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4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练习(含解析)
展开第4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从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且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随后多位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尔文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通过胚芽鞘在黑暗中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
D.温特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为生长素
2.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显著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嫩的细胞和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B.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组调控,反过来也可以调节基因组表达
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3.小明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丙分别为枇杷幼树的照片以及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丁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长素由①部位运输到④部位的过程需要消耗ATP,若把该幼苗放到太空中则这种运输不能进行
B.图甲的①、②、③、④处生长素的浓度依次递减,其中①、③部位生长素的效应分别与图丁中E、G点对应的效应相同
C.图乙、丙中的现象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在图丙枇杷幼苗的茎中,E侧和F侧生长素的浓度之比为1:2,根据图丁信息可推测幼茎F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2m
4.如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 mol•L-1
B.甲图中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C.甲图中②处生长素浓度高于①处
D.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
5.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某小组取小麦胚芽鞘切段(4mm)若干,分别浸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进行预实验,相同条件下培养24h后测量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见下表),据表中数据可推知( )
生长素溶液浓度(mg/L)
0
0.001
0.01
0.1
1
10
切段平均长度(mm)
6.5
6.8
8.2
10
12
9.7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生长素促进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是0.1~1mg/L
C.应围绕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D.可使切段长度达到10mm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为0.1mg/L
6.GR24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图1的实验,将NAA和GR24加在图1的琼脂块A中,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探究目的是培养时间对侧枝长度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GR24浓度对侧枝生长的影响不同
C.实验结果显示GR24与NAA对侧枝生长具有拮抗作用
D.据实验推测GR24可能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
7.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探究过程中进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的正式实验可以不设置空白对照
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选取多个插条进行实验
C.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并且最好是在空气湿度较大和遮阴的环境下进行处理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8.为促进木槿在我国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筛选出木槿嫩枝扦插的最佳条件,某林业单位进行了不同浓度外源激素IBA(吲哚丁酸)对两个不同品种木槿的嫩枝扦插生根影响的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CK是对照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实验结果可知IBA对两个不同品种木槿生根的影响都具有两重性
B.据实验结果分析,促进“粉红巨人”和“牡丹木槿”插条生根的最适IBA浓度不同
C.在该实验基础上可缩小IBA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IB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嫩枝扦插后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重力作用运输到插条基部刺激生根
9.下列关于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
B.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
C.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植物分布的地域性由光照决定
10.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将100粒莴苣种子放置在适合生长的恒温条件下,并在黑暗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如下图中的Ⅰ~Ⅴ所示,通过图中不同组合的光照条件处理,48小时后,检查发芽率(发芽种子的比例),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B.光直射和黑暗下种子能萌发是因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NADPH
C.由图中实验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理前是否进行光直射
D.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等,图中Ⅴ组发芽率理论上是100%
11.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为了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豌豆幼茎切段随机分为两部分,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对应组别使用激素的量相同,浓度适宜)
实验后茎的长度(cm)
实验一:先用蒸馏水浸泡1h
1
未使用激素
4.0
2
赤霉素
18.0
3
生长素
6.0
4
赤霉素+生长素
19.0
实验二:先用蒸馏水浸泡9h
5
未使用激素
3.8
6
赤霉素
7.0
7
生长素
4.5
8
赤霉素+生长素
13.5
A.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B.蒸馏水浸泡可能会降低茎自身原有激素的含量
C.两组实验中单独用生长素处理均比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弱
D.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第6组比第7组茎长度减少更多,可能与自身原有赤霉素含量下降更少,生长素含量下降较多有关
12.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茎芽,进行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D四组,每组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后测量茎芽长度(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用激素处理菟丝子时,应将IAA加在培养液中
B.B组表明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2倍
C.GA3影响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D.图2的数据表明GA3和IAA都是促进生长
13.DA-6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延长贮藏器官休眠,下列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和DA-6在某些方面有协同作用
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协调
C.2,4-D属于生长素类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除去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D.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进一步促进生长素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4.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有三种观点:一是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运,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作用增强;二是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三是向光侧抑制生长的物质增多。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作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b、c<d,说明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了
B. 若c+d=e+f=a,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
C.若c+d=e+f=a,且e=f(乙、丁向光弯曲生长),说明向光侧抑制生长的物质多
D.该实验还可以说明向光性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和向光侧产生了抑制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15.如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B. 若图甲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10-10mol/L,则c点所对应的浓度介于10-10~10-8mol/L之间
C. 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
D. 生长素在F~A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A~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浸泡法进行了“探究2,4-D溶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观察记录得到表中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4-D浓度
(×10-6mol/L)
0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根数(条)
0.6
1.0
1.4
3.2
3.4
3.5
3.2
1.8
0.4
0
A.为避免芽数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每组应设置等量的插条数并保留相同数量的芽
B.浸泡法是指将10组插条基部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培养
C.由表可知11×10-6mol/L和12×10-6mol/L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D.未用2,4-D溶液处理的月季插条也能生根,可能是月季插条的内源植物激素起作用的结果
17.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可使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长,使用乙烯利促进果实发育
B. 黄瓜开花后可通过提高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C. 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为防止玉米粒在穗上发芽可以喷洒适量的脱落酸类似物
D. 在玫瑰葡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
18.光作为一种信号,能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例如,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依据图示光间断实验的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能够对光产生反应,可能与光敏色素这类蛋白质有关
B.短日照组的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短日照植物开花的可能并不是日照的长度,而是夜间的长度
C.③组短日照植物在夜间有一个短时间的闪光,推测③不开花的原因可能是连续夜长达不到开花条件
D.根据实验已有的事实可推测,⑥条件下的长日照植物一定不会开花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6分。
19.蚕豆是人类最早裁培的豆类作物之一,在其生长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调节.图甲表示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图乙是蚕豆种子萌发后根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的是________(“芽的向光性”或“茎的背地性”或“根的向地性”),该激素在幼嫩组织中从合成部位到作用部位的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
(2)图甲中的、点最可能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点(填图乙中的字母).
(3)在蚕豆植物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萘乙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增加蚕豆产量的目的.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的范围为________,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一般是________.
(5)烟草种子萌发过程能感受光信号,因为该植物具有________,可以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0.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到激素调控,还受到光的调控。科研人员对光和脱落酸(ABA)如何影响某植物生长进行了研究。
(1)近年来研究发现,光可作为________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蛋白)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2)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据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________。
(3)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的自变量包括: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条件下,种子对ABA处理更为敏感。
③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其依据是________。
(4)据研究表明,光敏色素蛋白有两种形式:无活性的Pr形式和有活性的Pfr形式。黑暗条件下以Pr形式存在,光照会促进Pr转化为Pfr。结合实验结果,推测光照条件下突变体相对于野生型对ABA的作用更敏感的机理为:________。
2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Ⅰ、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变化如图所示:
(1)在细胞伸长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的激素是_____。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明显提升的激素是_____。
(2)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
Ⅱ、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
部位
各种激素的相对含量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芽
+
+
—
—
成熟叶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3)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大类激素是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___________促进细胞伸长。成熟叶中含有较多脱落酸,而几乎不含细胞分裂素,可推测细胞分裂素有___________叶片衰老的作用。
(5)据下图可知,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_____,而_____含量的增高,反过来会_____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达尔文观察到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时,胚芽鞘直立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以下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结论为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鲍森·詹森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胚芽鞘黑暗中实验(排除单侧光影响)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温特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原理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幼嫩的细胞和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成熟的细胞则比较迟钝,A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控制,B正确;番茄植株花蕾期去雄套袋,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子房,可得到无籽果实,遗传物质不变,若要得到多倍体番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C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同一器官作用,最适浓度两侧的两种浓度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错误。
3.答案:D
解析:图甲中,生长素由①部位运输到④部位为极性运输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因此需要消耗ATP,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故若把该幼苗放到太空中,极性运输仍然正常进行,A错误;越靠近顶芽的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多,因此图甲的①、②、③、④处生长素的浓度依次递减,图丁中的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根、芽、茎三种器官,图甲中的①部位为顶芽,该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为芽的最适浓度,故与图丁的E点对应的效应相同,③部位为侧芽,其生长受到抑制,而图丁的G点对应的效应为促进芽的生长,B错误;图乙中根的向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图乙中茎的背地性以及图丙中茎的向光性均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在图丙枇杷幼苗的茎中,E侧和F侧生长素的浓度之比为1:2,根据图丁中F和I点的信息可知,当幼茎F侧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0,小于2m的范围时,F侧比E侧伸长生长快,符合图丙的弯曲情况,D正确。
4.答案:C
解析:A、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顶芽①,侧芽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会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所以②处生长素将会低于10-6 mol•L-1,A错误;B、甲图①处是顶芽,生长素接近最适浓度,不能用乙图f点表示,B错误;C、甲图中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故②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于①顶芽处,C正确;D、甲图中植物给予右侧光照,则左侧③生长素浓度应高于右侧④,③侧生长素浓度可处于g或k点,④侧浓度可处于c点,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A、对照(0)的切段长度为6.5mm,与对照相比,其余浓度的生长素下切段的长度均大于6.5mm,均表现为促进,故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错误;
B、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生长素浓度为1g/L时切段长度最大,为12mm,故促进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范围应在该浓度两侧,即在0.1-10mg/L之间,B错误;
C、预实验可以为正式试验摸索条件,故实验浓度范围跨度较大,应围绕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C正确;
D、在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个浓度的作用效果相同,故可使切段长度达到10m的生长素浓度不一定为0.1mg/L,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题图分析,图2中GR24对侧枝长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的差别不明显,说明GR24对侧枝生长仅仅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只用NAA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但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处理组和只用GR24处理组,由此可推知GR24与NAA对侧枝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7.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预实验时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梯度较大,需要以蒸馏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来确定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由于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都可促进生根,因此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置对照组,A正确;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每组需要取多个插条进行实验,B正确;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大的地方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水分蒸发而导致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增大,C正确;由于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D错误。
8.答案:C
解析:据实验结果可知IBA对两个不同品种木槿生根的影响都都是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得出两重性,A错误;据实验结果分析,促进“粉红巨人”插条生根的最适IBA浓度在500—1500mg·L-1范围内,“牡丹木槿”的最适IBA浓度在0—1000mg·L-1范围内,最适浓度不能确定,B错误;在该实验基础上可缩小IBA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IB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正确;嫩枝扦插后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极性运输(主动运输)运输到插条基部刺激生根,D错误。
9.答案:D
解析: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春夏季节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节,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在树干上形成了颜色较深的带,A正确;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B正确;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D错误。
10.答案:B
解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等;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含有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等。题述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A正确;光直射下种子能萌发可能与光谱、光直射量等能促进种子萌发有关,未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根据图中实验对比分析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理前是否进行光直射,C正确;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等,根据影响发芽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置前的光直射处理,Ⅴ组黑暗前有直射光照射,故图中Ⅴ组发芽率理论上是100%,D正确。
11.答案:D
解析:据表中数据,用赤霉素+生长素处理比单独用赤霉素或生长素处理促进作用更强,两者对茎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据表可知,与蒸馏水浸泡1h相比,蒸馏水浸泡9h后茎的长度更短,因此蒸馏水浸泡可能会降低茎自身原有激素的含量,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组实验中单独用生长素处理均比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弱,C正确;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第6组比第7组茎长度减少更多,可能与自身原有赤霉素含量下降更多,生长素含量下降较少有关,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因此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A错误; B、B组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12-4)=8,IAA单独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6-4)=2,所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4倍,B错误, C、GA3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促进茎芽生长的,C正确;
D、图2的数据表明,GA3和AA都是促进生长,但D组的生长效果明显低于A组,故IAA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脱落酸和DA-6都可以促进休眠,有协同作用,A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协调,B正确。2,4-D属于生长素类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除去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C正确。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D错误。
14.答案:ABC
解析:若a>b、c
解析: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c>a,d>b,A错误;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抑制根的生长,应大于10-8 mol/L,B错误;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而d点浓度高于b点,并且促进作用更强,因此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C正确;图中生长素在F~C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C~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D错误。
16.答案:ACD
解析:为避免芽数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每组应设置等量的插条数并保留相同数量的芽,A正确;浸泡法是指将10组插条基部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一定时间,然后取出抨插枝条,在别处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和记录生根情况,B错误;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11×10-6mol/L和12×10-6mol/L的2,4-D溶液处理后,生根数少于对照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C正确;带芽的月季插条本身能产生生长素等植物激素,未用2,4-D处理的月季插条也能生根,可能是月季插条的内源植物激素起作用的结果,D正确。
17.答案:CD
解析:A、可使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长,使用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
B、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从而提高产量,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B错误;
C、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萌发,在玉米穗发芽时喷洒适量的脱落酸类似物可以抑制其萌发, C正确;
D、合理施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缩短细胞周期,从而达到提高葡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的目的,D正确。故选CD。
18.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植物能够对光产生反应,表明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就是其中的一种,A正确;比较短日照植物②与③组可以看出,相同光照时长②组开花,③组不开花,表明控制短日照植物开花的不是日照长度,因为③组黑暗处理中有一段闪光处理,使长时间的黑暗变为两段短时间的黑暗,再与①②组的结果比较,说明连续处于黑暗的时长可能才是控制短日照植物开花的原因,B、C正确;根据已有的事实推断,短日照植物的开花与连续夜长长于临界暗期有关,则长日照植物的开花可能与连续夜长短于临界暗期有关,⑥组的长夜长被闪光中断成为不连续短夜长,可推测长日照植物可能开花,D错误。
19.答案:(1) ①. 根的向地性 ②. 极性运输
(2)d、b (3)不能
(4) ①. z>c
②. 去除顶芽
(5)光敏色素
解析:(1)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浓度低,向地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该激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该激素在幼嫩组织中从合成部位到作用部位的运输属于非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由图甲分析可知,NP两个点,随若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1cm所需时间变长,这说明生长素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而MQ两个点,随若生长素的浓度增加,生长lcm所需时间变短,说明生长素对其生长且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大于茎,则NP两个点的曲线代表根的生长曲线,MQ两个的曲线代表茎的生长曲线,故图甲中的M、 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图乙中的a、c、 d、b。
(3)植物生长素似物可以刺激子房产生无子果实,在蚕豆植物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α-萘乙酸,可以获得无子果实,而种蚕豆的目的是收获种子,因此上述操作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从而表现为顶端优势,所以,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z>c(或C点右侧浓度)起抑制作用。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
(5)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烟草种子萌发过程能感受光信号,因为该植物具有光敏色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0.答案:(1)信号
(2)抑制植物体内ABA的合成
(3)①光照的有、无光受体的有无ABA的浓度
②黑暗
③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都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植株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
(4)在光照条件下,光敏色素蛋白感受光信号转变成有活性的Pfr形式,Pfr降低了水稻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或降低了ABA的浓度),而突变体中缺乏有活性的光敏色素蛋白,所以对ABA更为敏感
解析:(1)光可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蛋白)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2)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体内ABA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推测光可能抑制植物体内ABA的合成。
(3)①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光照的有无、光受体的有无、ABA的浓度。②实验结果表明,与光照条件相比,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受ABA浓度变化的影响更大,故推测黑暗条件下,种子对ABA处理更为敏感。③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其依据是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都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植株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
(4)据研究表明,光敏色素蛋白有两种形式:无活性的Pr形式和有活性的Pfr形式。黑暗条件下以Pr形式存在,光照会促进Pr转化为Pfr。结合实验结果,推测光照条件下突变体相对于野生型对ABA的作用更敏感的机理为:在光照条件下,光敏色素蛋白感受光信号转变成有活性的Pfr形式,Pfr降低了水稻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或降低了ABA的浓度),而突变体中缺乏有活性的光敏色素蛋白,所以对ABA更为敏感。
21.答案:(1)生长素和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4)协同(共同);抑制(延缓)
(5)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
解析:(1)据分析可知,在细胞伸长过程中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明显上升,故占主导作用的激素是生长素和赤霉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明显提升的激素是乙烯和脱落酸,其中乙烯的作用更明显。
(2)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3)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大类激素是乙烯。乙烯是一种气体类激素,分布很广,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等。
(4)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故两者可以协同促进细胞的生长。成熟叶中含有较多脱落酸,而几乎不含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促进细胞衰老,可推测细胞分裂素有抑制细胞的衰老,在幼嫩的叶片中相对较多。
(5)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细胞产生更多的乙烯,而乙烯含量增加会抑制细胞的生长,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4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习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4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习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3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3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练习(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3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习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第3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习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