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教案
- 22.《营养含量》春华小学邹晓磊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3.《这月我当家》第一课时--春华小学王秀丽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4.《这月我当家》第二课时-春华小学宋欣阳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7.《身高的情况》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9.《身高的变化》第二课时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读懂统计图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课记录表核心问题如何理解数据整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课程内容学习目标 问题解决(问题情境、解决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 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会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能比较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读懂统计图表中蕴含的信息,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常规练习,复习铺垫:(计时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订正)脱式计算: 现实情境:学生进行体检测量身高情境问题:如何比较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数学问题:如何把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核心问题:如何理解数据整理(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策略: 教师呈现淘气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身高测量结果和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统计表。一、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一)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观察统计表,独立思考:1.从统计表中可以能看出什么?2.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淘气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二)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上面问题,并阐述理由。根据交流内容,学生共同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出淘气和全市男生在各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所以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三)绘制统计图1.学生尝试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存在哪些问题,适时提醒学生:看清纵轴上每一大格应该代表多少厘米和图例的作用。2.学生画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组织学生交流在画图时出现的问题。3.教师呈现完整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对照订正。要点:能够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并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二、读懂统计图的意思(一) 独立思考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学生根据统计图,独立思考如何回答问题。(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讨论:淘气的身高在几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几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吗?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参与讨论,观察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统计图,来思考、分析问题,教师适当点拨,为全班交流做准备。(三)全班汇报 教师指派在交流中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订正。学生可能会回答:1.淘气身高在一、四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2.淘气身高在五、六年级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 要点:根据图表正确回答相关问题。核心归纳:从数据整体出发,可以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精准绘制,能读懂统计图表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课堂练习:教材第64页第1题(1)调查自己的身高,以及所在地区男(女)生各年段的平均身高,在表中记录数据。(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并绘制合适的统计图。(3)全班交流,分析表中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作业:小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表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校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表。(能力培养第45页第1题)针对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统计图正确画图。 个性化记录(板书设计)身高的变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 方法:1、标题、日期、图例两组数据 2、确定横纵轴每格代表的情况变化情况 3、描点,连线 教学反思 设计者:童牛岭小学 李昱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五 数据处理4 身高的变化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可以怎样比较数据,简单推理,预测未来身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4 身高的变化精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自主思考,渗透方法,[练习]完整经历全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获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