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优秀练习题
展开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2022新课标: 通过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4.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史料等途径,学会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 |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基本概况
战役 | 时间 | 交战双方 | 结果 | 影响 |
官渡之战 | 200年 | 袁绍与曹操 | 曹操胜利 |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赤壁之战 | 208年 | 曹操与孙刘联军 | 曹操失败 |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
【微点拨】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1)客观方面:袁绍骄傲轻敌;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2)主观分方面: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
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
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
【方法技巧】
项目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时间 | 200年 | 208年 |
交战双方 | 袁绍和曹操 | 曹操和孙刘联军 |
战争特点 | 以少胜多 | |
结果 | 曹操胜利 | 曹操失败 |
作用 |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启示 |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是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 |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家 | 时间 | 人物 | 都城 | 经济发展概况 |
魏国 | 220年 | 曹丕 | 洛阳 | 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 |
蜀国 | 221年 | 刘备 | 成都 |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
吴国 | 229年 | 孙权 | 建业 |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
【微点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1)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软弱,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为全国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考法01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合迎战曹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舰船连接在一起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典例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首词描绘了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对古战场进行了凭吊。词作者凭吊的“古战场”是( )
A.官渡 B.赤壁 C.涿鹿 D.巨鹿
【典例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场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典例3】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官渡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考法02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典例4】(2022·甘肃陇南·一模)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观反映出三国鼎立的形势的是( )
A. B.
C. D.
【典例5】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护了社会相对的安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一种历史的退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导致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典例6】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组合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郾城大捷
2.(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4)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 )
A.魏 B.蜀
C.吴 D.晋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场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022·安徽芜湖·二模)下列历史图书的目录反映了( )
1.豪杰并起枭雄立——魏……57 2.鞠躬尽瘁营汉室——蜀汉……59 3.生子当如孙仲谋——吴……61 |
A.楚汉之争 B.西汉建立
C.光武中兴 D.三国鼎立
3.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8年后,曹操又败给实力较弱的孙刘联军。两次战争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组合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我国古代史上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 ”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
3.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该诗反映的事件( )
A.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 B.为曹操统一北方地区奠定基础
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4.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分析,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据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分裂倾向的加剧B.均衡局势的打破
C.区域经济的发展D.局部范围的统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