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展开复习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5分钟 5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
苏 轼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
B.颔联以声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声,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
C.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的,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自嘲的意味。
D.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
解析 D项,尾联中,诗人看到被贬之地的风光像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就如同在蜀江边的家乡一样,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答案 D
(2)(表达方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6分)
答案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夕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②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频酌淮河水[注]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 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和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由诗人饮淮河水起笔,写其不断地畅饮淮河水,并着一“频”字,形象地表现出其对此水的无限深情。
B.诗的第三句中“水多咸”既是写实,东南近海,水常有咸味,又暗讽南宋最高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
C.诗的第五句进一步写出淮河水的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
D.诗人杨万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诗第七、八句和此句一样,都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之思和忧愤之情。
解析 C项,“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分析错误。“郁郁”此处意为旺盛的样子,应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传达对中原抗金军民的崇敬之情。
答案 C
(2)(表达方式)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虽皆为咏水抒怀但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①诗歌第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诗人到淮河频频畅饮淮河水,表达了诗人对淮河水的无限深情;②第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衬托淮河水味美,表达诗人对中原故土的热爱;③第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表达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眷恋之情;④第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北岸的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诗人劝解他人不要饮用,透露出其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2022·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节选)
苏 轼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头诗人描摹烟江叠嶂总貌时就定下全诗基调:着眼高远、视野开阔、气魄宏大。
B.“积翠”言翠色之浓,“浮空积翠”即“积翠浮空”,千叠山积蓄无穷翠色,在远空浮动。
C.“萦林络石隐复见”生动描摹出两崖绝谷中青葱的树林和陡峭的岩石若隐若现的情状。
D.诗中描摹的画面景物高低远近,层次分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相衬,疏密有致。
解析 C项,“生动描摹出两崖绝谷中青葱的树林和陡峭的岩石若隐若现的情状”错误,“萦林络石隐复见”描摹的是百道飞泉穿林绕石,泉水若隐若现,最终“下赴谷口”。
答案 C
★(2)(表现手法)这首诗歌表现出作者以诗摹画的高超表现力,请试赏析“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6分)
答案 ①虚实结合(想象)。高且远的浮空翠色中,哪儿是云哪儿是山呢?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力,想象“烟空云散”之后山形显露。②化静为动。读者仿佛看到浮空的云烟舒卷流荡,渐渐逝去,露出了叠嶂高峻雄伟的形貌。静中显动,化静止的空间画面为流动的时间过程。
4.(2022·湖北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腊前月季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①已剥胭脂笔,四破②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注] ①尖:月季花蓓蕾的顶端,此指月季花苞。②四破:指月季花完全展开时的形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出句写普通的花,对句写腊前的月季,通过对比,表现腊前月季蓬勃的生机。
B.颈联出句把腊前月季的香味和桃李的香味进行对比,突出其香味非桃李可相媲美。
C.颈联中的“斗”字进一步刻画了腊前月季傲霜斗雪的品格,表现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
D.尾联写诗人的独特感受,点明题旨,照应首联;“喜作”“忘却”使诗歌语言活泼幽默。
解析 C项,“进一步刻画了腊前月季傲霜斗雪的品格,表现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错误,选项对“斗”的理解不准确,“更同梅斗雪霜中”还可以理解为与梅花在霜雪中斗艳。
答案 C
★(2)(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颔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解析 “胭脂笔”是把月季花苞比作胭脂色的毛笔,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用“胭脂笔”描摹月季含苞待放时的神情意志。“胭脂”是红色,“翡翠茸”是绿色,这里使用色彩词,红绿相衬,鲜艳亮丽。“剥”字表现月季绽开时顷刻间的动作,化静态的物象为动态美,又以“破”“包”两词,状描花萼托蕊,傲然而开。见出诗人观察之细致、描写之逼真,堪称独步。
答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季花苞比喻成一支胭脂色的毛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季花含苞待放的情态;②注重色彩描绘,红色的花瓣和绿色花蕊互相映衬,鲜艳亮丽;③化静为动,“剥”字表现月季绽开时顷刻间的动作,赋予静态的月季以动态美。
5.(2022·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即 事
杜 甫
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①犹自青。
多病马卿②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未闻细柳③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注] ①黄甘:黄柑,可食用。②马卿:汉朝司马相如字长卿,后人遂称之为马卿,体弱多病,备受汉武帝器重,后任中郎将,持节出使。③细柳: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之处,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写了群山孤亭、江风冥雨的景象,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暗示着诗人客居孤独悲凉的心境。
B.颔联紧承首联,“白鱼”承“江”,“黄甘”承“山”,鱼不受钓,黄甘犹青,蕴含着诗人对艰难生活的感慨。
C.第五句借用汉代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长期抱病的愁闷心情和对健康起居的迫切愿望。
D.第七句道出了作者身处动荡之地而朝廷不曾派兵平定内乱的失望心理,也委婉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
解析 C项,“表达了诗人长期抱病的愁闷心情和对健康起居的迫切愿望”错误。文意为司马相如不久被皇帝任命,“起”为“起用”之意,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前途无望的悲叹。
答案 C
★(2)(结构技巧、修辞手法)杜诗以技法老到、感情沉郁而著称,请结合本诗的尾句予以分析。(6分)
答案 ①技法上,采用了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漫延肆虐的洪水与作者的悲痛心境相映衬,生动形象,含蓄委婉。②结构上,“流浊泾”指洪水泛滥的眼前景象,与第二句江中狂风巨浪、雨水迷蒙、天地昏暗的景象形成呼应。③情感上,“流浊泾”一语双关,也隐喻动荡流离的社会现实,由个人之叹扩大为家国民生之悲,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旨。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
黄庭坚
县楼②三十六峰③寒,王粲④登临独倚栏。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⑤。
[注] 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县尉时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②县楼:登封县的城楼。③三十六峰:登封县近嵩山,山有三十六峰。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作《登楼赋》抒写怀念故土之情。王晦之与王粲同姓,而且先前寄给黄庭坚的诗中有怀土之念,诗中用其代指王晦之。⑤鲵桓:语出《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字,一说鲵为鲸,桓为盘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题目点明了王晦之登楼远眺后,赋诗一首寄给诗人,本诗是诗人回赠给他的诗。
B.颔联两句融相思于“春雨”“残阳”中,“一番”和“千里”分别体现了时间感和空间感。
C.颈联一“嗟”一“喜”,表达友人不能与诗人同醉的遗憾和对友人能自我宽解的欣慰。
D.尾联以“钓鲵桓”的形象表达了要有所作为的想法和待友人归来干一番事业的期望。
解析 D项,“表达了要有所作为的想法和待友人归来干一番事业的期望”说法错误。尾联化用庄子的典故表达的是希望摆脱烦琐的公务,归去过垂钓的隐士生活。
答案 D
★(2)(结构技巧)请从诗歌结构安排的角度赏析颔联的作用。(6分)
答案 ①颔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王晦之独坐高楼,一番春雨过后面对夕阳,思念千里外的自己的情景;②颔联承接上文,写友人独自登上城楼的内容,其中的“相思”之情与首联中化用王粲的典故,写友人来诗中的思乡念亲之情相照应;③颔联引出下文友人来诗以及诗人的和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28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28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文件包含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