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497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497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497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49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49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49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4.3 海-气相互作用学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作业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1 次下载
-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学案 -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共60分。)
读图,完成1-2小题。
1.决定①→②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海拔高度 D.光照
2.③→④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局部水分变化引起的非地带性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地热 B.天山山麓的绿洲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D.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区
读我国主要农业分布简图,回答下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大牧区中畜种的分布能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非地带性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6.下图所示内容反应自然带的( )
A.植被高度变化 B.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回答下列7-8题。
7.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东西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洋远近不同 C.地势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
8.下列体现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横断山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陇海-兰新铁路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 D.从智利圣地亚哥到美国洛杉矶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
9.我国大陆东部的自然带,自南向北呈现出常绿阔叶林一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更替,其分布规律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
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据此完成10-11题。
10.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11.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五原(大致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反映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13.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
A.垂直分异规律 B.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甲表示的植被最可能是( )
A.针阔叶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15.造成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索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读“我国某山地海拔1200m以上东南坡和西北坡自然植被结构变化图(同一海拔高度条形图中上部为东南坡,下部为西北坡)”,回答16-17题。
16.该山地可能位于( )
A.陇 B.辽 C.鲁 D.闽
17.该山东南坡1400m高度上常绿阔叶林的比例大于1200m处,其自然原因可能是( )
A.热量更丰富 B.降雨更多 C.地形坡度更大 D.土壤更深厚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是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山地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海拔高度约是( )
A.南坡3800米 B.南坡2100米 C.北坡3900米 D.北坡2000米
19.该山地可能( )
A.北坡为背风坡 B.北坡为迎风坡 C.北坡雪线高 D.南坡林线低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20-21题。
20.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1.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对临近海洋地区的不同地点植物进行考察,绘制出简图(下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地区可能位于( )
A.西欧 B.横断山区 C.智利 D.澳大利亚东南部
23.图中a、b、c处植被垂直方向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光照、降水、温度 B.温度、降水、光照 C.降水、光照、温度 D.温度、光照、光照
某电影中的登山者从珠穆朗玛峰北麓开启攀登历程,出发点海拔约4000m,气温12℃。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自然带分别是( )
A.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B.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
C.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D.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
25.登山者开始进入③自然带时海拔约为( )
A.5000m B.6000m C.7000m D.8000m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山位于( )
A.天山 B.喜马拉雅山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7.该山冰雪带下限南坡较北坡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②北坡为阳坡,温度高 ③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④南坡为阳坡,温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之一,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用各高程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各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左图为天山山区各季节积雪面积比例图,右图两条曲线分别示意天山春秋两个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据此完成28-30题。
28.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29.据图分析天山春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特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春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B.秋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C.海拔1000米以下,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大
D.海拔1100-5200米,秋季积雪覆盖率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加
30.关于该图两条曲线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下,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B.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上,因气温降低,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C.乙曲线,海拔1100米以下,因无降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
D.乙曲线,海拔5300米以上,因气温升高,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二、综合分析题。(2题,共40分。)
31.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甲山脉位于 纬地区,其基带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4)乙图中山脉处于南半球,其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线指的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进而发育冰川。有关专家为了研究我国雪线的分布规律,假设每个城市或地区,都有一座海拔超过雪线的高山,推测这些高山至少有多高会出现雪线。如表为中国部分城市雪线高程预测统计表。
排序
城市
纬度(大约数)
预测雪线高程(米)
1
哈尔滨
45°N
3200
2
长春
43°N
3400
3
乌鲁木齐
43°N
3800
4
敦煌
40°N
4500
5
北京
40°N
3800
6
喀什
39°N
5000
7
大连
39°N
3900
8
银川
38°N
4300
9
太原
37°N
4000
10
济南
37°N
4200
11
西宁
36°N
4500
12
格尔木
36°N
5200
13
青岛
36°N
4100
14
兰州
36°N
4400
15
郑州
34°N
4400
16
合肥
32°N
4300
17
上海
31°N
4100
18
成都
30°N
4800
19
武汉
30°N
4300
20
拉萨
29°N
5600
21
南昌
28°N
4700
22
福州
26°N
4500
23
昆明
25°N
5000
24
广州
23°N
4200
25
南宁
22°N
5000
26
海口
20°N
5100
27
三沙
16°N
5200
(1)根据表中信息,概括我国雪线的分布规律。
(2)与纬度相当的其他城市相比,喀什、敦煌、格尔木、拉萨雪线明显升高,分析其原因。
(3)若海口市有一座海拔5100米以上的高山推测该高山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作业案教师版docx、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作业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复习题,共1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练,共9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