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 高中地理 选修三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综合检测卷)(附答案)
展开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综合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读中国沿海12个省级行政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 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 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2.影响沿海各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关闭部分露天煤矿,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风电开发。同时,该县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提供支持。读武川县位置图,完成3~5题。
3.武川县关闭部分露天煤矿,发展清洁能源,主要是因为露天煤矿会( )
A.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 B.矿坑排水,污染地下水源
C.瓦斯泄漏,降低空气质量 D.堆放矿渣,造成地面沉降
4.武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 ②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
③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④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 )
A.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 B.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
C.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D.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读我国严重缺水区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对各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7.解决③地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 B.修建梯田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9.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是( )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根据材料,完成10~12题。
10.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资源分布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11.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12.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下列地区中,工程型缺水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
14.缓解当地工程型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 D.植树造林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16.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初,针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提出推动马铃薯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研究表明,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
材料二:马铃薯喜温凉、耐旱、耐瘠薄,在我国大部分区域都能种植,适应性强。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1)如果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可采取哪些措施?
(2)大力推动马铃薯种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何意义?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近年来,内蒙古加快稀土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二:内蒙古典型矿产资源分布图。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包头建设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鄂尔多斯的能源开发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根据相关规划,呼包鄂地区将重点承接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设备、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农牧机械装备配套等项目。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包鄂地区重点承接东部地区上述项目的原因。(从上述项目中选择其一作答)
19.(12分)新能源一般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新能源。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说出一种新能源并分析其在我国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
20.(10分)法属波利尼西亚位于北纬8°至28°、东经134°至155°,由五个主要的岛屿群组成,分布有玄武岩岛屿和珊瑚环礁。法属波利尼西亚与美国某研究所签署了一项合约,双方展开合作,计划在太平洋上建立一座海上“漂浮城市”。“漂浮城市”项目遭到了法属波利尼西亚很多居民的抗议。
(1)判断法属波利尼西亚建立“漂浮城市”的原因。
(2)推测居民抗议“漂浮城市”项目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解析:第1题,耕地比重与水资源比重相差越大,表示水土配合越差。读图可知,北方水资源不足,南方水资源有余但耕地较少,其中河北水土配合最差。第2题,我国北方的沿海省级行政区农业缺水更严重,主要原因是北方平原面积较广,耕地多,但降水量较少,河流下游水量不足。
3.A 4.A 5.B 6.C 7.D
解析:第6题,结合四地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可知,③地位于华北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故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第7题,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8.C 9.B 10.B 11.C 12.B 13.B 14.B
解析:第13题,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加之温暖湿润的气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多孔隙、裂隙和溶洞等,地表水极易下渗,难以在地表存留,工程型缺水最严重。第14题,云贵高原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难以保存在地表,所以缓解当地工程型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修建水库。
15.C 16.D
二、综合题
17.答案:(1)改良马铃薯品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和品质;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拓展销售市场;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合理扩大播种面积,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2)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主粮品种,改善膳食结构;发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紧张的问题;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解析:第(1)题,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就要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并通过技术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类型。第(2)题,马铃薯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可开发荒地种植马铃薯,这样可以增加我国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18.答案:(1)接近白云鄂博稀土产地,原料丰富;靠近鄂尔多斯煤田,能源丰富;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源充足。
(2)大量开采煤炭引起地面塌陷;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造成环境污染。
(3)当地的煤炭工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引进煤炭生产设备,可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或:当地的风能等资源丰富;引进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可促进电力工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或:当地的农牧业发达;引进农牧机械装备配套,可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解析:第(1)题,按照分析工业区位优势的思路解答,包括原料、燃料、交通、水源等。第(2)题,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解答。第(3)题,从当地的优势资源、承接产业后的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19.答案:太阳能。优势条件:太阳能通过光热转换、光电转换,清洁、环保、无污染,利用价值高;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面积未利用土地可提供工程建设空间。
或风能。优势条件:中国有大面积的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风能资源丰富,风向较稳定;东部沿海较大面积滩涂和西北地区大面积未利用土地可供安装风机。
20.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该国有被淹没的危险;建设“漂浮城市”可扩大居住空间,缓解陆地空间不足问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漂浮城市”会影响水产养殖业发展;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造价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