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13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1页。
专题13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方法指导】
1.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
锋面类型 | 冷锋 | 暖锋 | 准静止锋 | |
概 念 |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 |
符 号 | ||||
剖面示 意图 | ||||
气团位置 |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 |||
锋面 坡度 | 较大 | 较小 | 很小 | |
雨区位置 | ||||
天 气 特 征 | 过 境 前 |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过 境 时 |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 |
过 境 后 | 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 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2.锋面类型辨析
(1) 看箭头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方向只是朝向暖气团,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 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3)看符号
三角为冷锋,半圆为暖锋。符号所指的方向为锋前进的方向。
(4)看温压变化
3.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比较内容 | 气旋 | 反气旋 | ||
气压状况 |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 ||
水 平 气 流 与 风 向 | 平面 示意 图(北 半球) | |||
风 向 | 北 半 球 |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 |
南 半 球 |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 ||
垂直剖 面图 | ||||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 ||||
天气状况 | 多阴雨天气 | 多晴朗干燥天气 | ||
我国典 型的天气 |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冬季我国的寒潮天气 |
4.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气旋伴随锋面,形成锋面气旋。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图中F、G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定F、G处为冷气团,E、H处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
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可确定锋面AB是冷气团F主动向暖气团E移动形成的,为冷锋;同理可知,CD为暖锋。
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即“左冷右暖”。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
(6)左右手记忆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大拇指朝向表示垂直气流方向,其余四指弯曲表示水平气流方向。
【拓展练习】
下图为2020年12月某日两个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月10~12日有一自东向西移动的天气系统,下图分别示意该天气系统在海洋和陆地的海平面气压状况(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该气压系统出现的月份及c、d处的风向分别是( )
A.2月份 西北风、西南风
B.8月份 东北风、西南风
C.1月份 西北风、东南风
D.7月份 西南风、西北风
4.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2日甲出现在大陆上,10日乙出现在海洋上
②10日甲出现在海洋上,12日乙出现在大陆上
③造成ab两地风向偏转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力
④造成ab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两点的风向分别为( )
A.东北风、西北风 B.西北风、西南风 C.东北风、东北风 D.东南风、西南风
6.图中L处锋面为( )
A.低压槽—冷锋系统 B.低压槽—暖锋系统 C.高压脊—冷锋系统 D.高压脊—暖锋系统
7.L处锋面形成前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 )
A.出现强对流 B.气旋过境 C.寒潮爆发 D.沙尘暴过境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乙是甲图中虚线部分的大气运动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M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9.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10.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A. B.
C. D.
12.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段某天气系统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天气系统会使( )
A.甲国早情得到缓解 B.乙国沿海爆发山洪
C.海峡轮渡被迫中断 D.丙国植被干枯减少
14.该天气系统在通过海峡时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域水深浅 B.海域水温高
C.海域面积小 D.海域盐度高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 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 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 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 风速偏小
16.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17.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 B.香港飞往堪培拉
C.东京飞往莫斯科 D.旧金山飞往纽约
雷暴天气一般有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种类型,其中热雷暴是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它的形成与下垫面的湿度和太阳辐射有关,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热雷暴所产生的热雷雨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民间有“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的熟语,我国雷州半岛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午后热雷暴占雷暴天气的大多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雷州半岛热雷雨强度的直接因素是近地面单位空间范围内大气( )
A.温度年较差 B.温度日较差 C.垂直温度差 D.水平压强差
19.雷州半岛热雷雨最集中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据统计近年来雷州半岛冬半年雷暴天气天数呈减少趋势,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当地( )
A.水田的面积下降 B.气候变暖
C.汽车普及率提高 D.地势抬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7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这是一份专题37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3页。
这是一份专题17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城市化过程(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