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城市化过程(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7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城市化过程(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0页。
专题17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城市化过程【方法指导】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城镇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变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镇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 【拓展练习】 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市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B.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C.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 D.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2.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 )A.城市化速度增长缓慢 B.进入逆城市化阶段C.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D.处于城市化的初期【答案】1.A2.C【分析】1.灯光面积占比越高,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四条曲线中④一直最高,应为上海市;③次之,应为江苏省;①最低应为安徽省。A正确,B、C、D错误。故选A。2.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最快,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A错误。安徽省经济较落后,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B错误。城市化初期发展速度较慢,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慢,D错误。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安徽省郊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灯光占比增长快,C正确。故选C。【点睛】调查发现: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夜间照明和城市土地覆盖面积同样增长。几乎所有中国地级市扩张的夜间灯光照明区域,都是由于当地普遍的城市化进程造成的。城市建设面积增长趋势也非常明显,与夜间灯光数据同样呈正相关,相关程度高达92%。 《2019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要"促进城市精明增长"。所谓"精明增长"是指严格限制城市增长边界,防止过度蔓延,同时促进建成区内部进行革新,增加公共空间,推行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精明增长"理论限制了( )A.人口密度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城市面积4.下列哪些措施符合"精明增长"理念?( )A.改造老旧街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扩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C.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合理D.减缓城市GDP增速,防止人地矛盾加剧【答案】3.D4.A【分析】3.精明增长理念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D正确。在城市增长边界提高建筑密度,城市人口垂直方向上密度增大,所以城市人口密度没有降低,A错误。"精明增长"理论不能限制服务等级,B错。城市服务范围受城市面积的影响较小,C错。D正确。ABC错误。故选D。4.改造老旧街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符合"精明增长"控制城市面积不断扩展的理念,A正确。扩大城市规模与控制城市面积矛盾,B错误;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合理,没有体现增加公共空间,C错误;减缓城市GDP增速,防止人地矛盾加剧 ,与精明增长无关,D错误。故选A。 【点睛】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一一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如图为某城市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产生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原因 B.经济原因 C.行政原因 D.社会原因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景观全面取代了乡村景观 B.商业用地均转变为中心商务区C.工业生产规模减小、产值下降 D.住宅用地呈现向郊区扩大趋势【答案】5.B6.D【分析】5.由图可知,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比重加大,说明城市在扩大,城市第三产业在发展。工业用地比重在减小,说明工业有外迁,发生了空间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B正确。6.由图可知,农业用地比重在10%以上,城市景观全面没有取代了乡村景观,这个城市不是特别发达的大城市,商业用地不可能均转变为中心商务区,因此A、B错。工业用地在城市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它的产值下降,C错误;住宅区比重上升,说明住宅用地呈现向郊区扩大趋势, D正确,故选D。【点睛】农业用地逐渐转为城市用地的过程就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的过程,是城市化的一个表现,城市化的表现还有有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8.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 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9.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答案】7.B8.A9.C【分析】7.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故选B。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选A。9.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故选C。【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解题中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首先,注意图例信息的解读,明确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在该区域中只有上海,从而确定“一核”这一关键信息;其次,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等级结构合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众星捧月”(“月”为上海,“众星”为各大中小城市,夜晚,既可以看见月亮,也可以看见“众星”);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等级结构相对不合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众星伴日”(“日”为广州、深圳,“众星”为其他城市,白天,可以看见太阳,但很难看见“众星”)。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图中显示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 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 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11.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A.2038年 B.2040年C.2047年 D.2050年【答案】10.A11.C【分析】10.从图中统计数据和图像变化分析,全国劳动力人口比重逐渐降低,虽然总人口缓慢上升,但全国劳动力比重下降明显,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A正确。城镇人口上升迅速,而城镇劳动力比重下降,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逐渐增加,B错误。随着我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减少较快,农村劳动力人口随之减少,C错误。2010年总人口为13.6亿,城镇人口为6.5亿,城镇人口少于农村人口,虽然2020年前后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不是图中整个时期的共同特征,D错误。故选A。11.由题可知,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2040年我国总人口15亿,城镇人口10.1亿,城市化水平为67%,2050年我国总人口14.8亿,城镇人口10.9亿,城市化水平约为74%,所以是在2040年—2050年之间达到城市化高级阶段的,C正确。故选C。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2020年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 B.2040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70%C.农村劳动力人口比重快速增加 D.城镇劳动力人口总量持续下降13.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升级产业结构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实行延迟退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12.A13.B【分析】12.2020年全国总人口为14.5亿,而城镇人口为8亿,所以说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故A正确。2040年全国总人口为15亿,城镇人口为10.1亿,所以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7%,故B错误。全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比城镇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快,表明农村劳动力人口比重快速减少,故C错误。城镇劳动力人口总量=城镇人口×城镇劳动力人口比重,2010年6.6亿×55%=3.63亿,2020年8亿×49%=3.92亿,2030年9.1亿×46%=4.2亿,2040年10.1亿×44%=4.0亿,2050年亿10.9×44%=4.8亿,可见城镇劳动力人口总量整体是上升的趋势,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13.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人口占比越来越低,我国将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控制人口数量会使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更少,故①错误。面对劳动力不足,我国应该减少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故②正确。扩大耕地面积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劳动力不足问题更加严峻,故③错误。实行延迟退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数量,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19年4月10日,郑州市召开2019年度郑州市新型城镇化暨百城建设提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强调,随着郑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郑州市将加快构建“双城引领、多组团、多节点”的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镇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4.郑州市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交通便捷,人口流动更加便捷 D.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人口迁入增加15.郑州市“双城引领、多组团、多节点”城市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是( )A.加速郑州市城市规模的扩大 B.缓解城市化问题,合理布局城市体系C.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加快城市空心化进程 D.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答案】14.D15.B【分析】14.城市化水平提升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升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不是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减慢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故B错误。交通便捷,人口流动更加便捷,但是人口流动不一定意味着农村人口迁入到城市,故C错误。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人口迁入增加,迁入人口多导致城市人口占比增大,从而提升郑州的城市化水平,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15.根据材料“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镇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可知,郑州市的城市体系构建不是加速郑州市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是缓解城市化问题,合理布局城市体系,故A错误,B正确。城市空心化不利于城市合理化发展,故C错误。根据材料“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城引领、多组团、多节点”城市体系构建最主要的目的是合理布局城市体系,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单单推进经济的发展,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7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城市化过程(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6页。
这是一份专题16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河流地貌的发育(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0页。
这是一份专题15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