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第二寄宿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展开九年级(上)化学集体作业9.19
一、选择题
1. 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摔碎了 B. 潮湿的衣服晒干了
C. 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 D. 冰箱中的水结冰了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吸取药液 D. 读取液体体积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分解反应 B.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
C. 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 D.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软活泼的气体是氧气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6. 下列知识推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 B | 实验操作安全常识 |
氧气——填充食品袋防变质 二氧化碳——是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 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停止加热时,不要用嘴吹灭酒精灯 | ||
C |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 | D | 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 |
装置——气密性好 药品(红磷)——足量 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 | 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 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
A. A. B. B C. C D. D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宏观现象 | 微观解释 |
A |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 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 |
B | 电解水能生产氢气和氧气 |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
C | 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D | 篮球充气鼓起 | 分子数目增加 |
A. A B. B C. C D. D
8.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收集氨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9. 根据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C 分子、原子都可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0. 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质量变化
D. 加热水过程中分子数目
11. 资料:氯化氢〔HCl)气体与氨气(NH3)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如图所示,烧瓶A和烧瓶B中分别充满HCl与NH3,且初始压强相等,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c、d、e三个标记。同时打开弹簧夹a和b,观察到玻璃管中出现白烟。c处白烟较e处浓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管中出现白烟,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在此实验中,氨气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
C. 用热毛巾捂住烧瓶A,e处白烟会变得浓厚
D. 若A、B两个烧瓶均浸泡在冰水中足够长时间后,同时打开a、b,玻璃管中不会产生白烟现象
12. 为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采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相同的澄清石灰水
B. 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 呼气时,瓶2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始终不变浑浊
D. 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二、非选择题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以下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11.7药品,向左盘加入药品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视读数为8.7mL,则实际所取液体的体积____8.7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用_______加热(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4)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5)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可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淡化及其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①图中所示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②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填序号)。
A.分子大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原子种类
(2)我们生活在物质的海洋里,物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学习物质的分类意义重大。\
①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A.澄清的石灰水B.液氧C.清新的空气D.冰水混合物E.红磷F.铁粉G.过氧化氢溶液H.稀有气体I.加碘食盐J.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②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原子,则其中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的是____。
15.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化学探究实验。
(1)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并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对上述三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 现象描述:甲中会生成黑色固体,乙中会产生白烟,丙中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B. 三者既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C. 上述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 甲和丙中水都可用细沙代替
(3)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过氧化钙(CaO2)固体,鱼塘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为探究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了何种气体,做了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Ⅱ.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钙,向烧杯和分液漏斗中加足量水,连接好装置。
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处,观察现象。
①若观察到___________,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若观察到___________,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③可利用该实验的发生装置进行实验室制氧气,所用药品为____,反应表达式为_____。
16. A为一种暗紫色的固体,B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D、H为黑色固体,E、F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换关系。
(1)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
(2)物质A的分解表达式_____;
(3)物质G在B中燃烧的现象_____。
17. 实验室可用如图两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中忽略固体体积的影响)。
(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2)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图2实验: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中装入足量的铜粉,塞紧橡胶塞。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处固定,注射器乙中空气的体积为V1mL。
Ⅱ.加热铜粉,并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的活塞。
Ⅲ.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乙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mL。
Ⅳ.洗净试管并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再把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体积为V3mL。
①步骤Ⅲ中……处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
②测得空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用V1,V2、V3的代数式表示)。
(3)对于图1,图2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实验:集气瓶底部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B. 图1、图2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为纯净的氮气
C. 图1实验: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D. 图2实验:若铜粉量不足会使V2的测量值偏大
E. 图1实验:整个过程中因耗氧气,故集气瓶内的压力一直会变小
F. 图2实验:连接好装置,推动注射器甲的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刻度,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G. 图1实验:若足量的红磷继续增多,水位上升将更多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第三寄宿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第三寄宿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