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巩固练习
展开22.[梦回繁华]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hàn) 舳舻(yóu) 摩肩接踵(zhǒng)
B.遒劲(jìn) 手卷(juàn) 无暇一顾(xiá)
C.纤夫(qiān) 酒肆(sì) 春寒料峭(qiào)
D.桅杆(wéi) 考订(dìng) 络绎不绝(yì)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本周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前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B.经过路人的调解劝说,他们两个人的争吵声还余音绕梁。
C.画面描绘了汴京近郊的美丽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美。
D.当我们已经酣然入梦的时候,清洁工人还在清理城市的垃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国文化博大宽广,无处不在。它溶于翰墨书香,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俏壁飞檐____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包围着。
(1)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2)在文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综合性学习。
2018年5月18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学校组织了“走进博物馆”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存记忆的殿堂,可以展示历史,弘扬传统,启示未来。博物馆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形象、文化心灵和文化品格的代表和象征,承载、传承着城市的文化血脉。
材料二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造型源自该省传统民居“一颗印”。外墙采用红铜色穿孔铝板,形成起伏跌宕、变幻万千的壮观图案,寓意着云南是红土高原、“有色金属王国”的内涵。新馆的设计亮点是实现了对自然光、自然风的有效利用,建成了一座“会呼吸的博物馆”。
材料三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的落成,让澄江古生物、古滇文明、滇东和南诏大理文明以及众多的少数民族古老文化,得以系统地展示。观众可以借文物阅尽“云南历史”,还能欣赏徐渭、担当、郑板桥、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家的作品。战国时期古滇国青铜礼器“牛虎铜案”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小薇同学看到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想请讲解员介绍。她应该怎样对讲解员说?
(2)参观后,小薇设计了一款明信片为云南省博物馆做宣传。请你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帮小薇拟写一条云南省博物馆的宣传标语写在明信片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②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飘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
[注] 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7分)
(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这里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3分)
(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___________”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____________”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2分)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
9.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3分)
10.细微之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具有动人的魅力。请你写一个片段,介绍一个人物,要求运用细节描写。
详解详析
1.[解析] D A项,“舳”应读“zhú”;B项,“劲”应读“jìng”;C项,“纤”应读“qiàn”。
2.[解析] B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解析] D A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核心”杂糅,应去掉“以”和“为核心”;B项,搭配不当,应该去掉“上”;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把“了”改成“的”。
4.示例一:美在戏曲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 美在文学 诗词曲赋 书写灿烂文化
示例二:美在汉字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 美在建筑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
5.(1)溶 融 俏 峭
(2)……
6.(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请求他人时,注意使用敬称以及祈使语气。还要有感谢之意,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 示例:讲解员叔叔(或阿姨),您好!我想了解“牛虎铜案”的情况,您能为我讲解吗?(有称呼,能表述清楚请求,表达得体即可)
(2)示例一:存民族记忆,展云南文化 示例二:循滇国历史足迹,探民族文化源流 示例三:省博带你感受远去的古滇文明 示例四:走进“会呼吸的博物馆”,探访神秘的古滇王国
7.(1)[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相关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及说明顺序。首先找准答题区域,由所给的信息可发现此题梳理的是陶瓷书画的发展历程,答题区域锁定为第①段。答题时结合所给的“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的形式,在段落内先找到表示时间的概念的词语,再找出相关时期陶瓷书画的特点形式即可。
[答案] 六朝时期陶瓷上刻印或模印的文字 唐代陶瓷书法 时间顺序
(2)[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相关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答题区域在第⑤段,根据信息提示内容可知“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两方面介绍的,文段从“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文人画色彩”是从“画”方面介绍的,从“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一句可以看出是从“书法”方面介绍的,其后的文字是从“书法”方面对其进行的说明。《昌江日对黄山图》根据提示也可知是从三方面介绍的,“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是从“画”方面介绍的,从“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一句可知是从“题诗”方面介绍的,余下的内容是从“书法”方面介绍的。
[答案] 书法 题诗
(3)[解析] 此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特点的把握。阅读题干可知作答时要从文章中提取能表现说明对象特点的原句。通读全文,我们可知第①段讲的是瓷板书画的发展历程,第②段讲的是陶瓷与书画的融合,第③④段讲的是陶瓷书画与纸上书画创作中的差异,第⑤段通过举例说明好的瓷板书画对书画家的要求很高。第6段通过举例说明瓷板书画应具有的品质和特点,最后一句话是对瓷板书画特点的高度概括,直接摘抄即可。
[答案] 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8.[解析] 此题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分析。分析说明方法应该结合具体内容答出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处和作用即可。
[答案] 第④段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从吸墨程度、材料性质、书写技法三方面比较说明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的不同之处,更加突出了瓷板书画对料性和书写功力的更高的要求。
9.[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题干要求,带着题干的要求在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最后将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此题的答题信息点为第③段最后一句话和第⑤段第一句话,可以直接摘抄这两句话,也可以将这两句话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后组织答案。
[答案] ①创作者必须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②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
10.示例:看张宏伟啃鸡腿那才叫好笑: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鸡腿,慢慢地张开那张大嘴,用门牙把鸡腿上的肉撕下来。嘴里慢慢地品味着“无上的美味”,眼睛也慢慢地眯成一条缝。边吃边十分满足地说:“太棒了,真好吃!”还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一会儿工夫,他已经把那个“巨无霸”消灭了。非常有成就感的他只用手背随便地擦了一下嘴上的油,便得意扬扬地开始了下一道工序。
语文梦回繁华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梦回繁华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攻关,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古诗文训练·核心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