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云南元谋人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被写入历史教科书首页,其祖先是( )
A. 云南元谋人 B. 森林古猿
C. 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 D. 滇金丝猴
2. 下列关于人体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胎儿和母体只通过羊水进行物质交换 B.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C. 受精发生在输卵管中 D. 青春期性器官明显发育
3. 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用酒精脱色时需要水浴加热,下列哪个实验需要用到水浴( )
A. 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 B.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C.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D. 甲状腺对蝌蚪的发育的影响
4. 血浆能运输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以下说法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
A. 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废物由血浆运输到肾脏
B. 细胞呼吸所需的氧气由血浆中的血红蛋白运输
C. 从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由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
D. 血浆运输的含碘无机盐能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
5. 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
A. 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B. 鼻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 鼻黏膜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D. 鼻内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6.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界气体通过b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过程a和b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 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D. 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7. 如图是显微镜下人的血细胞,分析正确的是( )
A. ②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B. ③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C. ④成熟后没有细胞核
D. ①血浆能运载血细胞和部分组织细胞
8. 如图表示心脏和几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是静脉血管,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B. 点滴注射或静脉抽血往往选择丙血管
C. 丁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较薄、官腔较大
D. 血管是流动的组织
9.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下列关于献血与输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只要不发病就可以献血
B. 治疗严重贫血患者时,需要输入血浆
C. 为抢救A型血患者可大量输入AB型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一般不会影响健康
10. 小宁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医生判断他肾脏可能出现病变的结构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入球小动脉 D. 出球小动脉
11. 研究发现,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应器官的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新冠重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不会出现( )
A. 糖尿症状 B.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减弱
C. 动脉血颜色偏暗红 D.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增强
12. 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目的是保护图中结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有突起,利于它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B. 喉部有声带,能发声
C. 心房心室之间、心室动脉之间、动脉中、静脉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D. 胃内有肌肉组织,能蠕动搅磨食物形成食糜
1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如图能折射光线的结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15. 我国一直在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以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该部位位于(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16.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 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
B. 呆小症——幼年时期肾上腺素分泌过少
C. 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平衡身体的能力受到影响
D. 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
17. 侏儒症患者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幼年时期可以采用激素治疗的方法,所用激素为( )
A. 生长激素 B. 胰岛素 C. 甲状腺激素 D. 性激素
18. 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的
B. 糖尿是糖尿病症状之一,患者典型的表现是少尿多饮多食
C. 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 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19. 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畅享绿色生活。食用后的瓜子皮应放入的垃圾桶是( )
A. (厨余) B. (可回收)
C. (其它) D. (有害)
20.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生活方式与倡导的“低碳生活”相符的是( )
A. 互赠大量纸质贺卡 B. 出门尽量乘坐私家车
C. 便利生活,多点外卖 D. 随手关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1. 图A是淀粉、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的示意图,图B是平衡膳食宝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中过程②表示 ______ 。图A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
(2)图B中①类食物消化终产物是 ______ 。
(3)某同学挑食,当他出现牙龈出血症状时,你建议他多吃图B的【 ______ 】层的食物。
(4)甲、乙两位同学的食谱较合理的是 ______ 。
甲:炸鸡、可乐、鸡米花
乙:馒头、红烧肉、香菇油菜
22. 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以及肺泡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时取样部位是【 ______ 】,它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同的通道。
(2)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随地吐痰,其原因主要是 ______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还要做好自身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佩戴N95口罩。
(3)当肺泡膨胀时,此时膈肌处于 ______ 状态,肺内气压比外界空气大气压 ______ (填“小”或“大”)。
(4)部分女性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常采用衣物将胸腹部束得很紧,这样影响 ______ (“呼气”或“吸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23.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密切联系、协调配合。图一是循环系统组成概念图;图二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A、B、C、D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方向。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相关问题。
(1)图一中,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______ 】,②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______ 。
(2)图二中a~f中,流动脉血的有 ______ (填字母),其中氧气含量最丰富的血管是【 ______ 】。其中尿素含量最低的血管是【 ______ 】。
(3)结合图二分析,肺循环的起点是【C】 ______ 。
(4)图三中与B相连通的血管是【 ______ 】 ______ 。
24. 图甲是肾单位结构图,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图乙是人体反射活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请回答问题:
(1)如甲图所示的结构为肾单位,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经其 ______ 作用进入到①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该液体流经[ ______ ] ______ 时,部分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图乙的结构⑧是 ______ ,用图乙中的序号、字母和箭头写出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______ 。
(3)乙图中⑤和⑥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道,因故损伤了⑤的成年人,造成⑥向下的神经连通也受损伤,而脊髓不受影响,此时,最可能出现的是 ______ (填下面正确项的符号)。
A.能形成尿意,不能有意识的憋尿
B.能有意识的憋尿,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能形成尿意,能控制排尿反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5.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包括碎片、薄膜、纤维等。由于微塑料体积小,部分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如下表是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平均增长值(g/只)
A
15只
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基本消失
-0.12
B
5只
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C
15只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2)微塑料可通过捕食关系沿 ______ 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
(3)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 ______ 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4)请你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 ______ 。
(5)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关心和自觉参与、为减少微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请列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许多相近的体质特征,是近亲,二者有着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元谋人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被写入历史教科书首页,其祖先也是森林古猿,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熟记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2.【答案】A
【解析】解:A、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B正确。
C、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C正确。
D、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D正确。
故选:A。
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题关键是掌握人体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3.【答案】B
【解析】解:A、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所以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不需要水浴加热,而是直接燃烧,观察水温上升的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
B、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用消化酶发挥作用,所以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需要在37℃的水中恒温10分钟左右,故B符合题意。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将载玻片盖在小鱼尾鳍上,再将培养皿放置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学有关的实验。
4.【答案】B
【解析】解:A、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废物由血浆运输到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特性是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细胞呼吸所需的氧气由血液中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故B符合题意。
C、从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由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血浆运输的含碘无机盐能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关键是要明确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5.【答案】C
【解析】解:A、鼻腔内有鼻毛,能够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A不符合题意。
B、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是人体与外界进行交换的通道,B不符合题意。
C、用鼻呼吸的好处: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C符合题意。
D、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的温度通常比空气高,因此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鼻内的鼻毛、内表面的黏膜以及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对呼吸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是把握呼吸道的结构金和功能。
6.【答案】B
【解析】解: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外界气体通过b吸气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A正确。
B.过程 a和b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C正确。
D.血液的流动是有一定方向的,血液从动脉血管流向毛细血管,再流向静脉血管。据血流情况判断,图中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部毛细血管,血管丙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血管丙代表肺静脉,内流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代表呼气,b代表吸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氧气,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毛细血管,血管丙是肺静脉。
熟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②是血小板,个体最小,具有止血、凝血的作用,A错误。
B.③是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B错误。
C.④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正确。
D.①血浆能运载血细胞和部分组织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C。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血浆、②血小板、③白细胞、④红细胞。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甲血管中血液流出心脏是动脉,乙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丙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丁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A错误。
B.图丙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丙是静脉血管,点滴注射或静脉抽血往往选择丙血管,B正确。
C.丁血管管壁较薄、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C错误。
D.血液是流动的结缔组织,血管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D错误。
故选:B。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9.【答案】D
【解析】解:A、艾滋病、肺结核等属于传染病,即便不发病,体内也携带有相应病原体,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故A错误。
B、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应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而不是血浆,故B错误。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所以为抢救A型血患者可大量输入A型血,不能输入AB型血,故C错误。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故D正确。
故选:D。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关键是熟练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无偿献血的意义等。
10.【答案】A
【解析】解: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小宁同学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尿检,结果发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表明他肾脏的肾小球可能发生了病变。
故选:A。
(1)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11.【答案】D
【解析】解:A、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肾小管损伤,会影响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可能会导致出现糖尿症状,A不符合题意。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因此会严重影响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B不符合题意。
CD、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因此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会减弱,动脉血颜色可能偏暗红,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2)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尿液形成的过程。
12.【答案】B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②鼓膜的影响。
①外耳道的作用是传送声波;③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并放大振动;④耳蜗的作用是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巨大的声音能量很大,会对人的耳膜造成伤害,如果耳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耳膜会受到严重伤害。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耳蜗。
掌握耳的保健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
B、喉除了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外,还是发声的器官,人在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发声时应避免大声喊叫以保护声带,B正确。
C、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而动脉内没有动脉瓣,C错误。
D、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蠕动搅磨食物形成食糜,故D正确。
故选: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掌握心脏的结构、消化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功能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①晶状体,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清远近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A符合题意。
B、②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不透光,是平时我们说的“黑眼珠”,B不符合题意。
C、③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C不符合题意。
D、⑤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由图可知,①晶状体、②虹膜、③角膜、④玻璃体、⑤巩膜。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A错误。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可见,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C正确。
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D错误。
故选:C。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望梅止渴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B不符合题意。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醉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C符合题意。
D、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说明传入神经未受损,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是传出神经受损导致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兴奋性。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反射的分类以及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且了解常见的激素分泌异常症。
17.【答案】A
【解析】解: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所以侏儒症患者幼年时期可以采用激素治疗的方法,所用激素为生长激素。A正确。
故选:A。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内的各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
18.【答案】B
【解析】解: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A正确;
BD、糖尿病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患者应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B错误;D正确。
C、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C正确。
故选:B。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可通过对比掌握。
19.【答案】A
【解析】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以下四类: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可回收循环利用。厨余垃圾:菜叶、果皮、剩饭剩菜等为主,一般采用集中堆肥方式处理。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需要经过特殊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以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一般采取卫生填埋处理。可见,食用后的瓜子皮应放入的垃圾桶是厨余垃圾桶。
故选:A。
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本题考查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解:A、互赠大量纸质贺卡,浪费森林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A错误;
B、出门尽量乘坐私家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错误;
C、便利生活,多点外卖,易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错误;
D、随手关灯,可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正确。
故选:D。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生活作息中所耗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本题考查了“碳中和”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1.【答案】吸收 小肠 葡萄糖 ② 乙
【解析】解:(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可见,图A中过程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其中含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2)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图B中①谷类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3)牙龈经常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应该注意补充。建议他多吃图B中的②果蔬类食物。
(4)甲同学设计的食谱中:炸鸡、鸡米花富含蛋白质,可乐含有水,但缺少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乙同学设计的食谱中:馒头中富含淀粉等糖类,红烧肉富含蛋白质,香菇油菜富含维生素。可见,甲、乙两位同学的食谱较合理的是乙。
故答案为:(1)吸收;小肠;
(2)葡萄糖;
(3)②;
(4)乙。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2、图A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a表示葡萄糖,b表示氨基酸。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合理营养的相关知识。
22.【答案】③ 痰液中含有病菌,容易传播呼吸系统疾病 收缩 小 吸气
【解析】解:(1)新冠病毒主要破坏人的呼吸系统,病毒检测要做咽拭子,取样部位是图中的③咽。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呼吸道包括①鼻、③咽、④喉、⑤气管、支气管,可见③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痰液里含有大量病菌,容易传播呼吸系统疾病。
(3)肺泡膨胀时为吸气状态,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比外界空气大气压小,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
(4)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如果将胸腹部束得很紧,会影响胸廓的扩张,故会影响吸气过程。
故答案为:
(1)③。
(2)痰液中含有病菌,容易传播呼吸系统疾病。(意思对即可)
(3)收缩;小。
(4)吸气。
(1)人在平静状态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容积缩小,肺跟着回缩,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过程。
(2)图中①是鼻,②是肺,③是咽,④是喉,⑤是气管。
关键是把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3.【答案】① 组织 acf f b 右心室 ① 主动脉
【解析】解:(1)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心脏和血液;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图一中,①是心脏、②是血液、⑤是血浆。①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
(2)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动脉血,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肺静脉是将血液从肺部运回心脏左心房的血管,其内流动的是通过肺泡内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主动脉是将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属于动脉血管。因此在a~f中,流动脉血的有a、c、f。其中氧气含量最丰富的是f肺静脉,尿素含量最低的血管是b肾静脉。
(3)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肺循环的起点是C右心室。
(4)图三中与B左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①主动脉。
故答案为:(1)①;组织
(2)acf;f;b
(3)右心室
(4)①主动脉
图一中的①心脏、②血液、③动脉(或毛细血管)、④毛细血管(或动脉)、⑤血浆;图二中的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a肾动脉、b肾静脉、c肠动脉、d肠静脉、e肺动脉、f肺静脉。图三中A左心房、C右心房、B左心室、D右心室,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4.【答案】过滤 ③ 肾小管 感受器 ⑧→⑦→B→⑨→⑩ C 反射
【解析】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如甲图所示的结构为肾单位,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经其过滤作用进入到①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该液体流经③肾小管时,部分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图乙的结构⑧是感受器,用图乙中的序号、字母和箭头写出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⑧感受器→⑦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⑨传出神经→⑩效应器。
(3)因故损伤了⑤脊髓内的上行神经纤维和⑥下行的神经纤维的成年人,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因此,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故选C。
(4)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故答案为:(1)过滤(滤过);③肾小管;
(2)感受器;⑧→⑦→B→⑨→⑩;
(3)C;
(4)反射。
分析图可知:图甲中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图乙中A大脑皮层,B神经中枢,⑤上行传导纤维,⑥下行传导纤维,⑦传入神经,⑧感受器,⑨传出神经,⑩效应器。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答案】探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 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 不含海洋微塑料 B组小鼠的数量也应为15只 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等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解:(1)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或小鼠)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微塑料粒径在5毫米以下,可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运输和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
(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海洋微塑料,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该组没有经过变量处理,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属于对照组。
(4)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可见,需要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是:B组小鼠的数量也应为15只,而不能是5只。
(5)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关心和自觉参与。为减少微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可行的措施有: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等,减少“白色污染”。(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探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
(2)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不含海洋微塑料
(4)B组小鼠的数量也应为15只
(5)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等减少“白色污染”(合理即可)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