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展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泰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不久,《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梳理了过去一年网络文学的新态势,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经验。
②当前,我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头,作品精品化、主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海外传播中展示出强劲态势。从题材上看,2022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势头旺盛,共新增作品20余万部,题材多元、突出现实与科幻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从产业发展来看,网络文学联动影视、动漫、游戏、文旅等下游产业,共同构成了全产业链体系,形成规模效应。从文化传播来看,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订阅用户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③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开始涉足现实主义题材,以小事折射大时代,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小说《奔涌》通过工程师夏常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筚路蓝缕①;《关键路径》聚焦国之重器,通过杜浦、叶梓闻等人投身国产大飞机发展事业的经历,展现了我国新一代航空人的拼搏精神。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_____________,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就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从网络小说连载到电影、电视、戏剧、动漫、游戏、有声剧等多种形式的改编,网络文学的价值持续放大,营收纪录不断刷新。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线下经营的结合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游戏、影视、实体店、主题公园等,都能看到大量网络文学IP的衍生品。新时代十年,热播影视剧中有六成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上线动漫约50%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可见,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
⑤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文本出海、IP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好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网络文学尚且年轻,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既扎根中国大地,又抓住科技变革机遇,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思想内涵,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赵梦頔)
【注】①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4. 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15.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请在第③段划线处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③~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从全文看,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有哪些重要意义?
江苏省泰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人们看到的画面快速切换,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我们接触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
⑧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作者:李勤余)
15. 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6.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有人认为,第③段中的“夺走”词,可用“干扰”来替换。你不认同,理由如下:
(2)第⑧段中的“自我关照”是何含义?
17. 结合本文④~⑥段内容,说说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真正的阅读、学习”。
(
江苏省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陈志宏的《界外功夫》,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画多年,成一代画匠,也许并非难事,要做一代画师,却实非易事。匠者学技,师者求艺。
②技在笔锋墨彩里藏,如林中阳光、草尖露水,只要花足够多的时间,遍地皆可寻见。艺在广阔天地间、万事万物里,像轻拂而过的凉风,可感可触,却难觅芳踪。艺立于技的基础之上,却自有其独特的生态。
③求艺,仅凭业内功夫还不够。宋人彭乘在《墨客挥犀》中说:“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①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慕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短短数行,切中要害,值得细品。
④画花画猫非难事,画出花与猫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独特神韵,却不是光在画界下苦功夫所能达成的。此艺非技,须在画界之外求得。在界内苦学再久,用功再深,也难得艺上身。
⑤苏轼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僧维真画人像,道理也一样。僧维真画曾鲁公,起初不得要领,画的人像怎么看都没感觉。然而,只在画中人额上添上三道皱纹,作抬头仰视状,便极为相似。若是找不到“眉后三纹”,再怎么使劲,都难绘出曾鲁公的神韵。捕获到这“三纹”,不是画技,而是观察之功。
⑥画龙,点其睛,龙就活过来了;画人,捉其神,人就跃然纸上。人的神韵在何处?画谱里找不着,古画里也寻不见,一切皆在画界之外。
⑦真正的画师,成竹在心,不会老惦记画谱,拘泥于画法。只有画匠在画技上斤斤计较,原地打转,转不出大气场和大格局。
⑧诗家有云:功夫在诗外。画亦如是,功夫在界外。推而广之,哪行哪业不是这样呢?
⑨界内学技,成一匠之功,依法依规,有理有据,但终难成趣;只有在广阔的界外,摸爬滚打,下足功夫,方能攀登艺之高峰。
⑩何为界外?眼光、气度、感情、品性和德行等,诸如此类,是一根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艺人朝着光明而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披哆:张开。
16. 下列关于“界外功夫”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指画谱画法之外的各种功夫。
B. 是指绘画技术之外的观察功夫。
C. 是指各行各业立于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D. 是指画师所具备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17. 作者既然说第⑤段中故事与第③段中的故事“道理也一样”,为什么还要再写呢?
18. 结合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你对文中“技”和“艺”关系的理解。
法布尔被默忒林克赞为“昆虫的荷马”,其所著《昆虫记》被作家雨果称为“昆虫的史诗”。这些赞誉首先源于法布尔科学娴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当然,不仅仅如此,还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与赞美等因素的加持,这些都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了灵魂和生气。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泰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不久,《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梳理了过去一年网络文学的新态势,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经验。
②当前,我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头,作品精品化、主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海外传播中展示出强劲态势。从题材上看,2022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势头旺盛,共新增作品20余万部,题材多元、突出现实与科幻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从产业发展来看,网络文学联动影视、动漫、游戏、文旅等下游产业,共同构成了全产业链体系,形成规模效应。从文化传播来看,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订阅用户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③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开始涉足现实主义题材,以小事折射大时代,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小说《奔涌》通过工程师夏常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筚路蓝缕①;《关键路径》聚焦国之重器,通过杜浦、叶梓闻等人投身国产大飞机发展事业的经历,展现了我国新一代航空人的拼搏精神。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_____________,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就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从网络小说连载到电影、电视、戏剧、动漫、游戏、有声剧等多种形式的改编,网络文学的价值持续放大,营收纪录不断刷新。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线下经营的结合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游戏、影视、实体店、主题公园等,都能看到大量网络文学IP的衍生品。新时代十年,热播影视剧中有六成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上线动漫约50%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可见,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
⑤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文本出海、IP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好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网络文学尚且年轻,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既扎根中国大地,又抓住科技变革机遇,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思想内涵,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赵梦頔)
【注】①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4. 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15.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请在第③段划线处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③~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从全文看,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14. 示例: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15. ①. 在中国的发展中领会文学的魅力 ②. 不能调换;③~⑤段分别从网络作家涉足现实主义题材、网络文学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的拓展、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文学的大有作为,介绍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经验,创作、拓展、传播三者体现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前后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调换了则不符合网络文学的发展规律了。
16. 示例: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创作出了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文章的标题。
结合文章内容第⑥段“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网络文学尚且年轻,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进行概括可得: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15题详解】
(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根据第③段“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和“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可知,横线部分的形式应为:在……中……;又结合后句“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就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可知,“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和前句“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____________,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可补充为:在中国的发展中领会文学的魅力。
(2)本题考查论证顺序。
根据第③段“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开始涉足现实主义题材,以小事折射大时代,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可知,第③段从网络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趋势入手,介绍了网络文学创作涉足现实主义题材的新趋势;
根据第④段“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可知,在第④段中,文章转向讲述了网络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多种形式的改编,强调了网络文学传播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根据第⑤段“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可知,最后在第⑤段,文章突出强调了网络文学在文化出海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这三段具有逻辑关系,调换这三段顺序会导致逻辑不连贯,无法合理地展示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力。所以不能调换。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订阅用户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可得: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结合第④段“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可得: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
结合第⑤段“从文本出海、IP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好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得:使中国故事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更好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江苏省泰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人们看到的画面快速切换,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我们接触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
⑧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作者:李勤余)
15. 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6.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有人认为,第③段中的“夺走”词,可用“干扰”来替换。你不认同,理由如下:
(2)第⑧段中的“自我关照”是何含义?
17. 结合本文④~⑥段内容,说说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真正的阅读、学习”。
【答案】15. 当代人连续专注时长仅8秒?
16. (1)夺走,意思是用强力拿走。干扰,指打扰,妨碍;使混乱。“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意思是我们的时间被拿走,所以不能用干扰替换。
(2)自我关照的本义是自己照顾自己,这里指在一件事上集中精力可以让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自己,完善自己。
17. 专心致志、掩卷长思、自由自主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拟定。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体现议论文论点的标题,一种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标题。本文是对专注力的论证,只有专注才能达到真正的阅读、学习,所以从概括论点的角度可以拟定为:真正的阅读、学习;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角度可以从第①段“《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入手,拟定为:当代人连续专注时长仅8秒?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一般从本义和文中意思两个方面来作答。
(1)夺走的本义是用强力拿走。干扰的本义是打扰,妨碍;使混乱。第③段“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意思是这些内容耗费掉了我们的时间,不是只影响我们,所以我们的时间是被拿走了,故而不能用干扰替换。
(2)自我关照的本义是自己照顾自己,第⑧段“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可知我们因为专注而让自己有了提升,要想提升自己需要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掉问题,故而自我关照就是在自己的指导下让自己有进步。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第④段“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可知真正的阅读、学习就是要专心致志;
由第⑤段“‘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可知真正的阅读、学习需要掩卷长思;由第⑥段“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可知真正的阅读、学习需要做到自由自主。
江苏省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陈志宏的《界外功夫》,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画多年,成一代画匠,也许并非难事,要做一代画师,却实非易事。匠者学技,师者求艺。
②技在笔锋墨彩里藏,如林中阳光、草尖露水,只要花足够多的时间,遍地皆可寻见。艺在广阔天地间、万事万物里,像轻拂而过的凉风,可感可触,却难觅芳踪。艺立于技的基础之上,却自有其独特的生态。
③求艺,仅凭业内功夫还不够。宋人彭乘在《墨客挥犀》中说:“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①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慕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短短数行,切中要害,值得细品。
④画花画猫非难事,画出花与猫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独特神韵,却不是光在画界下苦功夫所能达成的。此艺非技,须在画界之外求得。在界内苦学再久,用功再深,也难得艺上身。
⑤苏轼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僧维真画人像,道理也一样。僧维真画曾鲁公,起初不得要领,画的人像怎么看都没感觉。然而,只在画中人额上添上三道皱纹,作抬头仰视状,便极为相似。若是找不到“眉后三纹”,再怎么使劲,都难绘出曾鲁公的神韵。捕获到这“三纹”,不是画技,而是观察之功。
⑥画龙,点其睛,龙就活过来了;画人,捉其神,人就跃然纸上。人的神韵在何处?画谱里找不着,古画里也寻不见,一切皆在画界之外。
⑦真正的画师,成竹在心,不会老惦记画谱,拘泥于画法。只有画匠在画技上斤斤计较,原地打转,转不出大气场和大格局。
⑧诗家有云:功夫在诗外。画亦如是,功夫在界外。推而广之,哪行哪业不是这样呢?
⑨界内学技,成一匠之功,依法依规,有理有据,但终难成趣;只有在广阔的界外,摸爬滚打,下足功夫,方能攀登艺之高峰。
⑩何为界外?眼光、气度、感情、品性和德行等,诸如此类,是一根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艺人朝着光明而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披哆:张开。
16. 下列关于“界外功夫”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指画谱画法之外的各种功夫。
B. 是指绘画技术之外的观察功夫。
C. 是指各行各业立于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D. 是指画师所具备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17. 作者既然说第⑤段中故事与第③段中的故事“道理也一样”,为什么还要再写呢?
18. 结合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你对文中“技”和“艺”关系的理解。
法布尔被默忒林克赞为“昆虫的荷马”,其所著《昆虫记》被作家雨果称为“昆虫的史诗”。这些赞誉首先源于法布尔科学娴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当然,不仅仅如此,还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与赞美等因素的加持,这些都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了灵魂和生气。
【分析】文章首先提出了论题“匠者学技,师者求艺”,然后以画猫、画人为例,论述了“此艺非技,须在画界之外求得。在界内苦学再久,用功再深,也难得艺上身”的观点,接着用各行各业立于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来对“界外功夫”进行了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画亦如是,功夫在界外。推而广之,哪行哪业不是这样呢”“何为界外?眼光、气度、感情、品性和德行等,诸如此类,是一根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艺人朝着光明而去”可知“界外功夫”应该是指各行各业立于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故选:C。
(2)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第③段以画猫为例论述了“此艺非技,须在画界之外求得。在界内苦学再久,用功再深,也难得艺上身”的道理。第⑤段又补充了僧维真画曾鲁公的例子,也是论述了“捕获到这‘三纹’,不是画技,而是观察之功”,虽然二者论述的道理一样,但是一个画猫,一个是画人,事例更加充分,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文中“技”和“艺”关系的理解。材料中的法布尔所著《昆虫记》被作家雨果称为“昆虫的史诗”。这些赞誉首先源于法布尔科学娴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文中的“技”可以理解为法布尔的高超的写作技巧。“源于法布尔科学娴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方法......他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与赞美等因素的加持,这些都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了灵魂和生气”,文章说“此艺非技,须在画界之外求得”,这个“艺”即可理解为法布尔在运用高潮技法的同时经过观察和实验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的灵魂和生气。
答案:
(1)C
(2)二者论述的道理虽然一样,但是一个画猫,一个是画人,事例更加充分,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文中的“技”可以理解为法布尔的高超的写作技巧。此艺非技,须在界之外求得,“艺”可理解为法布尔在运用高超技艺的同时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的灵魂和生气。
【点评】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厘米,横52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 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廿九,我家才将店门关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