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展开结合相关背景更好理解文章内容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这就是借景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中有我的感受。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看到这样的大海,你心中是否会激荡起伏呢?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诗歌体裁:古体诗与近体诗
小口诀:才四句真绝!我爸(8句)是律师(律诗)!
梳理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层次体会写作思路
无牙语文农老师13117799070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饱含情感。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重点难点突破深入理解主旨情感
梳理内容并赏析文章的写作思路与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观”用得好,“观”因为字统领全篇。
注:这篇文章可以用小说的思路来理解。
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临”用得好,还是“观”用得好?为什么?
临只是点明地点,观才是目的和事件的主体。
示例一: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示例二:沧海上水波荡漾,一个接着一个的巨浪拍向岸边的岸礁,激起的水花在空中飞舞。山岛在沧海四周环绕,高高地挺立。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
赏析这句话,描绘你看到的画面:
描写了草木景色的句子。(画面略)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看到大海波涛汹涌,不由得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炼-赏析“涌”字的表达效果:
“涌”是“汹涌、翻涌”的意思,生动地描写了秋风呼啸,大海掀起惊涛巨浪的动态景色,表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豪迈的情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景象阔大,想象奇伟: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所吐纳。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有吞吐宇宙的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如何看出是虚写?分析并结合修辞手法赏析: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本诗手法是借景抒情,那么面对此情此景,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刚打完胜仗,看到小小的大海竟然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心中不禁激荡起伏。曹操本身就是非常有野心的人,此情此景更是让他把内心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诗中。
是合乐时的套语,其为诗歌结束语,与诗的内容⽆关,并⽆实意。
总领全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考点延伸思考举一反三运用
背诵默写:1观看宇航员们的“太空画展”,不由使我想起曹操《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星辰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2022·云南·中考真题)2美景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向往之情,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草木“__________,百草丰茂”,充满勃勃生机。(2022·四川·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考真题)填空题:本诗作者:_____,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_____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本诗_____字统领全篇。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天津)1.下面是对《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因海水呈青仓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C.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辽阔状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心怀远大、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结尾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感到的喜悦,而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答案】D,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故选D。
(山东)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察的地点及对象,“临”字统领全篇。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岛和海,草木是动态的,洪波是静态的,显示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诗人看到“日月”“星汉”在海中出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抱负。
【答案】A表述错误,“观”字统领全篇,而不是“临”;B表述错误,草木是静态,洪波是动态;D表述错误,此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而不是诗人看到的。故选C。
(湖北)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新疆)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看到大海波涛汹涌,不由得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答: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还记得李白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听说王昌龄 被贬到龙标,写了这首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常识积累: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杨花落尽 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尽”更进一步加强了感情基调;“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杨花指的是柳絮——漂泊无依,子规指的是杜鹃——叫声凄婉。季节:暮春——哀伤的感情基调。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本句于景中⻅情,不着悲痛之语,⽽悲痛之情⾃现。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融情于景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说明被贬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所以作者此时是什么情感?带着疑问思考下句——
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明月人格化,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同时月亮皎洁,象征他们的情谊,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寄”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传递友情的使者,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杨花:漂泊无定子规:暗含悲痛
愁心托明月——牵挂思念
背诵默写:1借助想象,跨越千里与友相伴: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2古诗也是一首首声音清丽的“有声曲”。离别的愁绪,似杜鹃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重庆·中考真题)填空题:这是一首__________,左迁是________的委婉说法,杨花指的是________,子规指的是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山东)1.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辛。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D.本诗融情入境,情景交融,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忧愁带给朋友。
【答案】C.“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述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故选C。
(天津)2.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中,“杨花”且“落尽”点明时令,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C.次句直叙其事。“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答案】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明月”,把“明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故选D。
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3 湖心亭看雪: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学习重点注意,内容整体梳理,重点难点理解,天人合一,高雅脱俗,伤感怀念,考点延伸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2 醉翁亭记: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2 醉翁亭记,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注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整体梳理,朗读全文,滁chú,琊y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鱼我所欲也: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鱼我所欲也,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学习重点注意,内容整体梳理,重点难点理解,鱼我所欲也,考点延伸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