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析) 第二节 人造卫星 宇宙航行-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系统复习学思用
展开【考点分析】 第二节 人造卫星 宇宙航行
【考点一】 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
【典型例题1】 (2022•广东江门市高三(下)一模)宇宙用有一孤立星系,中心天体对周围有三颗行星,如图所示,中心天体质量大于行星质量,不考虑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行星Ⅰ、Ⅲ为圆轨道,半径分别为,,行星Ⅱ为椭圆轨道,半长轴为a,,与行星Ⅰ轨道在B点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Ⅱ与行星Ⅲ的运行周期相等
B.行星Ⅱ在P点与行星Ⅲ在D点时的加速度相同
C.行星Ⅲ的速率大于行星Ⅱ在B点的速率
D.行星Ⅰ的速率与行星Ⅱ在B点的速率相等
【解析】 A.因为行星Ⅱ的运行半径与行星Ⅲ的运行半长轴,则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则,行星Ⅱ与行星Ⅲ的运行周期相等,故A正确;
B.由题意知,由,知行星Ⅱ在P点与行星Ⅲ在D点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B错误;
CD.由,得,所以行星Ⅲ的速率小于行星Ⅰ的速率,又因为行星Ⅱ在B点加速才能到达轨道Ⅱ,故行星Ⅱ在B点的速率大于行星Ⅰ在B点的速率,故行星Ⅲ的速率小于行星Ⅱ在B点的速率,故CD错误;故选A。
【答案】 A
【归纳总结】
1.解决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
(1)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而又不涉及中心天体自转运动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mg,整理得GM=gR2,称为黄金代换.(g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
G=m=mrω2=m=man.
2.用好“二级结论”,速解参量比较问题
“二级结论”有:
(1)向心加速度a∝,r越大,a越小;
(2)线速度v∝,r越大,v越小,r=R时的v即第一宇宙速度(绕行天体在圆轨道上最大的线速度,发射卫星时的最小发射速度);
(3)角速度ω∝,r越大,ω越小;
(4)周期T∝,r越大,T越大.即“高轨低速周期长,低轨高速周期短”.
【考点二】 卫星运行参量的计算
【典型例题2】 (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期末)科学家观测到太阳系外某恒星有一类地行星,测得该行星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9年,该行星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8倍,该恒星与太阳的半径之比为2:1。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恒星与太阳的质量之比为512:81
B.该恒星与太阳的密度之比为1:9
C.该行星与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的运行速度之比为2:9
D.该恒星表面与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28:81
【解析】 A.该行星围绕该恒星运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得恒星的质量,同理得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年,行星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9年,该行星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8倍,代入数据可得该恒星与太阳的质量之比为512:81,故A正确;
B.由于太阳和恒星的体积均不知道,故无法求出它们的密度之比,故B错误;
C.根据,代入数据可求得该行星与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的运行速度之比为8:9,故C错误;
D.根据恒星的表面,可得恒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同理可得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因为恒星与太阳的半径之比为2:1,代入数据可解得该恒星表面与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28:81,故D正确。故选AD。
【答案】 AD
【考点三】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及赤道上物体的比较
【典型例题3】 (2022•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一模)如图所示,a为在地球赤道表面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地卫星,轨道半径可近似为地球半径。假设a与b质量相同,地球可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比较物体a和卫星b( )
A.角速度大小近似相等
B.线速度大小近似相等
C.向心加速度大小近似相等
D.所受地球引力大小近似相等
【解析】 B.由,可得,近地卫星的半径小于同步卫星,则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同步卫星线速度大于a的线速度,则近地卫星线速度大于a的线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A.近地卫星线速度大于a的线速度,半径近似相等,由,可知近地卫星角速度大于a的角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C.近地卫星线速度大于a的线速度,半径近似相等,由,可知近地卫星向心加速度大小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万有引力公式得,a与b质量相同,半径近似相等,a与b所受地球引力大小近似相等,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归纳总结】 卫星运动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心,一般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其他轨道,同步卫星的轨道是赤道轨道.
(1)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其轨道半径r=R(地球半径),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v=7.9 km/s(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T=85 min(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
(2)同步卫星
①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
②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T=24 h.
③高度固定不变,h=3.6×107 m.
④运行速率均为v=3.1×103 m/s.
【考点四】 宇宙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典型例题4】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已知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B.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介于地球的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 火星探测器需要脱离地球的束缚,故其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故A正确,B错误;由G=m得,v火===v地,故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错误;由=mg得,g火=G=G=0.4g地,故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
【答案】 A
【归纳总结】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由G=m,得v1== m/s≈7.9×103 m/s.
方法二:由mg=m得v1== m/s≈7.9×103 m/s.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min=2π=5 078 s≈85 min.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
(1)v发=7.9 km/s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2)7.9 km/s
(4)v发≥16.7 km/s,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考点五】 不同轨道卫星相距最近问题
【典型例题5】 经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近似为R0,周期为T0,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t0>T0)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已知行星B与行星A同向转动,则行星B的运行轨道(可认为是圆轨道)半径近似为( )
A.R=R0 B.R=R0
C.R=R0 D.R=R0
【解析】 A行星运行的轨道发生最大偏离,一定是B对A的引力引起的,且B行星在此时刻对A有最大的引力,故此时A、B行星与恒星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恒星的同一侧,设B行星的运行周期为T,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题意有t0-t0=2π,所以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联立解得R=R0,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考点六】 不同轨道卫星相距最远问题
【典型例题6】 (2021·安徽省定远中学)三颗人造卫星A、B、C都在赤道正上方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A、B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B的周期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C
B.经过时间,A、B相距最远
C.A、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
D.A、B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解析】 A.卫星A加速后做离心运动,轨道变高,不可能追上卫星C,故A错误;
B.AB两卫星由相距最近至相距最远时,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相差,即,其中,解得经历的时间,故B正确;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可知A、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故C错误;
D.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t内扫过的面积,其中,则有,可知A、B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等,故D错误。故选B。
【答案】 B
【考点七】 天体的“追及”问题
【典型例题7】 如图所示,在万有引力作用下,a、b两卫星在同一平面内绕某一行星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轨道半径之比为ra∶rb=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a∶Tb=1∶8
B.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a∶Tb=1∶4
C.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2次
D.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4次
【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则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1∶8,A对,B错;
设图示位置ac连线与bc连线的夹角为θ<,b转动一周(圆心角为2π)的时间为Tb,则a、b相距最远时:Tb-Tb=(π-θ)+n·2π(n=0,1,2,3…),可知n<6.75,n可取7个值;a、b相距最近时:Tb-Tb=(2π-θ)+m·2π(m=0,1,2,3…),可知m<6.25,m可取7个值,故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4次,C错,D对.
【答案】 AD
【归纳总结】
1.相距最近
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π(n=1,2,3…).
2.相距最远
当两卫星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两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远,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1)π(n=1,2,3…).
【考点八】 卫星的变轨问题
【典型例题8】 (2022•河南许昌市高三(下)二模)如图所示,飞船从轨道1上的P点沿虚线变轨至轨道2上的Q点,然后沿轨道2运动。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飞船在变轨过程的质量变化,则( )
A.飞船在P点减速才能由轨道1变轨到轨道2
B.飞船在轨道2.上的动能比在轨道1上的动能大
C.飞船在轨道2上的周期比在轨道1上的周期小
D.飞船在轨道2,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大
【解析】 A.飞船在P点加速离心才能由轨道1变轨到轨道2,故A错误;
B.根据,可得,可知飞船在轨道2.上的速度比在轨道1上的速度小,结合动能的表达式,可知飞船在轨道2.上的动能比在轨道1上的动能小,故B错误;
C.根据,可得,可知飞船在轨道2上的周期比在轨道1上的周期大,故C错误;
D.由A选项可知,飞船在P点加速离心才能由轨道1变轨到轨道2,故除了万有引力外,有其他力对飞船做正功,则飞船在轨道2,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大,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D
【归纳总结】
1.变轨原理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图1所示.
(2)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2.变轨过程分析
(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T1
【典型例题9】 (2022•福建福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月质检) 2021年2月15日17时,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远火点平面轨道调整”。如图为该过程的示意图,图中虚线轨道所在平面,与实线轨道所在平面垂直。探测器由远处经A点进入轨道1,经B点进入轨道2,经C点进入轨道3,再经C点进入轨道4,上述过程仅在点A、B、C启动发动机点火,A、B、C、D、E各点均为各自所在轨道的近火点或远火点,各点间的轨道均为椭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轨道3的运动周期大于在轨道4的运动周期
B.探测器从轨道3经过C点的向心加速度小于轨道4经过C点的向心加速度
C.探测器在B点变轨后机械能增加
D.探测器在B点变轨前的速度大于变轨后的速度
【解析】 A.由于轨道3的半长轴大于轨道4的半长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探测器在轨道3的运动周期大于在轨道4的运动周期,A正确;
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由于轨道3和轨道4在C点到地心的距离相等,故探测器从轨道3经过C点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4经过C点的向心加速度,B错误;
C.探测器在B点变轨时,速度减小,故机械能减小,C错误;
D.探测器在B点变轨时,做近心运动,速度减小,故探测器在B点变轨前的速度大于变轨后的速度,D正确。故选AD。
【答案】 AD
【考点十】 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连续变轨问题
【典型例题10】 如图为嫦娥三号登月轨迹示意图.图中M点为环地球运行的近地点,N点为环月球运行的近月点.a为环月球运行的圆轨道,b为环月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在环地球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大于11.2 km/s
B.嫦娥三号在M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应点火加速
C.设嫦娥三号在圆轨道a上经过N点时的加速度为a1,在椭圆轨道b上经过N点时的加速度为a2,则a1>a2
D.嫦娥三号在圆轨道a上的机械能小于在椭圆轨道b上的机械能
【解析】 嫦娥三号在环地球轨道上运行速度v满足7.9 km/s≤v<11.2 km/s,则A错误;
嫦娥三号要脱离地球需在M点点火加速让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则B正确;
由a=,知嫦娥三号在经过圆轨道a上的N点和在椭圆轨道b上的N点时的加速度相等,则C错误;
嫦娥三号要从b轨道转移到a轨道需要减速,机械能减小,则D正确.
【答案】 BD
【考点十一】 卫星的对接问题
【典型例题11】 (2022•浙江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中国太空站“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对接。若对接前“神舟十三号”在较低圆轨道上运行,“天和核心舱”在较高圆轨道上运行,则( )
A.“神舟十三号”运行的周期比“天和核心舱”的大
B.“神舟十三号”运行的线速度比“天和核心舱”的大
C.“神舟十三号”运行的角速度比“天和核心舱”的小
D.“神舟十三号”所受的向心力比“天和核心舱”的大
【解析】 由题意知“神舟十三号”的轨道半径小于“天和核心舱”的轨道半径,根据
A.可得,可知“神舟十三号”运行的周期比“天和核心舱”的小,故A错误;
B.可得,可知“神舟十三号”运行的线速度比“天和核心舱”的大,故B正确;
C.可得,可知“神舟十三号”运行的角速度比“天和核心舱”的大,故C错误;
D.由于“神舟十三号”的质量和“天和核心舱”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比较向心力大小,故D错误。故选B。
【答案】 B
【考点十二】 双星模型
【典型例题12】 (2022•江苏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双星系统”是指在相互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个孤立星球组成的系统。如图所示,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A星球和B星球看成“双星系统”。已知A星球的公转周期为T,A星球和B星球之间的距离为L,B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B星球的自转。则( )
A.A星球和B星球的质量之和为
B.A星球的质量为
C.A星球和B星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D.A星球和B星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ABC.设B星球质量为M,B表面某物体的质量为m,忽略自转的影响,则有,解得,B球到O点的距离为,A球质量为,到O点的距离为,则,可得,由于它们角速度相同且,则,,又因为,联立解得,A星球质量,故AB错误,C正确;
D.A星球与B星球的引力大小相同,质量不同,所以加速度大小不等,故D错误。故选C。
【答案】 C
【归纳总结】 双星模型
(1)模型构建: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
(2)特点:
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m1ω12r1,=m2ω22r2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
③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考点十三】 多星模型
【典型例题13】 (2021·河南模拟)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球位于边长为R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绕其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其他星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引力常量为G,以下对该三星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都为
B.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与三颗星球的质量无关
C.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都为
D.若距离R和m均增大为原来的3倍,则每颗星球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解析】 A.由几何关系知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故A正确;
B.任意两颗星之间的万有引力为,一颗星受到的合力,合力提供它们的向心力,,解得,与三颗星球的质量m成正比,故B错误;
C.合力提供它们的向心力,解得,故C正确;
D.合力提供它们的向心力,,解得,距离R和m均增大为原来的3倍,则每颗星球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D正确。故选ACD。
【答案】 ACD
【归纳总结】 多星模型
(1)模型构建: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
(2)三星模型:
①三颗星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质量相等的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
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
(3)四星模型:
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星体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所示).
②另一种是三颗质量相等的星体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
【考点十四】 卫星的能量问题
【典型例题14】 (2022•山东烟台市德州市高三(下)一模)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间距离为r时,取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引力势能可以表示为,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m为卫星质量。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稀薄空气等因素的影响,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为r2。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
A. B.
C. D.
【解析】 根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轨道半径为r1时有,卫星的引力势能为,轨道半径为r2时,,卫星的引力势能为,设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联立以上各式可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 A
(要点归纳+夯实基础练) 第二节 人造卫星 宇宙航行-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系统复习学思用: 这是一份(要点归纳+夯实基础练) 第二节 人造卫星 宇宙航行-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系统复习学思用,共26页。
(考点分析) 第二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系统复习学思用: 这是一份(考点分析) 第二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系统复习学思用,共21页。
(考点分析) 第二节 圆周运动的应用-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系统复习学思用: 这是一份(考点分析) 第二节 圆周运动的应用-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系统复习学思用,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