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专题07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方法指导】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 【拓展练习】 梭梭植株结构及其叶子的表面特点为大气降尘在叶及枝干表面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湿岛”。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不同坡位上梭梭林与幼苗密度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背风坡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最大的原因是( )A.风力 B.热量 C.降水 D.光照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夏季融雪量最大 B.风沙活动较少C.夏季蒸发少 D.春季气温高3.为适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地理环境,梭梭树的形态特征有( )A.叶片细小,呈鳞片状 B.叶片宽大、有气孔C.根系发达,埋藏浅 D.气生根多,有板状根【答案】1.A2.B3.A【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坡顶和迎风坡的密度较小,坡顶和迎风坡的风力较大,而背风坡风力较小,因此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风力大小,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2.该地区位于沙漠地区,海拔较低,夏季无融雪,故A错,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D错,夏季风沙较春季少,有利于根区保持水分,故B正确。3.沙漠地区植物叶片较小,较细,呈鳞片状或为刺,故A正确,B错,根系发达,埋藏较深,故C错,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没有气生根和板状根,故D错。【点睛】梭梭林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优良固沙造林树种,目前除新疆大量应用进行固沙造林外,甘肃、宁夏、内蒙古沙区也进行了引种。木材坚而脆,发热力强,除作牲口圈棚和固定井壁用材外,是沙区人民群众生活的薪炭来源,枝是骆驼、驴、羊的良好饲料。 祁连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由众多西北-东南走向山脉组成的高大山系,山区海拔4500m以上有终年积雪,5000m以上发育有冰川。云杉是祁连山脉森林的优势种,分布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20%.其生态功能在该区域举足轻重。下图为祁连山脉云杉分布坡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云杉分布区坡向特点及其主要原因是( )A.阳坡,光照较充足 B.阴坡,土壤湿度大C.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D.背风坡,寒潮影响小5.云杉集中分布在祁连山脉的山坡上,推测其集中分布区海拔最有可能是( )A.0~500m B.1000~1500mC.2500~3000m D.4000~4500m【答案】4.B5.C【解析】4.由统计图可知,云杉主要分布区位于祁连山西北坡,北半球西北坡为阴坡,光照较弱,A错误。 西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弱,土壤水分蒸发弱,土壤湿度大,利于云杉生长,B正确。夏季风为东南风,西北坡不是迎风坡,夏季降水少,C错误。位于冬季西北风迎风坡,寒潮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B。5.该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因子随海拔变化明显,植被分布也因此呈明显的垂直带性,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为荒漠草原植被带、干性灌丛草原植被带、山地森林草原植被带、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带、高山寒漠草甸植被带,到45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所以林带位于2500~3000m山腰地区,C正确。故选C。【点睛】祁连山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区,气候整体较为干旱,山麓降水少,蒸发快,植被覆盖较山腰差。 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6.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7.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6.B7.A【解析】6.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7.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需要结合具体的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的,降水量在600-700mm之间。下图为该区某地土壤厚度采样分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据图可知,该地土壤厚度( )A.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B.与坡度呈负相关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热量呈正相关9.该地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阴坡坡度更大 B.阳坡光照好,植被生长状况好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的蒸发量小,植被生长状况好【答案】8.B9.D【解析】8.图B基本反映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A错误。图C基本反映土壤厚度与坡度成呈负相关,B正确。图A基本呈现土壤厚度在阴坡较阳坡厚,因此土壤厚度与坡面光照呈负相关;阳坡热量条件好于阴坡,因此土壤厚度与热量呈负相关,C、D错误。故选B。9.由A可知,阴坡土厚度较阳坡大。阴坡的光照条件较阳坡差,气温较低,热量校差,水分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植被覆盖状况较好。由图B知,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故阴坡土壤厚度较阳坡大,D正确。由图C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薄;与图A反映的阴坡土壤厚度较阳坡大相矛盾,A错误;阳坡光照条件好,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土水分状况差,植被生长状况差,B、C错误。故选D。【点睛】认真分析图形内容,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是我国内蒙古东部某地区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哪种植被属于本区的地带性植被( )A.白桦林 B.线叶菊 C.贝加尔针茅 D.禾草草甸11.白桦林生长的位置及原因是( )A.谷地北坡气温较低 B.谷地南坡降水较多C.山脉阴坡土壤湿润 D.山脉阳坡光照较强12.线叶菊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照 B.耐严寒 C.喜淹浸 D.耐干燥【答案】10.C11.C12.B【解析】10.图中贝加尔针茅分布范围最广,应为本区的地带性植,C正确;图中白桦林分布在草甸草原的低山阴坡,线叶菊分布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和山顶,应为本区的非地带性植被,排除A、B。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地带性植被为草甸草原,禾草草甸仅分布在河流两岸,应为本区的非地带性植被,排除D。故选C。11.读图可知,白桦林生长在谷地的南坡、山地的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AB错误;白桦林生长在山地的北坡,我国位于北半球,山脉的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土壤湿润,C正确,D错误。故选C。12.读图可知,线叶菊在阳坡和阴坡都有分布,A错误;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线叶菊主要生长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和山顶,因此线叶菊耐严寒,B正确,C错误;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大,且图中森林和草类植被覆盖率高,说明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点睛】第二小题解答时应注意山地与谷地阴阳坡的区别。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300mm,土壤贫瘠。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埃尔埃希多地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埃尔埃希多地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B.深居内陆且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受西部山地阻挡,冬季位于西风背风坡D.受沿岸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显著14.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 )A.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B.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15.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C.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 D.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答案】13.C14.B15.A【解析】13.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但受西部山地的阻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因而全年降水量小。C正确,A错误。该地临近地中海,B错误。地中海海区封闭,多暖流分布,寒流势力弱,D错误。故选C。14.表层为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表土疏松,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具有保墒作用;中间层为有机肥,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下层为黏土,土壤粘重,孔隙少,可以防止水肥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当地年降水量小于300mm,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A正确。日光温室能改善室内气温,不能改变光照条件,B错误。埃尔埃希多地区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无严寒霜冻灾害,C错误。该地降水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不严重,建温室减轻土壤侵蚀不必要,D错误。故选A。【点睛】第14题中要注意该地整体虽位于地中海沿岸,但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少,具有地方性差异。第15题中,土壤“三明治”是为应对当地贫瘠和干旱的不利条件进行的改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荒漠化(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0页。
这是一份专题07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05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