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件(2023秋新课标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件(2023秋新课标版),共46页。
亲爱的同学们: 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你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拥有“爱国心”的历史人物吗?这一单元,让我们一起追寻百年不变的“爱国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书信。任务二: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了解一位革命者的壮志感受一位艺术家的气节任务一:触摸诗人笔下的爱国情一起感受古人的爱国心听我朗诵延安精神任务三:抒发我们胸中的爱国情汇报我的观展收获看我书写英烈事迹古诗三首21语文 四年级 上册任务:一起感受古人的爱国心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古诗,感受古人的爱国衷肠。 知诗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尤善七绝,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曾任江宁丞,故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解诗题注释① 〔但使〕只要。②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③ 〔教〕令,使。④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⑤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①②③④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⑤①②③④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古诗sàiqínjiàngzhēng注释① 〔但使〕只要。②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③ 〔教〕令,使。④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⑤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⑤将jiàngjiāng多音字我会读将来将要将领将士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诗意,品诗句①②③④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⑤大意:从秦汉以来明月就这样照耀着边关,征战万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哪些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①②③④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⑤注释① 〔但使〕只要。②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③ 〔教〕令,使。④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⑤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大意:倘若还有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资料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资料2: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了解时代背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诗人借助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雄浑读出企盼之情低沉知诗人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四首。其中以《凉州词》最负盛名。解诗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①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②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③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 〔沙场〕战场。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的古称。自古有“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和“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说法,可见凉州地位之重。①②③④读古诗注释①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②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③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 〔沙场〕战场。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①②③④hànpípá////////明诗意,品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注释①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②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③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 〔沙场〕战场。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①②③④大意: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促人出发了。注释①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②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③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 〔沙场〕战场。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①②③④大意:如果醉卧在沙扬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凉州词》通过描写将士们在阵阵催人的琵琶声中痛饮美酒,即使醉卧沙场也不在意,表达了作者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激昂、兴奋豪放、旷达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比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1.都是唐代诗人写的。2.都是描写边塞战争的。3.地点都是在中国的边塞。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语文 四年级 上册古诗三首21知诗人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词继承婉约派风格,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等。诗作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读古诗注释①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② 〔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jié①③//// 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侵,汴京失陷。宋高宗赵构领着臣子仓皇南逃,将大片国土拱手让金。动乱中,李清照夫妇也逃亡江南。不久丈夫去世,李清照孤苦无依,尝尽了人间艰辛。在那样国破家亡的岁月里,广大百姓更是饱受战乱之苦。百姓平时受尽了剥削压迫,国难当头,朝廷却抛弃他们于水火之中。写作背景明诗意,品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注释①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② 〔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大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自学提示: 结合李清照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故事,谈一谈自己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理解。注释①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② 〔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大意: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诗中说的“思项羽”,“思”的其实是什么?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出人活着就要做到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的爱国热情。怀古讽今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豪迈雄壮凝重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结合朗读,想想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跟战争有关。2.都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写字塞秦征词催生字我会写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醉杰亦雄项 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匀称。撇和捺要舒展,且不要相交。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qín 单人旁的竖在竖中线上。右下四个横画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cuī 左半部分的“酉”要写得瘦长,不要漏写里面的横;“卒”的下半部分,竖要出头。zuì你体会到这三位诗人的“爱国心”了吗?资料链接 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练一练一、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边塞的诗句。1.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升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戴叔伦《塞上曲》 二、自选一位与本课相关的人物或群体,讲一讲他(们)的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