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7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附解析)
展开二十七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建议用时:3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①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①本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归山居
刘 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写景手法的相同点和意境的不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从抒情的角度,谈谈本词的写作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 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②袁安:后汉一个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词下片重在写“愁”,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淞江
蒋 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
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
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居匠心,请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赤壁怀古
苏 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三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殿前欢·客中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鼎足对”即三句形成对仗,因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以鼎足对名之,多出现在元代散曲里。请结合作品相关文句,对此手法进行赏析。
二十七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①对比。将“燕子”与“海棠”进行对比。二月风雨,连绵不断。“燕子”经受不住风雨的打击,“海棠”却经雨不谢。②比喻。“燕子”喻趋炎附势、苟且偷安之人,“海棠”喻志趣高洁、气节高尚之人。③借景抒情。通过此景,寄寓诗人对失节者的厌恶和对守节者的肯定。
2.(1)在写景手法上,二者相同,都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描写“钟声”。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狗吠”“鸡鸣”。
(2)在意境上,二者不同。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的幽暗空寂意境。而陶诗描绘的是一种田园和平安宁、恬静优美的意境。
3.①直接抒情。“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盖世功名将底用”“未要论穷通”等句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表达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②间接抒情。“山下路”“黄尘”“归鸿”景物由近及远,引发作者无限感慨。作者触景兴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地”兴怀,由景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③化用,比喻。“人生长恨水长东”句化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用语强调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作者为此赋予新意,在无可奈何之上更表现出一种自我宽解。
4.①借景抒情。前六句写诗人独居山中,见雪满山,营造寂静清幽的氛围,引出尾联对友人的忆念之情。②用典,想象。尾联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赞美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
5.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残灯而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词人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答出三点即可)
6.①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近景,“岛外溅溅弄月波”写远景,层次安排井然有序。②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写出了周围树木的茂盛;“溅溅”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③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
7.(1)内容不同:①聚焦的历史人物不同。苏辙诗聚焦于曹操,苏轼词聚焦于周瑜。②抒发的情感不同。苏辙诗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苏轼词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
(2)表达方式不同:苏辙诗以记叙、议论为主,苏轼词以描写、抒情为主。
(3)风格不同:苏辙诗朴实无华,理性客观;苏轼词雄浑豪放。
8.①曲中“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三句使用鼎足对。对仗工整,音节和谐;②全由名词组成,色彩鲜明。青、红、白等色调的组合配搭,营造了色彩鲜明的意境。③为下文“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的感慨作了充分的铺垫。③三句运用鼎足对,列举几个关山要地,“青泥”“剑关”“湓江”“连云栈”等,把“南来北往”到处漂泊的心酸劳累具象化,生动表现“风雪千山”的“行路艰难”。④这三句借助用典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有时间的交织,又包含空间的延伸,具有丰富的内涵。(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5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5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附解析),共5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6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6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