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
《一棵小桃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棵小桃树》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为主,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抗争的顽强精神。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成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借助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与理想。文中对小桃树“没出息”的描写不但详细又充满感情,对于这类文章,首先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体验的,然后学习怎样描写。虽然本文是自读课,却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因此还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方法。可以利用本文的旁批来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学生对成长的理解与感悟。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阅读教学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粗读、细读、研读等阅读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已能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分析等方式,剖析重点语句,感知文章主题。但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仍存在“一望而知”粗浅阅读的问题,疏于体悟,也尚未提升到深入鉴赏,深刻体会情感的高度上来。因此,对于这篇自读课文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批注来把握内容、品析语言、明确写作特色,从而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提高自读,自学能力。 三、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环节设计,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评价能力、思辨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2.自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梳理行文思路。五、教学重难点了解主要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组宏观景物图片并用学生熟知的诗句描绘,引出本文“一棵小桃树”。 设计意图:由一组诗句所展现的种种大景观与一棵“小”桃树形成对比,启迪学生思考,进入新课学习。(二)课前积累 1. 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代表作:《商州》《浮躁》《白夜》《秦腔》《古炉》。2.字音字形 褪tuì 忏悔chàn huǐ 孱头càn 矜持jīn 执着zhí zhuó 猥琐 wěi 颤抖 chàn 渺小miǎo 幼稚zhì 赤裸luǒ3.词语积累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垂垂暮老: 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祸不单行: 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三)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师:指导学生具体概括文中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情感)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行文思路。(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文中过渡语句,理清行文思路。)设计意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基础情感,理清行文思路,进行整体感知。 (四)课后作业 拓展阅读:贾平凹《自传》,充分了解作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检查预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前课,合作探究,比较阅读,写法小结,拓展延伸,本课小结,随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一棵小桃树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