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展开4 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过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歌以咏志(表达,咏叹)/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枯藤老树昏鸦(黄昏)
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瘦马(秋风)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枯藤/老树/昏鸦
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偶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默写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抒发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标题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中的“沧海”,即大海。诗题交代了事件。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即降职,“龙标”是唐代地名。诗题交代了事件背景及人物形象。
C.《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次序”的意思。诗题交代了写诗的地点。
D.《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题目暗含着游子思乡的愁绪。
能力提升
6.下列对《观沧海》
的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有动有静,相互映衬。
C.“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景物虚实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几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8.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9.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6分)
(1)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画,说说哪幅图画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的内容,并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风”是古诗中常用的一个意象,用来表现秋意清冷,衬托凄凉心境。下列句子中并非借“秋风”表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3分)( )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10.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C “星汉灿烂”中的“星汉”是“银河”的意思。
2.C 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3.D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式。据此判断,D项没有运用对偶。
4.答案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C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
能力提升
6.C “描写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的是实景。
7.C 颈联的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描写的是红日初升的早春之景。选项中“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理解错误。
8.C 第三、四句,诗人是因为听到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而生“愁心”,所以C项分析不恰当。
9.答案 (1)(示例)图二更符合。理由:图二描绘了干枯的藤蔓缠绕着干枯的树,黄昏时一群乌鸦正要回巢,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附近坐落着几处人家,一匹瘦马上驮着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景象,与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的情感一致。图一中马肥,树茂,这些与原作句意不符,而且图一中的人显得不如图二中的
人看上去有劳顿之苦。
(2)B
解析 (1)图一中树木茂盛,可知应是春天或夏天,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述的时令不同;人物也有意气风发之感,与这首曲的“游子之悲”不一致;马儿肥壮,正低头觅食,与这首散曲中的“瘦马”也不一致。图二中有一棵干枯的树,树身上缠绕着干枯的藤蔓,与这首散曲中的“枯藤老树”一致;左上方有一群乌鸦正要回巢,与散曲中的“昏鸦”一致;下方一个孤独的旅人骑在一匹瘦马上,给人强烈的凄凉愁苦之感,与“断肠人在天涯”一致。所以图二更符合。
(2)A.借秋风表达了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出思乡之情。B.借秋风来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从而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C.借秋风表达天涯游子的羁旅之苦与思乡之愁。D.借秋风表达诗人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10.答案 (1)①船(或“舟”) 马 ②折柳(或“赠柳”) 饯饮(或“劝酒”)
(2)C
解析 (1)①由“孤帆”判断交通工具为船,由“脱鞍”判断交通工具为马。②古人常以折柳和饯饮表达送别之意,抓出诗句中的“柳”和“酒”即可得出答案。
(2)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且通押一个韵,据此,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初日”结构一致,故应为“高风”;第二空所填字的韵脚应与“山”一致,即“an”,故应选“还”。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