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1.2.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单从体形看,你认为下列那一种动物最适宜生活在炎热环 境中 ()
A. A B. B C. C D. D
3.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活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只数
水泥路上
3
水槽边的石头上
2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7
干草地上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4.蚯蚓能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同时它又可以疏松土壤,分解有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环境适应生物和影响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A. 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 B. 森林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
C. 候鸟迁徙 D. 骆驼能长时间生活在荒漠中
6.我们学到的成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下列 成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7.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各种动物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下列错误的是( )
A. 蚯蚓﹣细长柔软,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 蝗虫﹣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C.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D. 家鸽﹣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有气囊
10.关于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头部后面有颈 ②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③用肺呼吸 ④在水中受精 ⑤卵有坚韧卵壳 ⑥用皮肤辅助呼吸.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③④⑤⑥
1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5摄氏度时才会出汗,骆驼的这些生理现象说明了(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
二、填空题
1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维持________ 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 循环;帮助________ 传粉、传播种子。
1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上.
14.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________,而且能够________环境.
15.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________ , 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16.生物生存和发展受环境的________,反过来也会________和________环境.
三、解答题
17.蚯蚓是在土壤中穴居的动物,轻易不到地面上来.而在夏日,大雨过后,常会在草地、花园或农田中见到地面上爬动的蚯蚓.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请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
四、综合题
18.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如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表,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总数(亿)
占人口百分比
年增长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三次
1982.7.1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1)人口普查从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看属于调查,调查时首先明确________ 和________ ,制定合理的________ .
(2)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________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________ .
(3)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整理,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年________ 趋势.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___ (多于、等于、少于)女性,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________ .
(4)请在如图的坐标图中画出第五次普查的全国人口的总数直方图.
19.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_____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l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没有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_。
(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一种复杂反射,B错误;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错误;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的动物,地处寒冷地区,空气寒冷而干燥,与这个特点相适应,耳朵较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持体温,能抵御寒冷的环境。因此,任何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适应。:B 体形大,耳朵、尾巴小(只要合理就给分)。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存环境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中的动物,地处炎热,耳朵较大,体型较大,尾巴长,毛也很少,有利于散热,能抵御炎热的环境.因此,比较图示不难看出,只有图象B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炎热环境相适应。
3.【答案】B
【解析】【解答】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鼠妇数量多,而水泥路上3只,干草地上只有2只.所以,根据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分析】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因此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潮湿的生活环境.
4.【答案】D
【解析】【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是生物对环境中的光、和水的适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森林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是生物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候鸟迁徙,是鸟类对环境温度变化的一种适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骆驼能长时间生活在荒漠中,骆驼体内储存了大量的水分,而且骆驼很少出汗,又很少排尿.因此可以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6.【答案】B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是生物对生物的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复杂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是生物对生物的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复杂反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蚯蚓的身体分节,细长柔软,用湿润的体壁呼吸,A错误.
B、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蒸发,与陆地生活相适应,B正确.
C、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C正确.
D、家鸽营飞行生活,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身体内有气囊,这都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D正确.
故选:A.
【分析】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和呼吸方式,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10.【答案】C
【解析】【解答】①蜥蜴头部后面有颈,扩大了头的活动范围,有利于适应复杂的陆生环境;
②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③蜥蜴用肺呼吸适于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适应陆地生活;
④蜥蜴是体内受精,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而不是“在水中受精”
⑤蜥蜴的卵有坚韧卵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⑥蜥蜴完全用肺呼吸,而不是“用皮肤辅助呼吸”.
所以,“关于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正确的是①头部后面有颈、②体表覆盖角质鳞片、③用肺呼吸、⑤卵有坚韧卵壳.
故选:C.
【分析】(一)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二、填空题
12.【答案】生态平衡 ;物质 ;植物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3.【答案】生理;行为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鸟类的迁徙.
故答案为:生理;行为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14.【答案】物质和能量;影响和改变
【解析】【解答】解: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但是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如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
【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动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5.【答案】改变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沙棘)必须耐旱才能正常生长;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则不能自然生长;环境在不断变化,同时生物也在不断改变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当在沙漠地区植树(沙棘)大面积获得成功后沙漠可以变成绿洲.
故答案为:改变环境.
【分析】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据此解答.
16.【答案】环境;影响;改变
【解析】【解答】解: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故答案为:环境;影响;改变
【分析】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影响,同时生物为了生存在相应的环境中,必须适应环境.
三、解答题
17.【答案】答:因为大雨过后,由于水多淹没了土壤,使得空气不流通,土壤中缺少空气,所以蚯蚓要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可用实验证明 如下:取两个大小、形状、颜色等条件相同的盒子,记为甲、乙,里面都放上数量和质地都相同的潮湿的土壤,分别把生长状况相似的5条蚯蚓放在两个盒子里土壤 的中层,然后往甲中放水,直到快要淹没土壤.乙中不放水.把甲乙两个装置一同放在阴暗处,过一段时间观察蚯蚓的情况.
现象是:甲中的5条蚯蚓基本上都爬到土壤的表面上来了,乙中的蚯蚓基本上仍在土壤中.
结论是:甲中缺少空气,蚯蚓要到土壤表面上来进行呼吸空气.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蚯蚓呼吸需要氧气,夏日,大雨过后,水太多淹没了土壤,使得空气不流通,土壤中缺少空气,因此蚯蚓要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故答案为:因为大雨过后,由于水多淹没了土壤,使得空气不流通,土壤中缺少空气,所以蚯蚓要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可用实验证明如下:取两个大小、形状、颜色等条件相同的盒子,记为甲、乙,里面都放上数量和质地都相同的潮湿的土壤,分别把生长状况相似的5条蚯蚓放在两个盒子里土壤的中层,然后往甲中放水,直到快要淹没土壤.乙中不放水.把甲乙两个装置一同放在阴暗处,过一段时间观察蚯蚓的情况.
现象是:甲中的5条蚯蚓基本上都爬到土壤的表面上来了,乙中的蚯蚓基本上仍在土壤中.
结论是:甲中缺少空气,蚯蚓要到土壤表面上来进行呼吸空气.
【分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思考作答.
四、综合题
18.【答案】(1) 调查目的 ; 调查对象 ; 调查方案
(2) 抽样调查 ; 记录
(3) 下降 ; 多于 ; 说明人们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严重,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4)
【解析】【解答】(1)人口普查从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看属于调查,调查时首先明确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2)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3) 由表格的最后一栏可以看出,年增长率逐渐下降.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5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50%,男性多于女性;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40%,男性多于女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3%,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37%,男性多于女性;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27%,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73%,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谈谈看法时可以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方面来进行思考,只要合理即可.
(4)直方图可以形象直观展示数据之间的差距.坐标图的横坐标表示人口普查的次数,我们可在第五次的上方划两条与其他几次直方图相等间距的两条竖线,在纵坐标找着示 12.953的点,水平划一横线,三线相交形成的直方图即为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直方图.最后在直方图的上方写上数值:12.953.
故答案为:(1)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案
(2)抽样调查;记录
(3)多于;下降;说明人们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严重,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4)见下图
【分析】人口普查是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需要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属于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
19.【答案】(1)适应;影响
(2)干旱
(3)缺少阳光;缺少食物
(4)叶片增大
【解析】【解答】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1)冬天,有的树叶子纷纷落下,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地区干旱缺水,地表几乎没有水分;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才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3)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因此海洋中的植物主要分布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导致动物、微生物等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主要是因为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阳光充足.(4)植物通过叶片,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大而薄,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所以它们的叶片大、薄是为了减少体内养分的损失.【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精品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五四制)第二节 单细胞生物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第二节 单细胞生物精品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精品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