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7.偶戏优秀课件ppt
展开《偶戏》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安排了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两种木偶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小组制作一组木偶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目标
1.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学习布袋木偶或者提线木偶的制作与装饰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
2.通过小组协作制作表演,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如何巧用材料,让制作的偶人能活动起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偶人、手偶
学生准备:手套、袜子、套袖、小装饰物、彩纸、双面胶、剪子、彩纸、其他可用材
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中国木偶剧》视频,提问:木偶是怎样制作的?为什么叫做“木偶”?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第7课 偶戏)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木偶”,激发兴趣。
二、了解偶戏
1.偶戏的历史
中国偶戏的历史相当古老,汉代就已经出现。魏晋以后发展成两种形式,一种是“宫戏”,用精巧的机关操作,另一种保持以人操作的原始型态,并改进操作方法,至唐代已有杖举与提线操作两种,到宋代发展成了提线傀儡戏、杖头傀儡戏及影戏三种。明清两代传延至今的杖头傀儡戏又发展成手托傀儡戏及掌中傀儡戏,前者近代盛行于广东,后者流传南北各地,闽南地区尤盛。
2.偶戏的种类
中国偶戏大致可分成影偶戏与木偶戏两大类,如傀儡戏、提线戏、手托戏、杖头戏、杖头傀儡戏、悬丝傀儡戏、木头人戏、布袋戏、木偶戏、掌中戏、影戏、纸影戏、筷子戏、皮影戏等;各地偶戏之名称亦不尽相同,如皮影戏又称皮猴戏,掌中戏又名布袋戏,名称之多,不胜枚举。
3.布袋戏的传说
偶戏 (布袋戏),相传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福建泉州。
【设计意图】了解“偶戏”的历史、种类、传说,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渊源。为学生制作奠定基础。
三、观看偶人并分析
播放图片,请学生说出这些属于哪种类型的木偶以及角色,并作详细介绍。
1.杖头木偶。
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仗头偶?
仗头木偶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根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
杖头偶高 26~180 cm,以广东高州、四川南充、贵州石阡为代表,动作灵活,栩栩如生。
2.提线木偶。
高约60~70cm,以福建泉州、陕西合阳为代表,能表演把盏挥扇,舞枪弄棒,还能写书法,技巧高超,细腻传神。
3.布袋木偶。
布袋偶高约30 cm,以福建漳州、泉州为代表。可做换衣、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 题材众多。
4.皮影
(1)介绍皮影戏:用羊皮做材料剪刻出皮影人物等,在幕布后面进行表演。
(2)欣赏皮影戏《三打白骨精》的片段,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
(3)欣赏皮影的艺术特点及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偶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四、教师演示布袋偶
教师将布袋木偶戴在手上进行表演。
五、实践活动
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喜欢的通话故事,根据内容制作一组布袋偶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制作方法:
(1)用手套,袜子,套袖做布偶身子。
(2)用小装饰物、彩纸等进行装饰。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7.偶戏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7.偶戏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称傀儡,两千多,杖头偶戏,布袋偶戏,皮影戏,提线偶戏,制作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7.偶戏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美版五年级上册7.偶戏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皮影戏,影子戏,灯影戏,皮影与剪纸,制作工艺,印度尼西亚,国外木偶欣赏,尼泊尔木偶,泰国木偶,韩国木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7.偶戏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美术7.偶戏说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称傀儡,两千多,杖头偶戏,布袋偶戏,皮影戏,提线偶戏,制作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