磷,故B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20℃时,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Ca(OH)2、CaCO3,故C选项说法错误;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N2、O2、CO2,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是物质组成含量以及物质的溶解性的考查,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1.D【详解】A、煤的着火点较高,很难直接点燃。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较易点燃。点燃木柴后燃烧放热,放出的热量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从而引燃煤。正确;B、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比如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机械性能好,抗腐蚀性强等,正确;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可燃性气体燃烧不充分,可以增加进入的空气量,使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助于充分燃烧,所以可以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正确;D、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水中不能继续溶解的二氧化碳逸出,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所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了。错误;故选D。12.A【详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浇水否则会引起触电,选项错误;B、白磷着火点很低只有40℃,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很容易自燃,故放入水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选项正确;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是因为烛芯是可燃物,剪断后没有了可燃物则燃烧停止,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选项正确;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由于图书和档案需要尽可能保存完好,故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灭火后不留痕迹,有利于图书和档案的保存,选项正确;答案为:A。13.C【详解】A、提倡乘公交车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能节约金属资源,又能防止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C、多使用一次性餐具,加速了木材的使用量,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与主题不相符;D、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防止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与主题相符。故选C。14.AC【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符合题意;B、氮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符合题意;D、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C。15.AC【详解】A、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说法正确;B、油锅着火时,不可用水扑灭,因为油比水轻,浮在水面上产生不了隔绝空气的效果,而且泼水会导致油花飞溅,更容易扩大着火面积,选项错误;C、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指的是铁元素,选项正确;D、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不能证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选项错误。故选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5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8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⑦,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