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九上教学设计整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 教案,共6页。
《敬业与乐业》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位近代思想家,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他就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他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了一次讲演——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深深启迪着学生们的心灵,这篇讲演以稿件的形式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敬业与乐业》。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简单介绍本文作者。
二、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议论性文章的定义:“议论性文章”的提法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概念的扩展,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还包括说理散文,以及阐述看法、观点的书信、演讲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2)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有观点,讲道理。
(3)论题: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观点。
(4)论点:作者针对某个问题的判断或观点。
2.初读感知
(1)阅读任务:自由默读课文,或跟随音频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及时圈出出来,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理解,并说一说:你认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任务检测:
①字音检测
蛀(zhù) 赦(shè) 禅(chán)师 精微(wēi)
旁骛(wù) 秘诀(jué) 羡慕(xiàn mù) 亵渎(xiè dú) 浪荡(dàng) 杜绝(jué) 妄(wàng)想 调(tiáo)和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法门,指修行者人道的门]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不及义: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②参考答案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设计意图:在扫清读音障碍的基础上,大致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作者的论题和中心论点讨论的都是“敬业与乐业”,但是文章2—5自然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无关”问题,这几个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呢?
2.探究方法
(1)细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每个自然段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
(2)思考:2—5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和“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
(3)明确第2—5自然段能否删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成果展示
预设1:
2—5自然段中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
Ø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Ø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Ø 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预设2:
2—5自然段不能删去,因为第2—5自然段强调先要有业。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引用孔子的话,说明连大圣人都拿无业游民没有办法,更加证实了有业的必要性。想要敬业、乐业必须要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基础。因此不能删去。
4.活动小结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演讲稿,为了将“敬业与乐业”的问题讲清楚,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的口舌来说“有业之必要”,可谓苦口婆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第2—5自然段能否删去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结构,为下面分析作者论证思路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一
过渡:本文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的呢?
1.探究任务
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请你梳理一下作者的论证思路。
2.过程安排
(1)小组成员细读课文,圈画出文中表示作者观点的语句,画完后相互交流,补充完整。
(2)交流讨论,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3)小组成员共同梳理,交流讨论,总结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4)小组形成结论,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3.成果展示
预设1:
文章可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1)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5)论有业之必要。
第三部分(6—7)论敬业之重要。
第四部分(8)论乐业之重要。
第五部分(9)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预设2:
本文的论证思路:
(1)提出问题:
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2)分析问题:
论有业之必要。(先说有业之必要,接着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有业是前提。)
论敬业之重要。(先解释敬业的含义,接着提出为什么要敬业的疑问,从“人”和“事”两个方面予以回答。最后设问:怎样才能把一件劳作做到圆满呢?即论证怎么才算“敬”,引用名言并列举事例,强调敬业于人生最为重要。)
论乐业之重要。(先从“做工好苦呀”谈起,指出与其说苦,不如自寻乐趣。接着提出只要坚持做下去,职业就会有乐趣。然后,从四个方面阐述理由,强调乐业之重要。)
(3)解决问题: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4.活动小结
这篇文章釆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一条一条地论证。条理清晰,思路清楚。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到通过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议论性文章论证思路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三)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自然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2.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关联词或设问句。
(2)小组内相互分享成果,并说说这些关联词或设问句等对梳理文章结构有什么帮助。
(3)组内选出最能引发组员共鸣的内容和理由,作为小组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成果展示
预设:
第6段的“总之”,是对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作为前面“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第7段用了一个设问的句式,将话题由为什么要敬业转换到怎么才算是敬业上。
4.活动小结
梳理作者论证思路的方法
除了梳理文章结构外,我们又学到了梳理段落关键词或关键句法,希望大家在将来遇到其他议论性文章时,能够将这两种方法融会贯通,快速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釆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一条一条地论证。条理清晰,思路清楚。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只是读懂文章的第一步。下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习。
五、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明确:要注意,本文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渴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多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目标。因此,梁启超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提示: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作者提倡“敬业乐业”的良苦用心。
2.课后作业
文章中有些说法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比如作者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但是一般人通常会认为职业有高下、好坏。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预设1:职业无高低,品流有尊卑。人的天资、能力是不同的,人尽其才就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如果一个人积极履职,尽心尽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就是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价值。这和政治家治理好国家的意义是一样的。
预设2:从对社会的贡献来说,与其说职业有高下、好坏,不如说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类发展的进程;而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其对社会的作用可能更多体现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我们强调要好好学习,就是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好的职业,能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
明确: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别人的观点,站在别人的立场评价观点的得失;也要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一些问题的认识。明确“业”的含义可以扩展作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本文。通过深入理解“敬业”精神打破学生头脑中职业认知的藩篱,真正领悟作者所说的“敬业”的核心。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表达。
【板书设计】
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乐业之重要
敬业之重要
有业之必要
论证过程
总结全文——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位近代思想家,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他就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他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了一次讲演——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深深启迪着学生们的心灵,这篇讲演以稿件的形式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敬业与乐业》。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简单介绍本文作者。
二、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议论性文章的定义:“议论性文章”的提法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概念的扩展,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还包括说理散文,以及阐述看法、观点的书信、演讲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2)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有观点,讲道理。
(3)论题: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观点。
(4)论点:作者针对某个问题的判断或观点。
2.初读感知
(1)阅读任务:自由默读课文,或跟随音频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及时圈出出来,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理解,并说一说:你认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任务检测:
①字音检测
蛀(zhù) 赦(shè) 禅(chán)师 精微(wēi)
旁骛(wù) 秘诀(jué) 羡慕(xiàn mù) 亵渎(xiè dú) 浪荡(dàng) 杜绝(jué) 妄(wàng)想 调(tiáo)和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法门,指修行者人道的门]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不及义: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②参考答案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设计意图:在扫清读音障碍的基础上,大致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作者的论题和中心论点讨论的都是“敬业与乐业”,但是文章2—5自然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无关”问题,这几个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呢?
2.探究方法
(1)细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每个自然段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
(2)思考:2—5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和“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
(3)明确第2—5自然段能否删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成果展示
预设1:
2—5自然段中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
Ø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Ø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Ø 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预设2:
2—5自然段不能删去,因为第2—5自然段强调先要有业。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引用孔子的话,说明连大圣人都拿无业游民没有办法,更加证实了有业的必要性。想要敬业、乐业必须要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基础。因此不能删去。
4.活动小结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演讲稿,为了将“敬业与乐业”的问题讲清楚,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的口舌来说“有业之必要”,可谓苦口婆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第2—5自然段能否删去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结构,为下面分析作者论证思路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一
过渡:本文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的呢?
1.探究任务
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请你梳理一下作者的论证思路。
2.过程安排
(1)小组成员细读课文,圈画出文中表示作者观点的语句,画完后相互交流,补充完整。
(2)交流讨论,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3)小组成员共同梳理,交流讨论,总结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4)小组形成结论,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3.成果展示
预设1:
文章可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1)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5)论有业之必要。
第三部分(6—7)论敬业之重要。
第四部分(8)论乐业之重要。
第五部分(9)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预设2:
本文的论证思路:
(1)提出问题:
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2)分析问题:
论有业之必要。(先说有业之必要,接着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有业是前提。)
论敬业之重要。(先解释敬业的含义,接着提出为什么要敬业的疑问,从“人”和“事”两个方面予以回答。最后设问:怎样才能把一件劳作做到圆满呢?即论证怎么才算“敬”,引用名言并列举事例,强调敬业于人生最为重要。)
论乐业之重要。(先从“做工好苦呀”谈起,指出与其说苦,不如自寻乐趣。接着提出只要坚持做下去,职业就会有乐趣。然后,从四个方面阐述理由,强调乐业之重要。)
(3)解决问题: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4.活动小结
这篇文章釆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一条一条地论证。条理清晰,思路清楚。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到通过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议论性文章论证思路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三)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自然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2.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关联词或设问句。
(2)小组内相互分享成果,并说说这些关联词或设问句等对梳理文章结构有什么帮助。
(3)组内选出最能引发组员共鸣的内容和理由,作为小组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成果展示
预设:
第6段的“总之”,是对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作为前面“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第7段用了一个设问的句式,将话题由为什么要敬业转换到怎么才算是敬业上。
4.活动小结
梳理作者论证思路的方法
除了梳理文章结构外,我们又学到了梳理段落关键词或关键句法,希望大家在将来遇到其他议论性文章时,能够将这两种方法融会贯通,快速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釆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一条一条地论证。条理清晰,思路清楚。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只是读懂文章的第一步。下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习。
五、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明确:要注意,本文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渴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多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目标。因此,梁启超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提示: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作者提倡“敬业乐业”的良苦用心。
2.课后作业
文章中有些说法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比如作者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但是一般人通常会认为职业有高下、好坏。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预设1:职业无高低,品流有尊卑。人的天资、能力是不同的,人尽其才就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如果一个人积极履职,尽心尽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就是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价值。这和政治家治理好国家的意义是一样的。
预设2:从对社会的贡献来说,与其说职业有高下、好坏,不如说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类发展的进程;而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其对社会的作用可能更多体现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我们强调要好好学习,就是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好的职业,能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
明确: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别人的观点,站在别人的立场评价观点的得失;也要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一些问题的认识。明确“业”的含义可以扩展作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本文。通过深入理解“敬业”精神打破学生头脑中职业认知的藩篱,真正领悟作者所说的“敬业”的核心。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表达。
【板书设计】
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乐业之重要
敬业之重要
有业之必要
论证过程
总结全文——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敬业与乐业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