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试卷版)
展开专题一:先秦至秦汉: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考试范围:第1—3讲;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发现,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在以粟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和以家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的基础上,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和饲养黄牛、绵羊,且这一时期被发现的小麦遗址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
A.成为水稻的发源地 B.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C.农用动力发生变化 D.轮作复种技术发达
2.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 )
A.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B.司法判决依据明晰
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 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
3.“钺”原为砍伐工具,后发展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礼器。《尚书》在记载牧野之战时曾描述周武王“王左杖黄钺”。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有7套钺杖礼器,它的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A.国家形态趋于成熟 B.专制王权逐渐加强
C.冶铁技术得到发展 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4.《吕氏春秋·当务》云: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大夫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现象体现出商朝( )
A.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建立 B.中央集权弱化
C.对母系血缘的重视 D.兄终弟及思想比较深刻
5.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
A.旨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 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
6.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
A.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 D.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7.《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 B.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 D.兼具学术和政治双重功能
8.春秋战国时期,从南到北流行将身体严密包裹起来的“深衣”,但深衣的具体形制以往并不清楚;如下图,通过现代考古,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准确的深衣式样。据此可知( )
A.出土文物具有鲜明地域文化差异 B.考古学能为了解古代社会进行补白与深描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D.对古代社会的认知只能依赖于文献的研究
9.2023年1月陕西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对这一考古发掘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初步厘清军阵排列规律 B.明确武器的种类与配属
C.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D.展示秦朝军事实力强大
10.与战国相比,秦朝雇佣劳动者的身份更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徒隶、“诸当作县道官者”、戍卒等这些由官府掌握的劳动力。他们必须在官府安排下从事雇佣活动,不得私底下佣作,劳动所得也需上交官府。由此可推秦朝( )
A.社会生产领域出现新经营方式 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C.官府意在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11.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蜀地南部进入西南地区时,“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颇置吏焉”,邛、笮“通为郡县”。五尺道的经略对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 B.开通了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
C.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开边统辖 D.推动了西南民族聚落的发展
12.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 )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
13.公元前135年,闽越围攻东瓯,制造边疆危机。汉武帝在解决危机后说,“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仰治,并把视野转向北方。据此可知,当时汉朝( )
A.奉行外儒内法思想 B.初步具备大一统的基础
C.有效解决王国问题 D.以稳定社会为首要任务
14.角抵戏是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前汉纪》记载,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以享外国朝献者。三百余里内人皆观”。角抵戏的出现说明( )
A.角抵奠定古代体育基础 B.政府注重体育运动的推广
C.察举注重文体人才选拔 D.汉代活跃开放的社会风尚
15.古语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汉代,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潮广泛流行,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此可知,汉代天文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集权政治的需要 B.农耕经济的发展
C.气象物候的变化 D.学术争鸣的活跃
16.汉代的制度构建不同于西周的“宗统”“君统”不分,也不同秦代灭绝“亲亲”的做法,而是政府试图在承认宗族是社会基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突破血缘关系,将君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这表明,汉代( )
A.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 B.尊卑秩序得到强化
C.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 D.社会道德风气改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以环太湖地区为分布中心的良渚文化,影响波及淮河流域地区、华南地区。良渚文化的代表包括有着高水平的制玉工艺、精美的磨光黑皮陶、通体磨光石器、精致漆木器。良渚文化遗址中虽并未发现黍、粟等旱作农业品种遗存,但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米(谷)、颖壳和小穗等不同的稻谷存在形态,其中以炭化米数量为多。稻米是良渚社会居民的食物主要来源。良渚文化中的墓葬,可分为两类。一类,如马桥文化中见到的那些小墓,其中有的无随葬品,有的仅随葬一些日常用品;另一类,如张陵山墓葬,往往不与“小墓”为伍,而葬于人工堆筑土台上,常使用棺、椁,以玉钺、琮、璧这类重器随葬。良渚社会在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等方面已经具备文明社会特征。
——摘编自郑云飞《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业形态与稻作农业》等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壁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等级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通过再现良诸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一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良渚文化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0多年的良渚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历史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专题一 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一 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吕氏春秋·当务》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创新真题汇编:一、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这是一份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创新真题汇编:一、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共11页。
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检测--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检测--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礼记·王制》云,孔子曾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