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
展开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准确说出三种主要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书本活动,能够较为准确是阅读遥感影像,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
难点:
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出示“北斗用户机”图,导入。
“5.12”汶川地震摧毁了当地的交通、通信设施,地震灾区瞬间成为信息孤岛,外界无法及时得知受灾情况,这使得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约8小时后,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灾区,并使用北斗用户机实时传递灾情,这是地震重灾区发出的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北斗用户机是一种什么设备?它通过什么渠道传送灾情?
【新课讲解】
(一)遥感技术
师:看上图,这是台风的遥感图片,我们目前用于监测台风的技术就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什么?比如说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所以遥感要用一定的装备和技术获得地物的信息。
生:不直接接触地物。
师:那么遥感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具有什么优势?(根据下面给出的材料总结一下)
【材料】航摄飞机高度可达10km左右;陆地卫星轨道高度达到910km左右。一张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到3万多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实地测绘地图,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重复一次;陆地卫星4、5为例,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不受高山、冰川、沙漠和恶劣条件的影响。
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微波波段还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以四波段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图像为例,像元点的分辨率为79×57m,每一波段含有7600000个像元,一幅标准图像包括四个波段,共有3200万个像元点。
生: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师:同学们,请根据上述几幅图片来总结一下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生: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过渡】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我们现在已经讲完了遥感技术,现在来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师:在我国汶川地震发生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地震发生约8小时后,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灾区,并使用北斗用户机实时传递灾情,这是地震重灾区发出的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
【拓展】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由正圆形、写意的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等要素组成。
2.圆形构型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深蓝色的太空和浅蓝色的地球代表航天事业。
3.太极阴阳鱼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
4.北斗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又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行业特点,同时还寓意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5.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代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
下面来说一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目前全球共有四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工作。一般所说的GPS系统是指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它的应用范围最广。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什么优势?在防灾减灾中有什么应用?
生:优势(1)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3)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应用(1)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2)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师: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四个。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简称 | 国家 |
全球定位系统 | GPS | 美国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 GLONASS | 俄罗斯 |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 GALILEO | 欧洲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BDS | 中国 |
(三)地理信息系统
师: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像下图所示:
基于RIA平台完美结合GIS技术,并基于结合电子地形图上进行综合汛情专题查询、雨情专题查询、水情专题查询、台风路径信息、卫星云图展示等功能。对各地汛情信息实时发布,达到方便公众查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汛情信息,从而为防汛工作发挥重要的支持为提高全民防汛起到积极作用。
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什么作用?
生: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板书】
| 定义 | 特点 | 防灾减灾应用 |
遥感技术 | 远距离感知 | 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 实时监测;快速识别自然灾害影响范围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 精确定位,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
地理信息系统 | 处理地理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操纵电子地图 | 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叠加分析 |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种地理信息技术,这些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原理以及这些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教学内容设计与资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同课异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