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达标测试
展开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质量检测习题一、选择题1.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行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下列机构的设置,能体现清朝制度创新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是( ) A.八股取士 B.分化相权 C.设立厂卫机构 D.设立军机处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A.加强中外交往 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C.加强君主集权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清朝大臣胡中藻竟被杀,这件事属于(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的共同目的是( )A.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C.加强思想控制 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7.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 )A.开放政策 B.专制政策 C.八股取土 D.焚书坑儒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他指出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 是( )A.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 B.外国商品不如中国C.维护清朝的统治 D.清朝的物产丰富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①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②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③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④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C.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二、非选择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和 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二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 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清朝时一位文人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1)分析材料一,“我朝”指的是哪一朝代?此朝代在官制的设置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分析材料二,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朝推行了什么措施?分析材料三,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控制人们的思想?有什么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对君权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 10 余年,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贞观后期, 他携带大量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居长安专心译经、讲学。材料二 东南亚一些地区,甚至连建造寺庙的砖瓦、琉璃都是由郑和船队运来的。同时,郑和船队还与各地官方和民间开展互通有无的货物交易。中国输出瓷器、丝绸、茶叶、金属制品等,换回珠宝、香料、药材、 珍稀动物等。材料三 1792 年,……(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带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中,有十几件是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产品。……但在清朝官员看来,这些朝贡的礼品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乾隆帝……称“天朝物产丰盈,无 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开放天津等为口岸,实行自由贸易的建议。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材料二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二回答,郑和船队的活动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三表明当时的清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上述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 D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 D 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军机处是清朝时新设立的机构。故选择 D 项。答案 D 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的设 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选 D。答案 C 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力空 前提高。清代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综上分析可知选 C。答案 D 清朝大兴文字狱,胡中藻被杀就缘于此。故选择 D。答案 C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明朝实行“八股取士”,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也加强了思想控制;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都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故选 B。答案 C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遭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 D 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清政府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答案 B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没能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而且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文 化的机会,使中国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故选 B。答案 D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选项可以判断出,A、B、C 三项属于史实陈述,D 项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故选择 D 项。二、非选择题答案 (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2)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 露个人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作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罢丞相”可知,“我朝”指的是明朝,变化 是废除了丞相制度。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八股文”可知,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朝推行的措施 是八股取士。第(3)问,阅读材料三可知,采取的控制人们思想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其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4)问,综合分析可知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 (1)玄奘。(2)明朝。促进了明朝(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及友好往来。(3)闭关锁国政策。(4)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到天竺取经”即可得知“他”是玄奘。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郑和 船队”可知,这一史实发生在明朝;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回答即可。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开放天津等为口岸……的建议”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第(4) 问,“变化”为由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综合训练题,共7页。
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练习: 这是一份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练习,共6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