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01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02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页。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
    ②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⑥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⑦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
    ⑨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1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设问开篇,意在引发人们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出下文。
    B. 关于“21世纪图景”的美好想象,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自信和期待。
    C. 从“危险的赌局”“疯狂”这类表述中,能看出作者对科技拥护者的态度。
    D.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很难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
    13. 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推断,请简述作者推断的依据以及这个推断对阐明作者观点的作用。
    14. 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
    B. 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
    C.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
    D. 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
    15. 文章第⑦段中说,“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6~18题。
    材料一: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与母语的疏离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
    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让我们得以记录并保存有时仅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促进其传播和对其进行分析,简言之,使方言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作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设计多种语言的数字工具以及支持媒体发展和连通性,这些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完成,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不放弃母语的前提下去发现其他语言。
    值此国际母语日之际,我谨呼吁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构成我们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础。
    (节选自2022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国际母语日致辞)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当普通话在城镇地区的推广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时,各地方言则在城镇地区以空前的强度和速度在消退,当然因地区而略有差别。

    2017年,网上流传一组据说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统计图表(见右图),显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这一统计虽然出处不详,其所录的比例数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它反映的问题则离事实不远。
    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正常情况下,都能充分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内容,达成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语言或方言是完整的语码系统,具有足够的语言活力。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经将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不仅是专业词汇,社会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场合以普通话的读音夹杂其中,甚至连带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话表达。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领地。据调查,苏州本地人家庭三代人之间交流用语,祖辈和中间辈之间交流基本用苏州话,中间辈跟小孩辈用苏州话交流的比例骤降到65.9%,比他们与上辈交流用苏州话的比例下降近30个百分点。
    (选自《差别化政策是语言保护工作的迫切要务》,作者刘丹青,有删改)
    材料三:
    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层中的声音渐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韵、软糯抑扬的吴语,更多地出现在昆曲、评弹、闲话等非遗文化形式中,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
    2022年春日上线。该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新颖地加入文艺创作中,发声腔调、语音语气都透着真切,显得自然贴近,仿佛时空穿越,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中,深受年轻网民和昆曲爱好者的欢迎。
    人工智能通过影像赋能苏州话,不仅希望熟悉的乡音能够激发苏州人的乡情,唤起少时的乡音记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参与方言保护,对方言感兴趣,把方言说出来、讲起来,用苏州话讲好更多的苏州故事。
    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的。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护,不仅仅是让方言走近年轻人,更是通过智能语音创新方言保护形式,讲述方言故事,让语言的鲜活浸润到“网生代”喜闻乐见的视听文艺形式中来,让人工智能的科技温度激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选自2022年5月14日《光明日报》,作者刘亭,有删改)
    16.《姑苏琐记》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加入文艺创作中,推动方言回归。这一成功案例最适合作为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的事实依据?(2分)
    A.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保护它是一种责任。
    B.科技可以为我们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工具。
    C.我们必须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
    D.所有人都要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17.造成各地方言生存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为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献一计”活动中,主办方收到了以下活动策略,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借助多媒体技术,典藏苏州方言资源
    B.开展网络调查,了解苏州方言使用情况
    C.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苏州方言
    D.编写苏州方言教材,增设方言学习课程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
    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编自《伊索寓言》)
    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
    (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5.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 )(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谁持彩练当空舞 D.稚子敲针作钓钩
    16.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
    ②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⑥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⑦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
    ⑨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1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设问开篇,意在引发人们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出下文。
    B. 关于“21世纪图景”的美好想象,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自信和期待。
    C. 从“危险的赌局”“疯狂”这类表述中,能看出作者对科技拥护者的态度。
    D.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很难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
    13. 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推断,请简述作者推断的依据以及这个推断对阐明作者观点的作用。
    14. 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
    B. 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
    C.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
    D. 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
    15. 文章第⑦段中说,“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12. B13. 依据:①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的观点是可行的;②图书馆、美术馆和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作用:这个推断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这样说理更容易让读者明白“以人工方式重建生态系统”的观点是荒谬的。14. A
    15. 人类和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思考保护其他生物,使地球保持盎然生机。

    【12题点津】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从第②段“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可知,作者对未来社会是担忧的;
    故选B
    【13题点津】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⑤段“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可知,关于作者的“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这一推断,是从前面的假设和后文推断出来的,作者推断的依据是: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的观点成立;图书馆和美术馆和前人的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图书馆和美术馆和前人的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的推断是多么的荒谬,结合第④段“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可知,作者以这种显而易见的荒谬让读者更加明白“以人工方式重建生态系统”的观点是荒谬的。
    【14题点津】
    本题考查文章的观点。
    根据第⑦段“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可知,作者认为人类和地球的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思考保护其他生物,保护自然生态,使地球保持盎然生机。
    A.“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这个标语写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共同生活在地球之上,应该要爱护这个地球,享受美好的自然;
    B.“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这个标语只强调保护人类的家园;
    C.“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这个标语只强调要保护鸟类;
    D.“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这个标语只强调花草树木的作用;
    故选A。
    【15题点津】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⑦段“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可知,整个生物圈是一个整体,人类和其他生物同属于一个生物圈之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人类有责任去思考如何保护其他的生物,使地球保持生机盎然。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6~18题。
    材料一: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与母语的疏离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
    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让我们得以记录并保存有时仅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促进其传播和对其进行分析,简言之,使方言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作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设计多种语言的数字工具以及支持媒体发展和连通性,这些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完成,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不放弃母语的前提下去发现其他语言。
    值此国际母语日之际,我谨呼吁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构成我们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础。
    (节选自2022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国际母语日致辞)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当普通话在城镇地区的推广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时,各地方言则在城镇地区以空前的强度和速度在消退,当然因地区而略有差别。

    2017年,网上流传一组据说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统计图表(见右图),显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这一统计虽然出处不详,其所录的比例数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它反映的问题则离事实不远。
    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正常情况下,都能充分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内容,达成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语言或方言是完整的语码系统,具有足够的语言活力。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经将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不仅是专业词汇,社会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场合以普通话的读音夹杂其中,甚至连带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话表达。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领地。据调查,苏州本地人家庭三代人之间交流用语,祖辈和中间辈之间交流基本用苏州话,中间辈跟小孩辈用苏州话交流的比例骤降到65.9%,比他们与上辈交流用苏州话的比例下降近30个百分点。
    (选自《差别化政策是语言保护工作的迫切要务》,作者刘丹青,有删改)
    材料三:
    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层中的声音渐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韵、软糯抑扬的吴语,更多地出现在昆曲、评弹、闲话等非遗文化形式中,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
    2022年春日上线。该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新颖地加入文艺创作中,发声腔调、语音语气都透着真切,显得自然贴近,仿佛时空穿越,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中,深受年轻网民和昆曲爱好者的欢迎。
    人工智能通过影像赋能苏州话,不仅希望熟悉的乡音能够激发苏州人的乡情,唤起少时的乡音记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参与方言保护,对方言感兴趣,把方言说出来、讲起来,用苏州话讲好更多的苏州故事。
    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的。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护,不仅仅是让方言走近年轻人,更是通过智能语音创新方言保护形式,讲述方言故事,让语言的鲜活浸润到“网生代”喜闻乐见的视听文艺形式中来,让人工智能的科技温度激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选自2022年5月14日《光明日报》,作者刘亭,有删改)
    16.《姑苏琐记》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加入文艺创作中,推动方言回归。这一成功案例最适合作为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的事实依据?(2分)
    A.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保护它是一种责任。
    B.科技可以为我们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工具。
    C.我们必须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
    D.所有人都要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17.造成各地方言生存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为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献一计”活动中,主办方收到了以下活动策略,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借助多媒体技术,典藏苏州方言资源
    B.开展网络调查,了解苏州方言使用情况
    C.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苏州方言
    D.编写苏州方言教材,增设方言学习课程

    【答案】16. B 17. 互联网带来语言单一化的危险;大量人口多向流动,普通话成为必要的交际工具;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使普通话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很多人将方言使用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方言在青少年中使用比例低,面临代际传承的问题。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论据补充。
    根据材料三“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锁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可知,《姑苏琐记》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加入文艺创作中,推动方言回归,而人工智能属于科技范畴,结合材料一“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可知,这个成功案例最适合证明“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概括。
    根据材料一“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作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可概括为:互联网带来语言单一化的危险;
    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可概括为:大量人口多向流动,普通话成为必要的交际工具;
    根据材料二“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可概括为: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使普通话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根据材料二“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经将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城。不仅是专业词汇,社会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场合以普通话的读音夹杂其中,甚至连带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话表达。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领地”,可概括为:很多人将方言使用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
    根据材料三“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层中的声音渐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韵、软糯抑扬的吴语,更多地出现在昆曲、评弹、闲话等非遗文化形式中,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可概括为:方言在青少年中使用比例低,面临代际传承的问题。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理解。
    B.不合适。根据题干“为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献一计”的活动要求,“开展网络调查,了解苏州方言使用情况”与“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关系不大。故选B。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
    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编自《伊索寓言》)
    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
    (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5.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 )(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谁持彩练当空舞 D.稚子敲针作钓钩
    16.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为以“工具”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第三题考查拓展性阅读与表达。
    【解答】(1)结合材料一中对“元工具使用”的定义“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理解分析。
    A.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B.意思是: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C.意思是: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D.意思是: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借助工具“针”获取工具“鱼钩”,属于“元工具使用”。
    故选:D。
    (2)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艺术的气息,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融入科学的要素。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追求准确性;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是理性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是形象的理性感性结合的带有审美特征的。材料一的作者写“新喀鸦”,“鸦科鸟类”“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这些专业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学性;“世界上最聪明的鸟”“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翩翩飞来”“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等语句写鸟的外貌、动作、行为,体现出艺术性。
    (3)结合材料一《鸟类的天赋》“元工具使用”,材料三“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和自己的理解列出理由。如:实验证明,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人类不断熟悉乌鸦,细致观察乌鸦的形态、习性,寓言“乌鸦喝水”的寓言由此形成。答案:
    答案:
    (1)D
    (2)示例:“科学”求真,追求准确性;“艺术”求美,讲究形象性:如作者关于007的实验,记录客观准确,体现了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又用“帅气”“翩翩”“审视”“叼”“跳”“拉”“扒”等词语再现它的姿态、动作,形象生动,体现了艺术性。
    (3)乌鸦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不是个例;实验证明乌鸦能解决比“喝水”更难的问题;寓言“乌鸦喝水”的形成与人们对乌鸦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相关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厘米,横52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 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 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