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课时作业
地理大单元之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三)
——-海水的运动
【基础巩固】
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最低不低于30厘米。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除了海浪,潮汐对人类活动也有影响,积极利用潮汐的人类活动有( )
①潮汐发电②蓄水晒盐③稻田灌溉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D 2.B
【解析】1.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就量风浪大的季节。读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可知,该海域12-~2月风浪最大,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利用潮汐引起的潮位差可以进行发电,利用涨潮给盐田更新海水,利用涨落潮进行滩涂养殖,这些都属于积极利用潮汐的人类活动,①、②、④符合题意;潮汐是海水运动形式,其带来的海水属于咸水,不能给普通稻田进行灌溉,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可利用潮位差进行双向发电。2022年5月,它成为我国首座综合利用潮汐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潮光互补电站。下左图为该电站景观照片,下右图为当地某日潮高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潮汐能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 C.风力作用 D.日月引力
4.在天气稳定情况下,当日下列时段理论发电量最大的是( )
A.2-4时 B.4-6时 C.14-16时 D.16-18时
【答案】3.D 4.C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潮汐的基础概念。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故潮汐能的能量来自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D正确,排ABC。答案选择D。
4.由材料和图可知,该电站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和潮汐能,天气稳定的情况下,越接近正午,光照越强,太阳能越充足;由材料可知,电站为双向发电,在涨潮时需先关闭闸门等待潮水上涨,出现潮位与库区水位差后才能发电,同理,落潮时需先保持水位,等潮位下降,出现水位差才能发电。故潮汐发电较大时段由图可知为2-4时,6-10时,14-18时,20-22时。综合太阳能发电时段峰值,结合选项,可知一日中理论发电电量最大应在14-16时,故答案选择C。
潮区界是指潮汐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是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即潮水所带来的动力影响的最远的地方。潮区界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常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我国长江的潮区界平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下图为潮区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家住长江沿岸某市的小明同学发现其家附近一条汇入长江的河流河水在一天中常出现往复性流动,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D.潮汐
6.上一题中的小明同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攀枝花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7.下列关于长江潮区界的说法可信的是( )
A.长江枯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B.长江丰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
C.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潮区界位置年内变化幅度变小
D.受近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潮区界位置将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答案】5.D 6.D 7.C
【解析】5.河流河水在一天中常出现往复性流动,应是受潮汐涨落影响,D正确;气候、地形、洋流都不是导致河流出现往复性流动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6.该河流因受潮汐影响而在一天中河水常出现往复性流动,说明该河流位置应在潮区界至长江河口之间,正常应该为大通的下游城市,南京位于大通下游,D正确;攀枝花、重庆、武汉都位于大通上游,ABC错误。所以选D。
7.潮区界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常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长江枯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A错误;长江丰水期,潮区界位置应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B错误;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长江潮区界位置年内变化幅度变小,C正确;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长江潮区界位置正常将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D错误。所以选C。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数码所示的洋流中为暖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降温作用
C.洋流①能带来北极地区的冰山 D.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
【答案】8.C 9.D
【解析】8.图中①②④洋流都是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③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故选C。
9.P处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鱼类获得充足的饵料,形成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A说法正确;洋流②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寒流,寒流对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说法正确;洋流①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来自高纬海区,能带来北极地区的冰山,C说法正确;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会被自西向东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带到欧洲西岸,最终影响欧洲西岸的海洋环境,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素养提升】
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因为( )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③沿岸有寒流和暖流交汇
④位于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几年,浙江规定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 )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补渔船和渔网
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 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B 2.D
【解析】1.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的有利条件包括:沿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饵料丰富;沿岸有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使海水搅动,养分上浮。而该海域位于亚热带地区,且季节变化大也不是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2.“休渔期”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现象,能见度一般低于1000米以下。平流冷却雾是青岛海域海雾的一种主要类型,为暖湿气流受海面冷却凝结而成的雾,海水表层水温大于5℃且小于20℃的冷海面最易产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青岛沿海海域海雾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可能是( )
A.2月 B.7月 C.10月 D.12月
4.下列有利于海雾生成和维持的是( )
①对流运动强盛②上升补偿流影响③大气层结稳定④风向多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B 4.B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青岛沿海海域海雾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水温大于5°C且小于20°C的冷海面”和“暖湿气流”。据此可推测处出青岛沿海海域海雾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是7月,B正确;2月、10月、12月暖湿气流较7月少,海水温度较低,海雾出现频率较低,ACD错误。故选B。
4.上升补偿流可以降低表层海水水温,有利于暖气流在冷海面上迅速降温,使空气达到饱和,形成海雾,②正确;稳定的大气层结,抑制对流运动,阻止水汽向高空扩散,有利于海雾的维持,风向多变也不利于海雾维持,③正确,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落潮时水坝两侧形成水位差,潮水流入或流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左图为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右图为当地潮汐时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左图所示水位状态最可能对应右图中( )
A.2时前后 B.11时前后 C.17时前后 D.20时前后
6.潮汐发电的特点是( )
①能量来自太阳辐射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有周期性④发电量稳定⑤地域性较强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答案】5.C 6.D
【解析】5.左图所示水位状态近海地区海水水位较低,远海地区海水水位较高,因此该现象出现在海水的涨潮期,四个时间点中2时前后海水处于涨潮期,但潮高较矮,11时处于低潮水位,20时前后海水处于落潮期,17时前后海水处于涨潮期,潮高较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潮汐发电的能量来自于天体之间的引潮力,①错误;潮汐发电主要来自于水的动能,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②正确;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因此利用潮汐发电同样具有周期性,③正确;潮汐现象产生的海水高差具有不稳定性,潮汐发电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④错误;不同地区潮汐产生的高差差异较大,潮汐发电的地域性较强,⑤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由图可知( )
A.a是北半球寒流 B.b是南半球暖流
C.c是北半球暖流 D.d是南半球寒流
8.以下对该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及密度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a海域与d海域的盐度大小相同 B.a海域密度大于b海域密度
C.b海域盐度小于c海域盐度 D.d海域密度大于c海域密度
【答案】7.C 8.C
【分析】7.从图中可知,海水温度自北向南逐渐升高,说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排除B、D选项。等温线向哪一侧凸出,洋流就向哪一侧流动;由此可知,图中洋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流动的是b、d,向水温低的海区流动的是a、c。a、c为暖流,b、d为寒流,C正确、A错误。故选C。
8.同一纬度海区,其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大体相当,但若受寒、暖流影响,就会发生变化:暖流会使得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盐度升高,密度降低;而寒流正好相反。不同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及两极递减;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a海域有暖流流经,d海域有寒流流经,两者处于同一纬度,a海域盐度大于d海域,A错误; a处水温高于b处,则a处纬度比b处低,密度小,B错误;b海域与c海域纬度位置大致相当,b海域有寒流流经,c海域有暖流流经,则b海域盐度小于c海域,C正确;d处水温高于c处,则d处纬度比c处低,密度小,D错误。故选C。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潮汐是海水受到月球、太阳等天体作用,海面产生周期涨落的现象。杭州湾位于浙江钱塘江河口,每年8月18日前后,这里海面潮涌如万马奔腾、轰鸣而至,潮水涌向堤岸,白浪激溅,声势浩荡。钱塘江特殊的河口地形和水文状况成就了这里“天下第一潮”的美誉。
(1)从地形和水文特征角度分析钱塘江河口助力海潮“声势浩荡”的原因。
(2)观钱塘潮宜选择在靠近堤岸地势较高的位置,试说明原因。
【答案】9.(1)地形特征:河口呈喇叭形向东开敞;堤岸陡立。
水文特征:河口多沙洲,顶托海潮:8月河流水位较高,河水顶托。
(2)高处视野开阔,便于领略潮流从外海向河口涌动的旷景和变化过程,且较安全;靠近堤岸便于近距离综合感受,潮流拍打水岸的声音、形象之壮观。
【分析】(1)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从地形的角度来说,该地河口呈喇叭形向东开敞,加之堤岸陡立,涨潮时潮位迅速抬升,声势浩荡;从水文的角度来说,受河流沉积的影响,河口多沙洲,对海潮有顶托作用,且8月正值夏季,陆地径流量大,河流水位高,河水对潮水的顶托强,所以海潮“声势浩荡”。
(2)一方面,站在靠近堤岸地势较高的位置,视野开阔,便于领略潮流从外海向河口涌动的旷景以及其持续变化过程。同时,靠近堤岸便于近距离感受,既能感受到潮水拍打水岸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潮水的形象壮观,提高观潮体验。另一方面,地势相对较高,观潮的安全性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练习,共9页。
高中第一节 植被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植被精品达标测试,共8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秀一课一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