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学案设计
展开基于科学课堂实践中的思考
乌鲁木齐市第91小学 马欣媛
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已基本形成。对于我作为重新回归教师岗位,我也发现自己的“创新”与《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引起了思考。
1、对“导课”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一般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探索新知作好铺垫,同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活跃课堂气氛,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这种导入方式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中用的特别多。但我认为过多地使用这种方式导入,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1科学课上教学的时间够用吗?
科学老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上课时间过得太快了,在公开课时,有的教师常常会超出40分钟,因此,我觉得平常的科学课堂的时间很宝贵,我们要尽量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经历更丰富、更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如果过多地把时间用来让学生回忆、交流,那用在探索规律、研究问题的时间又怎么能得到保证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有目的地加以选择,而不应是千篇一律。课堂提问要精练,一个问题要直达目的,切入重点。
1.2这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帮助吗?
科学课应围绕以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上,引子终就是个引子,不能主次不分,就好比我们要带学生去森林里打猎,把学生已带到森林边上去,而不让学生进去,让学生来猜今天我们来干什么。
1.3学生的主体性真的得到体现了吗?
学生是提出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但他们真的能去研究吗?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他们自由选择的限度很小,最后还是由教师说了算,长此下去,对学生的探究热情难道不是一种打击吗?长久的下去,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有种依赖,形成一种你问我答的模式,甚至会演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从而学生也会忘记了自主思考,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体现。
2、对“评价”的思考
《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这是提高评价效度的重要保证。
2.1关于评价的时机:
经过新课程的培训,科学教师都知道:不能只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评价,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课堂上教师大多是在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时,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评价,显然,这种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结论。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多的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进行的随机评价,如学生在进行操作、实验活动时,教师主动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同时给予评价,这时评价的针对性、指导性更强,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实效明显优于学生汇报后的评价。
2.2关于评价的方式:
一般常见的评价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评价的权利在教师,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我认为成功的评价,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如课上学生能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教师应该在心里为学生暗暗叫好,学生的争论,就是智慧的碰撞、潜能的爆发,是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的过程,这是让学生去主动参与评价的表现。
曾经听过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的讲座,他说:我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就是专让错的学生举手,问他错在什么地方,帮助他分析错的原因。我想,这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的科学课上,也应该学习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一次失败算什么,关键是要能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从失败中学到知识。
3、对“合作”的思考
常见的“合作”形式是小组合作,即按位置分小组,组员相对固定,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优点是学生之间相互熟悉,学生操作起来是驾轻就熟,弊端是学生常常把一些课外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我在上课时,就经常有学生报告说,其他同学不让他动手,不让他参与等,因此对合作的效果产生影响。
最近在一节公开课上,看到一位借班上课的教师是这样做的,他让学生自由的组成4人小组。人员定好之后,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组内再选出“组长”、“材料员”、“实验员”、“记录员”等。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每个角色又都有各自的任务。“组长”的作用就如同平时的小组长一样,去协调组内成员的活动,还要代表整个小组成员,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材料员”是代表小组领取和整理实验材料;“实验员”负责本组的实验工作;“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的记录工作。课上,各小组的成员配合默契,回答问题时妙语连姝,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鼓起掌来。
为什么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把合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由的发挥。《课标》中指出:我们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试想,如果我们也能学学这位老师,多给孩子一点选择的自由,发挥他们的特长,课堂上也会收获同样的惊喜。
科学课没有绝对的“模式”可套用,教师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设计。这需要我们科学教师不断反思、总结,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学案,文件包含第2课时斜面原卷版docx、第2课时斜面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学案】冀人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1.1.走近科学 学案(无答案): 这是一份【同步学案】冀人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1.1.走近科学 学案(无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鄂教版 (2017)1 科学真有趣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1 科学真有趣优秀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