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B.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C. 硫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D. 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杀菌效果较佳,浓度过高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乙醇进入,故A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故B正确;
C.钡离子有毒,硫酸钡不会被胃酸溶解,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C正确;
D.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
答案选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之间的转化
B. 的电子式为:
C. 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位素之间的转化需通过核变化才能实现,故A错误;
B.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一定含离子键,故C正确;
D.16O2与18O2均表示氧气分子,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答案为C。
3.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非金属性:
B. 还原性:
C. 酸性:
D. 碱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N、O同周期,P、Si同周期,因此非金属性,,又因N、P同主族,所以非金属性,综合可得,故A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最低价氢化物还原性逐渐增强,所以还原性,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P、S、Cl同周期,非金属性,所以酸性,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Na、Mg同周期,金属性,Be、Mg同主族,金属性,则金属性,所以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4.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B. 4.8g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C. 0.1mol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
D. 含2mo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个的中子数为14,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4.8g中含有的中子数为,故B正确;
C.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n-1,故0.1mol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故C错误;
D.浓硫酸和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后不再反应,故含2mo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的分子数小于,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试剂的保存和仪器的使用错误的是
A. 氢氟酸应保存在塑料瓶中
B. 溶液保存时要加入适量铁粉
C. 用陶瓷坩埚加热熔融或
D.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氟酸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试剂瓶保存,可用塑料或铅制器皿保存,A正确;
B.溶液保存时为避免Fe2+被氧化需要加入适量铁粉,B正确;
C.熔融或会与陶瓷中的二氧化硅反应,C错误;
D.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因此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正确;
故选C
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次氯酸钠溶液吸收足量二氧化硫气体:
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 足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D. “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次氯酸钠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故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生成亚硫酸钠:,故B错误;
C.足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与盐酸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7. 如图为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Ⅰ需要吸收能量
B. 过程Ⅱ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C. 过程Ⅲ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D. 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程I是断键,因此过程I需要吸收能量,故A正确;
B.根据过程II图中信息,氯原子和臭氧反应生成一氧化氯和氧气,其过程可表示为O3+Cl=ClO+O2,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过程Ⅲ可用方程式表示为,故C正确;
D.如图为氟利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中过程II和过程III,则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8. 王浆酸是从蜂王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有机酸,有关王浆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B.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D. 1mol王浆酸最多能中和2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A正确;
B.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官能团,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正确;
C.分子中含羟基和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反应;含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D.1mol王浆酸含1mol羧基,所以最多能中和1mol,D错误;
故选D。
9.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硝酸
溶液
非金属性: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褪色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
硫酸
加有酚酞的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D
浓盐酸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易挥发,会与溶液直接反应,无法验证非金属性:,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碳化,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
C.浓硫酸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能使加有酚酞的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C错误;
D.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通入溶液使之变为黄色,是因为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溶液变黄,故D错误;
答案选B。
10. 在一容积恒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当下列物理量不变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的是
①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④A的物质的量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C,同时生成n mol A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恒容密闭容器,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即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最大限度;
②恒容密闭容器,有非气体参与反应,根据可知,反应过程中气体密度不断变化,当密度不变,说明应达最大限度;
③有非气体参与反应,气体总质量在反应进行过程中不断变化,而气体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根据可知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应达最大限度;
④反应进行过程中,A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A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应达最大限度;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C,表明反应正向进行,同时生成n mol A,表明反应逆向进行,且反应速率大小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说明应达最大限度;
综上,A、C、D错误,答案选B。
11. 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剂可以选用石灰乳
B. 工业上常利用电解溶液冶炼金属镁
C. 若提取1mol,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L的
D. 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海水中加石灰乳可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将氢氧化镁溶于盐酸得到氯化镁溶液,再经浓缩结晶、HCl氛围脱水、熔融电解得到Mg;海水加石灰乳过滤得到滤液,滤液酸化后通入氯气生成溴单质,用热空气吹出溴单质,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单质,再在蒸馏塔中通氯气,将HBr氧化生成溴单质,然后蒸馏得到溴,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剂选用石灰乳,经济廉价,故A正确;
B.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得到镁单质,故B错误;
C.氯气在过程中发生反应:,由上述分析可知生成1mol,需发生两次上述反应,则消耗2mol,需要标准状况下44.8L的,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吸收塔中二氧化硫和溴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HBr,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B。
12.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溶液
溶液变红
晶体已氧化变质
B
向溶液X中滴加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
C
将气体依次通入溶液、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不褪色
酸性比弱
D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不含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硫酸后,溶液中相当于有了硝酸,硝酸能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再加KSCN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存在三价铁,故A错误;
B.溶液中即使存在,与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一定有氨气逸出,因此不能据此现象说明不存在,故B错误;
C.根据现象可知不能与反应生成,则酸性的酸性比弱,故C正确;
D.钾元素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的焰色会被钠的黄色掩盖,因此不能该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钾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选择题可能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16分。答不全面得2分,答错或者多答不得分)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生成2mol时放出92.4kJ热量,将0.5mol和足量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kJ
B. 反应放热,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C. 反应放热,则相同条件下,1mol和1mol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2mol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D. 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则
【答案】CD
【解析】
【详解】A.表示生成2mol时放出的热量为92.4kJ,该反应时可逆反应,将0.5mol和足量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小于1mol,放出的热量小于46.2 kJ,故A错误;
B.(白磷,s)= 4P(红磷,s)反应放热,说明白磷的能量比红磷高,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
C. 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相同条件下,1mol和1mol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2mol成键释放的总能量,故C正确;
D.由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过程放出能量,故,故D正确;
故选CD。
14. 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 元素非金属性顺序为X>Y>Z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 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
【详解】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故B错误;
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C正确;
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分析题给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和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酸性溶液除去甲烷中的杂质乙烯
B.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使的溶液褪色
D. 戊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AB
【解析】
【详解】A.酸性溶液与乙烯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不可用酸性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会引入杂质,A错误;
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的溶液褪色,C正确;
D.正戊烷一氯代物有3种,异戊烷一氯代物有4种,新戊烷一氯代物有1种,其一氯代物共有8种,D正确;
故选AB。
16. 某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电池将镀铬废水中的催化还原,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a极经外电路流向b极
B. b极反应式:
C. 电池工作过程中a极区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 每生成33.6L,则处理1mol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极乙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反应为;b极转化为,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为;
【详解】A.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a极流向极,故A正确;
B.b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式正确,故B正确;
C.电池工作过程中a极区生成氢离子,溶液的减小,故C错误;
D.每生成标况下,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5mol,转移电子6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处理,但是选项中未标明温度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确定为1.5mol,故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共48分,每空2分)
17. 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的生产流程如下:
(1)D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
(4)同学欲用如图装置制备物质E,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管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试管B中的试剂为饱和溶液,其作用除了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之外,还有___________。
③试管A中加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羧基 (2)
(3)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4) ①. ②.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 ③. 防止暴沸
【解析】
【分析】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乙醇;乙醇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C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D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乙酸乙酯;结合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实验操作和仪器进行分析;
【小问1详解】
D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
【小问2详解】
乙醇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氧化为乙醛,反应方程式:;
【小问3详解】
步骤④为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小问4详解】
①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利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方程式:;
②饱和溶液除了可以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便于分离,还可以中和挥发出的乙酸,溶解挥发出的乙醇;
③试管A中加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18. 工业上可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和开始反应。
(1)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平衡时的容器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B. 恒容时,充入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C.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已达到最大的限度
D. 当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1) ①. 0.16 ②. 50% ③. 2:3(或) (2)BC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给信息可得以下三段式:
则;的转化率=;平衡时的容器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小问2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且为恒容容器,则密度是恒定不变的,故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A错误;
B.恒容时,充入后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不变,则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正确;
C.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且为恒容容器,则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已达到最大的限度,C正确;
D.当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BC。
19. 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用途,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①向仪器a中滴加浓硫酸之前,需先通入一段时间,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若溶液B为下列溶液,其中通入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___________。
A.B.C.D.
③装置C中产生了浑浊,C中的反应消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某化工厂用如图所示工艺流程除去燃煤产生的。
①写出在催化剂条件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过程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电化学法处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过氧化氢吸收可消除污染,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①石墨1电极处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若11.2L(标准状况)参与反应,则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干扰实验 ②. D ③. 1:2
(2) ①. ②.
(3) ①. ②. 1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H2SO4,故加入浓硫酸之前,要先通入一段时间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排除空气的干扰;
②A.和少量SO2反应生成BaSO3沉淀,不符合题意;B.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符合题意;C.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SO4沉淀,不符合题意;D.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故和SO2不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③装置C中产生了浑浊,发生了反应SO2+2H2S=3S+2H2O,氧化剂为SO2,还原剂为H2S,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小问2详解】
①结合流程图示和分析知,在催化剂条件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答案为:2SO2+O2+2H2O2H2SO4;
②过程II中SO2与Fe2(SO4)3溶液反应生成FeSO4、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Fe2(SO4)3+2H2O=2FeSO4+2H2SO4,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2Fe2+++4H+;答案为:SO2+2Fe3++2H2O=2Fe2+++4H+。
【小问3详解】
①过氧化氢吸收SO2,两者发生反应:,SO2在石墨1上失电子,发生反应:,石墨1作负极;石墨2作正极,正极反应为:;
②由电极反应可知1molSO2反应时转移2mol电子,若11.2L(即0.5mol)SO2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20. 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对生产、生活有重要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取碘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已知:pH=2时,I.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
II.
①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根据I2的特性,分离操作X应为_______、冷却结晶。
③酸性KMnO4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该方法中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NaNO2,原因是_______。
(2)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制取Ti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I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产物中有一种可燃性无色气体。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II中钛的提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反应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
③II中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
④海绵钛除杂时得到的MgCl2可以循环使用,在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还有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①. ②. 升华(或加热) ③. 酸性KMnO4会继续氧化I2
(2) ①. ②. 1000 ③. 作保护气,防止Mg和Ti被氧化 ④. Mg、Cl2
【解析】
【分析】含I-的卤水用NaNO2氧化为I2,用活性炭吸附I2,低温干燥,加热升华、冷却结晶,得到粗碘。TiO2、焦炭、氯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生成TiCl4,用镁还原TiCl4生成氯化镁和海绵钛,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
【小问1详解】
①pH=2时,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I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N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I2易升华,根据I2的特性,分离操作X应为升华、冷却结晶。
③pH=2时,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酸性KMnO4是常用的强氧化剂,酸性KMnO4会继续把I2氧化为I的高价化合物,所以该方法中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NaNO2。
【小问2详解】
①TiO2、焦炭、氯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生成TiCl4,产物中有一种可燃性无色气体,该可燃性气体是CO,则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II中钛的提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800℃ Ti的提取率低,1000℃和1500℃ Ti提取率相差不大,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反应适宜的温度为1000℃。
③II中氩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防止Mg和Ti被氧化。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在温度160℃下,将0,1L混合烃与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