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文6》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文6》教案,共33页。
第七单元·奇妙的想象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既有经典古诗,又有生动的童话故事,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借助本单元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在积累字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在想象中续编故事,能逐步领会到想象之美。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同时,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不出声,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
文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写出了山寺中楼阁的高大雄伟,《敕勒歌》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两首古诗。
2课时
雾在哪里
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云雾笼罩下的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
2课时
雪孩子
本课讲述了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雪孩子。
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七
识字加油站
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12个词语,识记9个生字。
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积累民谣《数九歌》;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
2课时
字词句运用
复习部首查字法。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
写话
看图写话,借助给出的有趣、生动的图片,想象猫和老鼠之间发生的故事,从而激发写话兴趣。
展示台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改错本,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日积月累
学习《数九歌》,从中体会天气的变化,提高阅读能力。
我爱阅读
学习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
19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难点)
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3.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一、了解作者,领悟题意
1.复习旧知,引出作者。
导语:同学们,你们会背《静夜思》这首诗吗?(齐背)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指名介绍李白,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3.导入新课,板书诗题。
过渡:李白曾望月抒怀,写下《静夜思》。他也曾在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登临山寺,写下另一首令人惊叹的作品,那就是《夜宿山寺》。
4.简笔画解诗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山寺,同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感受山寺的气势吧!(师生齐读题目,教师指导读准生字)
二、初读古诗,感知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是否都读准了。
3.出示古诗及朗读节奏,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1)出示“危楼”。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三、观察示范,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教师范读。随后学生齐读,教师指名认读。
2.指导组词来加强识字。
3.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反馈评价。
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随文识字,品读古诗
(一)学习第一句:危楼高百尺。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危”字。
(1)(课件出示“危”的小篆)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危”就是“高”的意思。
(2)出示载有危险易爆物品的车上标注“危”字的图、加油站中带有“危”字的图、路标上带有“危”字的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出示字典中“危”字的三种解释:①不安全,跟“安”相对。②损害。③高的,陡的。引导学生从三个义项中找出“危”在诗中的解释。“危楼”是高楼的意思,“危”在这里就是“高的,陡的”的意思。(教师在寺庙的后面画上楼的简笔画)
2.理解诗句。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山上寺院的楼很高。
(2)理解手法。“高百尺”并不是说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百尺”是虚指,形容楼很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李白的很多诗句都运用了这样的手法,你们读过的有哪些?(相机出示诗句)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再读诗句。想象楼极高、夜色朦胧的画面,读好诗句,将“高”字读得响亮一些。
(二)学习第二句:手可摘星辰。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楼上,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看看诗人李白的想法吧。
1.学习“辰”。
(1)理解“星辰”。“星辰”就是天上星星的总称。
(2)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辰”:晨-日=辰。
(3)用组词的方法来巩固识记“辰”:生辰、诞辰、星辰、辰时、良辰美景。
2.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地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3.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置身山顶高楼,星光满天,一伸手就可摘星的画面,并说一说对诗意的理解。
4.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带着惊喜的心情来读。
(三)学习第三、四句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过渡:大诗人李白站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本该高声吟诵一首,可是他却说“不敢”,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讨论第三、四句。
(1)理解诗意: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2)引导学生质疑:李白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呢?
(3)引导学生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古诗。
2.学习生字“恐”“惊”。
恐,上面的声旁提示读音,下面的形旁表示与心情有关。惊,左边表形,右边表声。这两个字都与心情有关,它们还可以组成词语“惊恐”。
3.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象。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很近。由“不敢”“恐惊”,我们可以感受到“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进一步突出楼之高。)
4.引导学生质疑:天上真的有神仙吗?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5.指名朗读。
朗读指导: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天上人”呢?读时要轻一些、慢一些,还可以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
五、熟读成诵,作业设计
1.教师描述画面,学生认真倾听,说出对应诗句。
预设:(1)师:夜里住在寺庙中,发现了一座高耸的藏经楼,诗人又惊又叹,登上高楼,仰望星空,似乎伸手就能摘到星辰,这真是——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师:夜空如此美丽,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唯恐惊动了住在天上的神仙。这真是——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结合板书中的简笔画,师生配乐合作读、表演读,进一步感悟、理解诗意。
朗读指导:注意体会诗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摘星辰”的动作、“不敢、恐”的心理是重点。
3.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
4.拓展阅读。搜集李白其他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学习“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字。
2.朗读并背诵《敕勒歌》,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品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展示关于草原风光的图片。
导语: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的确,碧蓝的天空,如茵的草地,成群的牛羊,这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北朝曾有人用27个字描写了一幅草原美景。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2.出示课题,简介作品。
《敕勒歌》 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
3.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动画,学生认真听,注意朗读的停顿、重音,感受古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指导读好节奏,范读。
3.课件出示带会认字的词语,学生认读。
(1)指名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2)教师重点强调:“似、苍”的读音是平舌音;“笼”在本课的读音是三声;最后一句中的“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àn。
4.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断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6.学生朗读后汇报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三、指导书写,背诵积累
1.出示本诗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习写字。
3.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4.指导当堂背诵。自行背诵,男生、女生背诵,指名背诵。
5.播放歌曲《敕勒歌》,在美妙的音乐中加强记忆。
四、品读诗句,感受意境
1.课件出示图片: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白色的蒙古包。
(1)看图想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对照画面再读古诗,思考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
2.课件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1)简介:敕勒川是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位于阴山脚下。“川”是平地的意思。
(2)提问:读“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方,而且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的印象。
3.课件出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教师指名读,再全班齐读,想象画面。
(2)出示蒙古包和蒙古包形状的蓝天图,对比感受“天似穹庐”的含义。
明确:“穹庐”指的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即蒙古包。“四野”指原野。这些房子屋顶的形状像蒸笼的盖儿,而天空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正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学生发挥想象并畅谈:天除了像“穹庐”,还像什么呢?
(4)小组讨论:什么是“笼盖四野”?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笼盖四野”这样的情景吗?
(5)谈感受:诗句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天空辽远、草原宽阔,天际与草原相接,浑然一体,让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诗人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天空,写出了牧民对家园的热爱。
4.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一边读诗句一边想象画面。
①画一画:画出诗句中出现的景物。
②说一说: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和谐吗?
(2)学习“天苍苍,野茫茫”。
①理解“苍苍、茫茫”。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这两个词语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
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学生看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原带给自己的感觉。
(3)学习“风吹草低见牛羊”。
①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闭眼想象,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②理解:为什么风吹草就低?为什么牛羊现?(大草原上生长着茂盛的牧草,比牛羊还高。当风吹过,牧草被吹弯了,在牧草中吃草的牛羊就显现出来了。)
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个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更增添了大草原的壮美。
5.思考: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明确:“见牛羊”暗示了人的存在。作者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6.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诗,加强记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我以读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采用诵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悟诗句的优美。
1.将识字、学词、理解词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生字“危”时,我通过讲述“危”的字理来帮助学生牢记字形,然后出示“危”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让学生理解了“危”在诗句中的意思是“高的,陡的”,加深记忆。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读诗句、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两首古诗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想象。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在想象画面中渐渐感悟到古诗的意境。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学生想象自己仿佛一抬头就看到星星在眼前眨着眼睛,一伸手就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更是想象到了碧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着肥肥壮壮的牛羊。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正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再现。
3.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我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词句时,我通过图片介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将写字训练落到实处。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讲解书写要点,如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使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掌握书写要领,提高书写质量。我还通过报听写,让学生牢固掌握会写字。
20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重点)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的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难点)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4个字。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一自然现象,相机出示山川、树林雾气弥漫的图片。
满天满地似白烟,不熏不呛性子绵。风儿吹来轻轻飘,太阳一晒就不见。
2.板书并识记生字“雾”。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2)教师小结:带有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哪里”带有疑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随文识字,整体把握
1.看动画,听教师范读:故事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词。
3.识记会认字。
(1)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再进行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说“湖岸”,河的两边叫“两岸”。
(2)学习生字“暗”。指名读,再引导学生观察日字旁,理解没有太阳就“暗”,有了太阳就“明”,知道“暗”与“明”是一组反义词。
(3)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组的词最多。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进而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5.学生认读会认字,全班齐读。
三、观察探究,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字“于、论、岸、屋”。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笔顺。
2.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后,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各写两遍。要求做到书写正确、端正。
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雾”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点几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
3.在文中圈画出雾自言自语的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2)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3)交流并填空: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课堂所学,点拨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雾,还知道雾很淘气,藏起了很多东西。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会了“于、岸、论、屋”等字的书写,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真是太棒了!
2.把《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2.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含会认、会写字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巩固。
2.回顾课文:雾把什么都藏起来了?引导学生用“雾真淘气啊,把……藏了起来”的句式说一说雾来时的景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第3~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重点语句并指导朗读理解。
(1)预设句一: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①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大雾中大海的景色,说说是什么样子的。
②想象情景:被藏起来的事物,由海水到船只,再到蓝色的远方,几乎涵盖了海面上的所有景物,再与“都看不见了”相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整片大海被浓雾笼罩的情景。
(2)预设句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①教师引读,学生自主理解“霎时”的意思,给“霎时”找近义词。(立刻、瞬间。)
②说一说生活中雾藏万物的情景。
③比较预设句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3)预设句三: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大雾遮蔽了一切,更令人感受到大雾笼罩万物的神奇。)
②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读。
2.运用下列句式练习说话。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 。
(1)出示云雾弥漫的小院、树林、学校图,启发谈话:同学们,淘气的雾孩子又来到了小院、树林、学校的上空,他把谁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说一说。
(2)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3.读第7、8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
(1)出示生字“躲”,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2)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分角色读好设问句。
①用横线画出第7自然段的问句。
②从第8自然段找到问题的答案。
4.读第9、10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理解填空。注意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意思是“和”。
(2)理解“悠闲”,读一读,演一演,体会拟人手法的妙用,并模仿这样的表达想象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朗读时,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5.思考: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给出科学解释。
6.学生畅谈: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你眼中的雾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不久、散步、一切。
齐读词语,还可选一两个词语造句;观察生字“久、散、步、切”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
2.教师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如本课出现的“久”和“于”。教“散”“步”时,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3.学生在田字格中先描红,再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优秀书写,师生共评,学生再练写。
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介绍资料,拓展延伸
1.搜集雾的资料,了解更多雾的科学知识。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雾霾的危害,办一期关于“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手抄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重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识字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与生字见面。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要好于单字的认读,由词语到单字,再到读句子,反复出现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2.通过归纳整理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创造语言表达运用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它们藏起来之后的景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简单了解雾的形成原因,解决了题目“雾在哪里”在学生心中留下的疑问,丰富学生的认知。
3.在写字教学中,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再通过书空、描红、练写、评议、听写,巩固识字成果。
21 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添、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重点)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重点)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难点)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重点)
1.认读“添、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旺、浑、赶、候”5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雪绒花》,展示雪景和雪地里学生活动图,请学生说说下雪后最想做的事。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来,随着音乐,我们去感受下雪后的快乐吧。(学生听音乐,自由表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这里面有一个可爱的雪孩子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多读几遍,再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同桌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随机指导。
2.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指导重点生字的认读。
①归类识字:“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吃、烫、终”是后鼻音,三点水旁的字有“添、渐、浑、淋、激”。
②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3)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渐渐—逐渐、慢慢”“浑身—全身、周身”等。
②字理识字。如“柴、烫、灭”,通过字理溯源知道其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识记。
③联系生活或具体的语境识字。
④猜谜语识字。“烫”——火上煮汤碰不得;“柴”——此木常用来烧火。
(4)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巩固识字。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理解词意。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识记生字“旺”。(可运用加一加、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识记)
②理解“渐渐”。给“渐渐”找近义词,用“渐渐”造句。
(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①识记生字“冒”“终”。(可运用生字减一减、加一加,或是组词来理解、识记。)
②通过朗读,体会“终于”的意思。
4.学习默读课文。
第一步,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教师读第1~4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
第二步,请学生试着默读第5~8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教师观察后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第三步,默读第9~14自然段“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5.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读一读:下雪啦!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漂亮的 来陪小白兔, 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 , 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 。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唱、旺、浑、候”4个字。
(1)观察字形,说说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
(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
(3)教师范写“唱、旺、浑、候”几个字,学生书空。
2.出示“赶”字。
(1)观察字形说结构:“赶”字是半包围结构,“走”的捺要写得长些,托住“干”。
(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含有走之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横要与“走”的第二、三横穿插。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
4.投影讲评。
(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
(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5.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再读课文,了解由来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2.出示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练习朗读。
(1)指名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小白兔的话,要读出急切的心情,语速可稍快;兔妈妈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教师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交流。
(1)指导多音字读音:“空”在这里读kònɡ,可组词“空闲、空白”,另一个读音是kōnɡ,可组词“天空、空间、时空”。
(2)思考:这里的“小伙伴”指谁?(雪孩子。)
(3)指导朗读:小白兔把雪孩子当成自己的小伙伴,说明他非常喜欢雪孩子。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最后两句话。
4.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作业设计
1.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给其他小伙伴听,并开展口头组词比赛。
2.将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提示学生读时注意读好文中各个角色的话,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参与阅读、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你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跟同学说一说。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巩固生字新词,会写“旁、谁、汽”3个字。
2.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认读含会认字的词语,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比赛认读。
2.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雪孩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回忆第1~3自然段的内容。
导语: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么玩耍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孩子》。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默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句子,再和同桌交流,体会小白兔的心情。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汇报。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1)指导朗读:“跳舞、唱歌”稍重读,读出小白兔的高兴劲儿,语调轻快。
(2)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还能怎样玩?如果你是雪孩子,小白兔给你跳舞、唱歌,你会怎么想呢?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反馈予以肯定或点拨。
3.出示小白兔自言自语的话和木柴图片。
思考:人们常说“水火无情”,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把柴,而这时他是打算去睡觉的,这存在安全隐患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
(二)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危境。
过渡:屋子里真冷,小白兔添了柴,一会儿就睡着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后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去掉“渐渐”与原句比一比,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②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用“渐渐”说话。
(2)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①朗读指导:用着急、担心的语气读这两句话,语速稍快。“着”在此处应读zháo。
②男女生比赛读,其他学生评价。
③引导学生说“越烧越旺”这样的词语。
④引读:现在情况紧急,真是太危险了!所以这里有一个感叹号。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白兔这紧急的情况吧!学生齐读。
2.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注意语调变化。
(三)学习第7~9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可是小白兔睡得正香,对眼前的危险一点儿也不知道。请同学们默读第7~9自然段,思考:看到自己的朋友小白兔有危险,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着急。)
1.抓住语言体会“着急”。(用横线画出描写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预设1: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火了?学生汇报“冒出黑烟”,认读。
(2)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雪孩子,看着那冒出的黑烟,蹿出的火星,你会怎样喊?读一读雪孩子的呼喊吧!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就能把雪孩子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3)朗读训练: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
(3)教师引读,指名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情。
(4)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2.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波浪线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
预设1: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1)学生做动作理解“奔去”。
(2)把写雪孩子动作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奔、冲、冒、找哇找哇、抱、跑),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他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
3.感受“善良、勇敢”。
(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雪孩子冲进火场救小白兔的片段。
(2)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前半句用比较轻松的语气朗读,后半句要读出难过、伤心的语气。)
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冲进火海,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10~4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消失。
1.学习第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你能体会兔妈妈的心情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激动。)
(2)指导朗读,读好感叹句,读出兔妈妈的感激之情。
2.学习第12自然段。
(1)交流:这段话里,哪些是小动物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
(2)指导朗读:前半部分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后半部分读出小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3.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
(1)学生畅谈:雪孩子最后变成了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演示:雪遇高温化成水——水经太阳晒变成水汽——水汽升到空中集成云。
(3)课件出示下列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哪个好?为什么?
明确:每组的第二个句子更好。第一组第二句突出了水汽很轻,第二组第二句强调了白云的美。
(4)朗读指导:“很轻很轻的水汽”要用伤心的语气来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被火烤化了,小白兔感到很伤心。“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表达的好处。
4.想象:看到雪孩子变成白云,小白兔会想些什么呢?
5.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师: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陪小白兔一起玩耍,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多么无私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化成了水,变成了云。让我们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敬佩之情自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旁边、是谁、水汽。读准字音,熟读词语。
(1)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熟悉字的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示范指导书写。
2.指导书写“旁、谁、汽”三个生字。
(1)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3.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组员之间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们摘抄在本子上。
2.再读课文,合作探讨。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喜欢雪孩子吗?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雪孩子还会再回来吗?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本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生字新词时,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识字,注重识用结合。由读词到学字,再把生字送到课文中读文,有针对性地指导生字较多、较难读的句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进行适当的提示,降低概括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合理想象。我把教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由初读入情到读中生情再到想中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体会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的快乐;想象小白兔家着火时的危险情况,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体会雪孩子的勇敢。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3.提供多样表达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雪孩子的无私感动着小白兔,美好的童话故事感动着我们。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摘抄喜欢的词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理念。学生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滩、椰、壳”等9个生字;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
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
2.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强调独体字的查字方法。
3.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
用一两个词语。
4.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
5.认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根据画面合理想象,能够写几句完整的话。
6.积累、背诵《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7.喜欢阅读,逐渐掌握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
1.认识“滩、椰、壳”等9个生字,会读“海滩”等12个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积累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
2.掌握独体字的查字典方法。
3.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4.根据画面合理想象,能写几句完整的话。
一、识字加油站
导语:(出示海滩、沙漠、高原、悬崖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大自然有迷人的沙滩,有无边的沙漠,还有令人向往的高原和带有神秘感的悬崖,让我们好好地欣赏一番吧!
1.课件出示四组词语并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指导。
2.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3.出示相应的词语图片,交流识记方法。
(1)加一加:氵+难=滩 木+耶=椰
(2)换一换:摸一漠、骏—峻。
(3)字源字理识字:崖。
4.观察这12个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每组第一个词交代典型地貌(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第二个词是该地貌代表性的植物(椰树、胡杨、雪莲、青松),第三个词是该地貌代表性的动物(贝壳、骆驼、骏马、雄鹰)。
5.对号入座,巩固识字。
(1)词语图片对对碰。读词语,把词语贴在相应的图片下。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6.联系生活经验,介绍自己了解的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的独特自然风光。
二、字词句运用
1.学习查字典。
(1)师生一起复习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2)出示“亏、申、丹”三个字,边查边按照“部首、部首页码、除去部首有几画、字的页码、读音、组词”的要求把表格填写完整,比比谁最快查完。
(3)交流:独体字“亏、申、丹”的部首分别是“一、丨、丿”。
小结:查找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
(4)教师再出示几个独体字(皮、年、龙、业),学生进行查字典竞赛,师生评选出查得最快最准的学生,评为“查字典小能手”。
2.学习描写天气景象的四字词语。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这8个四字词语描写了云雾、风雨、冰雪、雷电等天气现象。
(2)出示这8个四字词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景。
3.学习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有趣。
(1)先读读题目要求,再读读这两个句子,试着和同桌说说句子有趣在哪里。
(2)全班交流。第一句,着重从雾自问自答的语言中体会有趣;第二句,从风擦汗、滚走圆帽子等一系列淘气乃至有点恶作剧的动作中体会有趣。
小结:这两个句子把雾、风都当作孩子来写,用上奇特的想象,让雾散、刮风等普通的天气现象变得有趣起来。我们今后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手法,让表达生动有趣。
(3)学生仿照这两个句子也来说一说有趣的句子。
三、写话
1.观察图画,同桌之间自由交流由图片所得到的信息,弄清图意。
(1)(课件出示写话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老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此时的表情,体会它紧张、害怕的心情。
(2)电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观察猫的脸部表情,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3)大胆地发挥想象,猜测小老鼠和猫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
(4)补充出示故事开头,请学生把这段话说完整: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
(5)同桌互说,提提建议,然后自己写话。注意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2.写话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指导修改。
3.把自己写的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1.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2.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3.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激发阅读绕口令的兴趣。
一、展示台
1.第一关:错别字大会诊。 (出示将“展示台”第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换成错别字)
(1)指名说这些字错在哪儿,教师订正。
(2)学生齐读订正后的词语,也可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
2.第二关:找不同。(出示第二组词语)
(1)独立读第二组词语,仔细观察加点字,对比加点字不同的地方。
(2)全班汇报,指名说加点字的不同之处。
明确:“纸”和“低”偏旁部首不同,“低”字右边还多一点;“士”和“土”是两横的长短不同;“今”比“令”少一点。
(3)齐读词语。
3.第三关:同音字大较量。(出示第三组词语)
(1)学生交流,发现加点字的特点,说说自己如何区分这些同音字。
(2)指导练习,通过语境了解字的用法。
(3)小练习:选字填空。
早上,老师( )着一群穿( )整齐的少先队员做早操。(带、戴)
请你坐( )椅子上,( )把这道数学题检查一遍。(在、再)
你可不可( )把这首( )经学过的古诗背下来?(以、已)
4.第四关:形近字大比较。(出示第四组词语)
(1)自由读,边读边想想加点字的区别。
(2)引导学生组词区分形近字。
5.各小组展示课前分工搜集的易写错的字词,说说自己辨字形、明字义的一些“妙招”。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数九歌》及观看视频,教师简单介绍“数九”的含义。
(1)明确“数”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ǔ,另一个读音是shù,可组词“数目、数字”。
(2)“数九”的含义: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十个“九”,刚好90天。
(3)介绍《数九歌》。
2.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教师范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节奏的变化,再通过边拍手边诵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欣赏歌曲《数九歌》等方法,熟读成诵。
3.结合日常观察到的气候变化说说民谣的意思。
一九二九时,天气转冷,手会感到寒冷,一般不出现在外;三九四九时,河面结冰,可供人行走;五九六九时,大地渐渐回春,柳树发芽,人们可在河边观赏柳枝;七九时,天气渐暖,冰消雪融;八九时,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九九之后再过一九,就到了春耕之时,田间地头,耕牛开始劳作了。
4.学生再读《数九歌》,接着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
三、我爱阅读
1.了解《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是一首绕口令,它把两个发音相近的字“鸭”和“霞”集中在一起,组成了简单、有趣、带有语韵的句子,读起来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2.图文对照。
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想象绕口令描写的有趣情景,结合图片,再互相交流各自对内容的了解,然后通过有节奏、快速的朗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3.内容理解。
五彩霞在天空中,麻花鸭在水里,麻花鸭怎么“游进”了五彩霞,五彩霞怎么又“网住”了麻花鸭呢?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重点指导读准“麻花鸭”和“五彩霞”,全班赛读。
要求: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通句子,三要读出喜爱之情,四要读出绕口令的节奏。
5.搜集其他有趣的绕口令,和全班同学交流着读一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四、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将《数九歌》《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七单元·奇妙的想象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既有经典古诗,又有生动的童话故事,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借助本单元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在积累字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在想象中续编故事,能逐步领会到想象之美。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同时,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不出声,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
文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写出了山寺中楼阁的高大雄伟,《敕勒歌》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两首古诗。
2课时
雾在哪里
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云雾笼罩下的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
2课时
雪孩子
本课讲述了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雪孩子。
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七
识字加油站
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12个词语,识记9个生字。
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积累民谣《数九歌》;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
2课时
字词句运用
复习部首查字法。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
写话
看图写话,借助给出的有趣、生动的图片,想象猫和老鼠之间发生的故事,从而激发写话兴趣。
展示台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改错本,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日积月累
学习《数九歌》,从中体会天气的变化,提高阅读能力。
我爱阅读
学习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
19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难点)
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3.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一、了解作者,领悟题意
1.复习旧知,引出作者。
导语:同学们,你们会背《静夜思》这首诗吗?(齐背)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指名介绍李白,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3.导入新课,板书诗题。
过渡:李白曾望月抒怀,写下《静夜思》。他也曾在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登临山寺,写下另一首令人惊叹的作品,那就是《夜宿山寺》。
4.简笔画解诗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山寺,同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感受山寺的气势吧!(师生齐读题目,教师指导读准生字)
二、初读古诗,感知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是否都读准了。
3.出示古诗及朗读节奏,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1)出示“危楼”。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三、观察示范,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教师范读。随后学生齐读,教师指名认读。
2.指导组词来加强识字。
3.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反馈评价。
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随文识字,品读古诗
(一)学习第一句:危楼高百尺。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危”字。
(1)(课件出示“危”的小篆)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危”就是“高”的意思。
(2)出示载有危险易爆物品的车上标注“危”字的图、加油站中带有“危”字的图、路标上带有“危”字的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出示字典中“危”字的三种解释:①不安全,跟“安”相对。②损害。③高的,陡的。引导学生从三个义项中找出“危”在诗中的解释。“危楼”是高楼的意思,“危”在这里就是“高的,陡的”的意思。(教师在寺庙的后面画上楼的简笔画)
2.理解诗句。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山上寺院的楼很高。
(2)理解手法。“高百尺”并不是说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百尺”是虚指,形容楼很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李白的很多诗句都运用了这样的手法,你们读过的有哪些?(相机出示诗句)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再读诗句。想象楼极高、夜色朦胧的画面,读好诗句,将“高”字读得响亮一些。
(二)学习第二句:手可摘星辰。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楼上,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看看诗人李白的想法吧。
1.学习“辰”。
(1)理解“星辰”。“星辰”就是天上星星的总称。
(2)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辰”:晨-日=辰。
(3)用组词的方法来巩固识记“辰”:生辰、诞辰、星辰、辰时、良辰美景。
2.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地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3.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置身山顶高楼,星光满天,一伸手就可摘星的画面,并说一说对诗意的理解。
4.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带着惊喜的心情来读。
(三)学习第三、四句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过渡:大诗人李白站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本该高声吟诵一首,可是他却说“不敢”,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讨论第三、四句。
(1)理解诗意: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2)引导学生质疑:李白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呢?
(3)引导学生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古诗。
2.学习生字“恐”“惊”。
恐,上面的声旁提示读音,下面的形旁表示与心情有关。惊,左边表形,右边表声。这两个字都与心情有关,它们还可以组成词语“惊恐”。
3.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象。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很近。由“不敢”“恐惊”,我们可以感受到“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进一步突出楼之高。)
4.引导学生质疑:天上真的有神仙吗?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5.指名朗读。
朗读指导: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天上人”呢?读时要轻一些、慢一些,还可以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
五、熟读成诵,作业设计
1.教师描述画面,学生认真倾听,说出对应诗句。
预设:(1)师:夜里住在寺庙中,发现了一座高耸的藏经楼,诗人又惊又叹,登上高楼,仰望星空,似乎伸手就能摘到星辰,这真是——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师:夜空如此美丽,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唯恐惊动了住在天上的神仙。这真是——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结合板书中的简笔画,师生配乐合作读、表演读,进一步感悟、理解诗意。
朗读指导:注意体会诗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摘星辰”的动作、“不敢、恐”的心理是重点。
3.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
4.拓展阅读。搜集李白其他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学习“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字。
2.朗读并背诵《敕勒歌》,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品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展示关于草原风光的图片。
导语: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的确,碧蓝的天空,如茵的草地,成群的牛羊,这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北朝曾有人用27个字描写了一幅草原美景。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2.出示课题,简介作品。
《敕勒歌》 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
3.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动画,学生认真听,注意朗读的停顿、重音,感受古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指导读好节奏,范读。
3.课件出示带会认字的词语,学生认读。
(1)指名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2)教师重点强调:“似、苍”的读音是平舌音;“笼”在本课的读音是三声;最后一句中的“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àn。
4.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断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6.学生朗读后汇报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三、指导书写,背诵积累
1.出示本诗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习写字。
3.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4.指导当堂背诵。自行背诵,男生、女生背诵,指名背诵。
5.播放歌曲《敕勒歌》,在美妙的音乐中加强记忆。
四、品读诗句,感受意境
1.课件出示图片: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白色的蒙古包。
(1)看图想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对照画面再读古诗,思考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
2.课件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1)简介:敕勒川是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位于阴山脚下。“川”是平地的意思。
(2)提问:读“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方,而且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的印象。
3.课件出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教师指名读,再全班齐读,想象画面。
(2)出示蒙古包和蒙古包形状的蓝天图,对比感受“天似穹庐”的含义。
明确:“穹庐”指的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即蒙古包。“四野”指原野。这些房子屋顶的形状像蒸笼的盖儿,而天空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正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学生发挥想象并畅谈:天除了像“穹庐”,还像什么呢?
(4)小组讨论:什么是“笼盖四野”?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笼盖四野”这样的情景吗?
(5)谈感受:诗句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天空辽远、草原宽阔,天际与草原相接,浑然一体,让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诗人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天空,写出了牧民对家园的热爱。
4.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一边读诗句一边想象画面。
①画一画:画出诗句中出现的景物。
②说一说: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和谐吗?
(2)学习“天苍苍,野茫茫”。
①理解“苍苍、茫茫”。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这两个词语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
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学生看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原带给自己的感觉。
(3)学习“风吹草低见牛羊”。
①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闭眼想象,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②理解:为什么风吹草就低?为什么牛羊现?(大草原上生长着茂盛的牧草,比牛羊还高。当风吹过,牧草被吹弯了,在牧草中吃草的牛羊就显现出来了。)
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个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更增添了大草原的壮美。
5.思考: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明确:“见牛羊”暗示了人的存在。作者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6.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诗,加强记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我以读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采用诵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悟诗句的优美。
1.将识字、学词、理解词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生字“危”时,我通过讲述“危”的字理来帮助学生牢记字形,然后出示“危”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让学生理解了“危”在诗句中的意思是“高的,陡的”,加深记忆。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读诗句、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两首古诗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想象。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在想象画面中渐渐感悟到古诗的意境。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学生想象自己仿佛一抬头就看到星星在眼前眨着眼睛,一伸手就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更是想象到了碧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着肥肥壮壮的牛羊。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正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再现。
3.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我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词句时,我通过图片介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将写字训练落到实处。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讲解书写要点,如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使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掌握书写要领,提高书写质量。我还通过报听写,让学生牢固掌握会写字。
20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重点)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的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难点)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4个字。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一自然现象,相机出示山川、树林雾气弥漫的图片。
满天满地似白烟,不熏不呛性子绵。风儿吹来轻轻飘,太阳一晒就不见。
2.板书并识记生字“雾”。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2)教师小结:带有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哪里”带有疑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随文识字,整体把握
1.看动画,听教师范读:故事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词。
3.识记会认字。
(1)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再进行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说“湖岸”,河的两边叫“两岸”。
(2)学习生字“暗”。指名读,再引导学生观察日字旁,理解没有太阳就“暗”,有了太阳就“明”,知道“暗”与“明”是一组反义词。
(3)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组的词最多。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进而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5.学生认读会认字,全班齐读。
三、观察探究,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字“于、论、岸、屋”。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笔顺。
2.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后,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各写两遍。要求做到书写正确、端正。
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雾”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点几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
3.在文中圈画出雾自言自语的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2)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3)交流并填空: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课堂所学,点拨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雾,还知道雾很淘气,藏起了很多东西。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会了“于、岸、论、屋”等字的书写,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真是太棒了!
2.把《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2.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含会认、会写字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巩固。
2.回顾课文:雾把什么都藏起来了?引导学生用“雾真淘气啊,把……藏了起来”的句式说一说雾来时的景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第3~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重点语句并指导朗读理解。
(1)预设句一: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①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大雾中大海的景色,说说是什么样子的。
②想象情景:被藏起来的事物,由海水到船只,再到蓝色的远方,几乎涵盖了海面上的所有景物,再与“都看不见了”相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整片大海被浓雾笼罩的情景。
(2)预设句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①教师引读,学生自主理解“霎时”的意思,给“霎时”找近义词。(立刻、瞬间。)
②说一说生活中雾藏万物的情景。
③比较预设句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3)预设句三: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大雾遮蔽了一切,更令人感受到大雾笼罩万物的神奇。)
②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读。
2.运用下列句式练习说话。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 。
(1)出示云雾弥漫的小院、树林、学校图,启发谈话:同学们,淘气的雾孩子又来到了小院、树林、学校的上空,他把谁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说一说。
(2)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3.读第7、8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
(1)出示生字“躲”,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2)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分角色读好设问句。
①用横线画出第7自然段的问句。
②从第8自然段找到问题的答案。
4.读第9、10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理解填空。注意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意思是“和”。
(2)理解“悠闲”,读一读,演一演,体会拟人手法的妙用,并模仿这样的表达想象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朗读时,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5.思考: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给出科学解释。
6.学生畅谈: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你眼中的雾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不久、散步、一切。
齐读词语,还可选一两个词语造句;观察生字“久、散、步、切”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
2.教师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如本课出现的“久”和“于”。教“散”“步”时,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3.学生在田字格中先描红,再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优秀书写,师生共评,学生再练写。
4.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介绍资料,拓展延伸
1.搜集雾的资料,了解更多雾的科学知识。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雾霾的危害,办一期关于“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手抄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重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识字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与生字见面。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要好于单字的认读,由词语到单字,再到读句子,反复出现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2.通过归纳整理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创造语言表达运用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它们藏起来之后的景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简单了解雾的形成原因,解决了题目“雾在哪里”在学生心中留下的疑问,丰富学生的认知。
3.在写字教学中,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再通过书空、描红、练写、评议、听写,巩固识字成果。
21 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添、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重点)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重点)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难点)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重点)
1.认读“添、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旺、浑、赶、候”5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雪绒花》,展示雪景和雪地里学生活动图,请学生说说下雪后最想做的事。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来,随着音乐,我们去感受下雪后的快乐吧。(学生听音乐,自由表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这里面有一个可爱的雪孩子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多读几遍,再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同桌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随机指导。
2.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指导重点生字的认读。
①归类识字:“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吃、烫、终”是后鼻音,三点水旁的字有“添、渐、浑、淋、激”。
②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3)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渐渐—逐渐、慢慢”“浑身—全身、周身”等。
②字理识字。如“柴、烫、灭”,通过字理溯源知道其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识记。
③联系生活或具体的语境识字。
④猜谜语识字。“烫”——火上煮汤碰不得;“柴”——此木常用来烧火。
(4)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巩固识字。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理解词意。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识记生字“旺”。(可运用加一加、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识记)
②理解“渐渐”。给“渐渐”找近义词,用“渐渐”造句。
(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①识记生字“冒”“终”。(可运用生字减一减、加一加,或是组词来理解、识记。)
②通过朗读,体会“终于”的意思。
4.学习默读课文。
第一步,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教师读第1~4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
第二步,请学生试着默读第5~8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教师观察后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第三步,默读第9~14自然段“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5.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读一读:下雪啦!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漂亮的 来陪小白兔, 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 , 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 。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唱、旺、浑、候”4个字。
(1)观察字形,说说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
(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
(3)教师范写“唱、旺、浑、候”几个字,学生书空。
2.出示“赶”字。
(1)观察字形说结构:“赶”字是半包围结构,“走”的捺要写得长些,托住“干”。
(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含有走之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横要与“走”的第二、三横穿插。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
4.投影讲评。
(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
(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5.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再读课文,了解由来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2.出示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练习朗读。
(1)指名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小白兔的话,要读出急切的心情,语速可稍快;兔妈妈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教师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交流。
(1)指导多音字读音:“空”在这里读kònɡ,可组词“空闲、空白”,另一个读音是kōnɡ,可组词“天空、空间、时空”。
(2)思考:这里的“小伙伴”指谁?(雪孩子。)
(3)指导朗读:小白兔把雪孩子当成自己的小伙伴,说明他非常喜欢雪孩子。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最后两句话。
4.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作业设计
1.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给其他小伙伴听,并开展口头组词比赛。
2.将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提示学生读时注意读好文中各个角色的话,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参与阅读、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你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跟同学说一说。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巩固生字新词,会写“旁、谁、汽”3个字。
2.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认读含会认字的词语,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比赛认读。
2.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雪孩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回忆第1~3自然段的内容。
导语: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么玩耍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孩子》。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默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句子,再和同桌交流,体会小白兔的心情。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汇报。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1)指导朗读:“跳舞、唱歌”稍重读,读出小白兔的高兴劲儿,语调轻快。
(2)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还能怎样玩?如果你是雪孩子,小白兔给你跳舞、唱歌,你会怎么想呢?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反馈予以肯定或点拨。
3.出示小白兔自言自语的话和木柴图片。
思考:人们常说“水火无情”,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把柴,而这时他是打算去睡觉的,这存在安全隐患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
(二)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危境。
过渡:屋子里真冷,小白兔添了柴,一会儿就睡着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后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去掉“渐渐”与原句比一比,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②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用“渐渐”说话。
(2)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①朗读指导:用着急、担心的语气读这两句话,语速稍快。“着”在此处应读zháo。
②男女生比赛读,其他学生评价。
③引导学生说“越烧越旺”这样的词语。
④引读:现在情况紧急,真是太危险了!所以这里有一个感叹号。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白兔这紧急的情况吧!学生齐读。
2.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注意语调变化。
(三)学习第7~9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可是小白兔睡得正香,对眼前的危险一点儿也不知道。请同学们默读第7~9自然段,思考:看到自己的朋友小白兔有危险,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着急。)
1.抓住语言体会“着急”。(用横线画出描写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预设1: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火了?学生汇报“冒出黑烟”,认读。
(2)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雪孩子,看着那冒出的黑烟,蹿出的火星,你会怎样喊?读一读雪孩子的呼喊吧!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就能把雪孩子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3)朗读训练: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
(3)教师引读,指名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情。
(4)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2.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波浪线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
预设1: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1)学生做动作理解“奔去”。
(2)把写雪孩子动作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奔、冲、冒、找哇找哇、抱、跑),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他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
3.感受“善良、勇敢”。
(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雪孩子冲进火场救小白兔的片段。
(2)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前半句用比较轻松的语气朗读,后半句要读出难过、伤心的语气。)
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冲进火海,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10~4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消失。
1.学习第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你能体会兔妈妈的心情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激动。)
(2)指导朗读,读好感叹句,读出兔妈妈的感激之情。
2.学习第12自然段。
(1)交流:这段话里,哪些是小动物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
(2)指导朗读:前半部分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后半部分读出小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3.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
(1)学生畅谈:雪孩子最后变成了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演示:雪遇高温化成水——水经太阳晒变成水汽——水汽升到空中集成云。
(3)课件出示下列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哪个好?为什么?
明确:每组的第二个句子更好。第一组第二句突出了水汽很轻,第二组第二句强调了白云的美。
(4)朗读指导:“很轻很轻的水汽”要用伤心的语气来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被火烤化了,小白兔感到很伤心。“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表达的好处。
4.想象:看到雪孩子变成白云,小白兔会想些什么呢?
5.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师: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陪小白兔一起玩耍,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多么无私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化成了水,变成了云。让我们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敬佩之情自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旁边、是谁、水汽。读准字音,熟读词语。
(1)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熟悉字的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示范指导书写。
2.指导书写“旁、谁、汽”三个生字。
(1)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3.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组员之间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们摘抄在本子上。
2.再读课文,合作探讨。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喜欢雪孩子吗?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雪孩子还会再回来吗?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本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生字新词时,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识字,注重识用结合。由读词到学字,再把生字送到课文中读文,有针对性地指导生字较多、较难读的句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进行适当的提示,降低概括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合理想象。我把教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由初读入情到读中生情再到想中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体会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的快乐;想象小白兔家着火时的危险情况,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体会雪孩子的勇敢。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3.提供多样表达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雪孩子的无私感动着小白兔,美好的童话故事感动着我们。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摘抄喜欢的词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理念。学生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滩、椰、壳”等9个生字;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
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
2.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强调独体字的查字方法。
3.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
用一两个词语。
4.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
5.认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根据画面合理想象,能够写几句完整的话。
6.积累、背诵《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7.喜欢阅读,逐渐掌握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
1.认识“滩、椰、壳”等9个生字,会读“海滩”等12个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积累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
2.掌握独体字的查字典方法。
3.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4.根据画面合理想象,能写几句完整的话。
一、识字加油站
导语:(出示海滩、沙漠、高原、悬崖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大自然有迷人的沙滩,有无边的沙漠,还有令人向往的高原和带有神秘感的悬崖,让我们好好地欣赏一番吧!
1.课件出示四组词语并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指导。
2.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3.出示相应的词语图片,交流识记方法。
(1)加一加:氵+难=滩 木+耶=椰
(2)换一换:摸一漠、骏—峻。
(3)字源字理识字:崖。
4.观察这12个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每组第一个词交代典型地貌(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第二个词是该地貌代表性的植物(椰树、胡杨、雪莲、青松),第三个词是该地貌代表性的动物(贝壳、骆驼、骏马、雄鹰)。
5.对号入座,巩固识字。
(1)词语图片对对碰。读词语,把词语贴在相应的图片下。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6.联系生活经验,介绍自己了解的海滩、沙漠、高原、悬崖的独特自然风光。
二、字词句运用
1.学习查字典。
(1)师生一起复习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2)出示“亏、申、丹”三个字,边查边按照“部首、部首页码、除去部首有几画、字的页码、读音、组词”的要求把表格填写完整,比比谁最快查完。
(3)交流:独体字“亏、申、丹”的部首分别是“一、丨、丿”。
小结:查找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
(4)教师再出示几个独体字(皮、年、龙、业),学生进行查字典竞赛,师生评选出查得最快最准的学生,评为“查字典小能手”。
2.学习描写天气景象的四字词语。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这8个四字词语描写了云雾、风雨、冰雪、雷电等天气现象。
(2)出示这8个四字词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当时的情景。
3.学习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有趣。
(1)先读读题目要求,再读读这两个句子,试着和同桌说说句子有趣在哪里。
(2)全班交流。第一句,着重从雾自问自答的语言中体会有趣;第二句,从风擦汗、滚走圆帽子等一系列淘气乃至有点恶作剧的动作中体会有趣。
小结:这两个句子把雾、风都当作孩子来写,用上奇特的想象,让雾散、刮风等普通的天气现象变得有趣起来。我们今后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手法,让表达生动有趣。
(3)学生仿照这两个句子也来说一说有趣的句子。
三、写话
1.观察图画,同桌之间自由交流由图片所得到的信息,弄清图意。
(1)(课件出示写话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老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此时的表情,体会它紧张、害怕的心情。
(2)电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观察猫的脸部表情,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3)大胆地发挥想象,猜测小老鼠和猫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
(4)补充出示故事开头,请学生把这段话说完整: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
(5)同桌互说,提提建议,然后自己写话。注意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2.写话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指导修改。
3.把自己写的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1.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2.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3.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激发阅读绕口令的兴趣。
一、展示台
1.第一关:错别字大会诊。 (出示将“展示台”第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换成错别字)
(1)指名说这些字错在哪儿,教师订正。
(2)学生齐读订正后的词语,也可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
2.第二关:找不同。(出示第二组词语)
(1)独立读第二组词语,仔细观察加点字,对比加点字不同的地方。
(2)全班汇报,指名说加点字的不同之处。
明确:“纸”和“低”偏旁部首不同,“低”字右边还多一点;“士”和“土”是两横的长短不同;“今”比“令”少一点。
(3)齐读词语。
3.第三关:同音字大较量。(出示第三组词语)
(1)学生交流,发现加点字的特点,说说自己如何区分这些同音字。
(2)指导练习,通过语境了解字的用法。
(3)小练习:选字填空。
早上,老师( )着一群穿( )整齐的少先队员做早操。(带、戴)
请你坐( )椅子上,( )把这道数学题检查一遍。(在、再)
你可不可( )把这首( )经学过的古诗背下来?(以、已)
4.第四关:形近字大比较。(出示第四组词语)
(1)自由读,边读边想想加点字的区别。
(2)引导学生组词区分形近字。
5.各小组展示课前分工搜集的易写错的字词,说说自己辨字形、明字义的一些“妙招”。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数九歌》及观看视频,教师简单介绍“数九”的含义。
(1)明确“数”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ǔ,另一个读音是shù,可组词“数目、数字”。
(2)“数九”的含义: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十个“九”,刚好90天。
(3)介绍《数九歌》。
2.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教师范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节奏的变化,再通过边拍手边诵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欣赏歌曲《数九歌》等方法,熟读成诵。
3.结合日常观察到的气候变化说说民谣的意思。
一九二九时,天气转冷,手会感到寒冷,一般不出现在外;三九四九时,河面结冰,可供人行走;五九六九时,大地渐渐回春,柳树发芽,人们可在河边观赏柳枝;七九时,天气渐暖,冰消雪融;八九时,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九九之后再过一九,就到了春耕之时,田间地头,耕牛开始劳作了。
4.学生再读《数九歌》,接着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
三、我爱阅读
1.了解《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是一首绕口令,它把两个发音相近的字“鸭”和“霞”集中在一起,组成了简单、有趣、带有语韵的句子,读起来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2.图文对照。
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想象绕口令描写的有趣情景,结合图片,再互相交流各自对内容的了解,然后通过有节奏、快速的朗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3.内容理解。
五彩霞在天空中,麻花鸭在水里,麻花鸭怎么“游进”了五彩霞,五彩霞怎么又“网住”了麻花鸭呢?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重点指导读准“麻花鸭”和“五彩霞”,全班赛读。
要求: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通句子,三要读出喜爱之情,四要读出绕口令的节奏。
5.搜集其他有趣的绕口令,和全班同学交流着读一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四、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将《数九歌》《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读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