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
展开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③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
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①骨髓:在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分
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②胸腺:在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青春期后逐渐退化。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③脾:在胃的左侧,呈椭圆形,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
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及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④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沟部,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微生物。
⑤扁桃体:咽腭部,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内部有许多免
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3)免疫细胞。①种类。
②抗原呈递细胞(APC)。
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
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2)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识别方式: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______来辨认人体所有细胞膜表面具有的多种标签蛋白,以及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带有的身份标签。
①抗原:能引发_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抗原。②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__________,称为抗体。
2.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
(1)B 细胞活化的条件。(2)通常情况下,一个 B 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
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3)抗原呈递过程的实现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4)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3.细胞免疫——靠 T 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
(1)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等参与。
(2)细胞免疫过程中作用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细胞毒性 T 细胞也可分泌细胞因子。(3)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加速细胞毒性 T 细胞的
(4)活化的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________。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或被其他细胞吞
噬。若靶细胞遭病原体伤害致死,则属于细胞坏死。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5.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效应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比初次免疫________________,产生抗体浓度高,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进入患病阶段将它们消灭,如图:
注:通过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
6.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
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____________,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类型及不同
考点三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免疫过强)。
①概念:已__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_____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②反应机理:③特点:反应有________之分;有明显的___________和个体
④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_________________。
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①概念:免疫系统对__________发生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②发病机理(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
③常见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①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___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 HIV 入侵 T 细胞导致的艾滋病
(1)疫苗:疫苗通常是用_________或________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器官移植:医学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3)免疫诊断: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
(4)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例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使用免疫抑制剂。
3.有关 HIV 的高频考点归纳。
(1)HIV 感染人体后,HIV 浓度和血液中辅助性 T 细胞的数量
①HIV 数量与横坐标的交点不为“0”,是因为在 HIV 感染初
②在出现临床艾滋病症状的 C 阶段,辅助性 T 细胞数量持续下降,但不为“0”,原因是 HIV 主要侵染辅助性 T 细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依然可以增殖分化 T 细胞。
③HIV 主要侵染辅助性 T 细胞,与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受体
④在 HIV 侵入人体的初期阶段,辅助性 T 细胞数量增加,人体的免疫系统能消灭大部分 HIV,只是后来随着 HIV 的复制,辅助性 T 细胞数量持续下降。
(2)HIV 在辅助性 T 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①HIV 侵入人体辅助性 T 细胞后,以 HIV 的 RNA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 DNA,并整合到人的染色体 DNA 上。②病毒 DNA 转录生成 mRNA 片段,指导合成病毒蛋白质。
③新合成的病毒 RNA 和病毒蛋白质等物质又装配成更多的
④新的病毒释放出来,又去攻击其他辅助性 T 细胞,最终使
辅助性 T 细胞数量持续减少。
【基础测评】1.易错诊断(1)B 细胞和 T 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
T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 细胞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2)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细胞毒性 T 细胞能产生记忆细胞。)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
(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等
答案:(1)× (2)× (3)× (4)×
2.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
A.图中细胞①~⑧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④⑤⑥⑦的产
B.细胞①属于淋巴细胞,它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
C.细胞⑦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能
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3.关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B.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C.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B 细胞均可呈递抗原D.T 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分化为不同的功能亚群答案:A
4.血清疗法是将治愈的患者的血清注射到对应血型以及相应疾病的患者身上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利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血清制品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体内曾发生了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血清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相应的抗体
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血清可以用来治疗和长期预防新
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血浆不适合直接注入新型冠状病
考向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典例 1](2021 年湖南高考)鸡尾部的法氏囊是 B 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
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 B 淋巴细
D.雏鸡感染 IBDV 发病后,注射 IBDV 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法氏囊是 B 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 B 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 正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 B 淋巴细胞的产生,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 正确。法氏囊是 B 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 B 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IBDV 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 错误。
(1)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 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特异性
(3)B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此外,抗体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地位,T 细胞产生不足(如胸腺发育不良)或受损(如艾滋病)将使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
【考向集训】1.(2022 年河北高考)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 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B.sIgA 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 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
解析:图中甲为浆细胞,能够合成分泌抗体,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 正确。sIgA 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从而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B 正确。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等,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 正确。sIgA 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未体现监控和清除功能,D 错误。
2.(2022 年广东江门模拟)如图为初次和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包括 IgM 和 IgG)数量的变化示意图。某入境人员(甲)在三日内进行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相应抗体 IgM 检测结果阳性、IgG 检测结果阴性(阳
性表示有检出,阴性表示未检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IgM、IgG 两种抗体分别由浆细胞和记忆 B 淋巴细胞分泌B.IgM、IgG 两种抗体的出现时间和免疫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C.对比三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可说明核酸检测不具有特
D.甲的综合检测结果提示其很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已
解析:IgM、IgG 均为抗体,抗体均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记忆 B 淋巴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抗体,A 错误。IgM 抗体在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时出现的时间均早于 IgG 抗体,而在两次抗
原刺激时,IgM 抗体量均低于 IgG 抗体,而抗体量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可说明这两种抗体的出现时间和免疫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B 正确。对比三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不能说明核酸检测不具有特异性,而且核酸具有物种特异性,因此核酸检测一般具有特异性,C 错误。甲的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存在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但检测不到新型冠状病毒,说明其很有可能为早期感染者,若为已治愈的患者,也就是感染过,但体内病毒已被清除,所以应为 IgM(-)IgG(+),D 错误。
考向 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典例 2](2021 年广东高考)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
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 T 细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
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的免疫防卫功能
解析: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使其内部核酸失活,失去繁殖和感染能力,该方法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①正确;②接种后,疫苗作为抗原会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疫苗已灭活不能大量增殖,②错误;③接种后,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③错误;④二次接种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④正确。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图解
【考向集训】3.(2022 年湖北名校联盟模拟)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 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需要两
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
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
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
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 T 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
解析: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抗原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胞吞进入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A 正确;分析图可知,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但浆细胞是 B 淋巴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因此引起浆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不是抗原和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B 错误;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癌症患者体内,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机体产生相应记忆细胞,C 正确;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 T 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影响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避免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从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D 正确。
4.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免疫,物质Ⅱ为________。
(2)细胞 B、C、D 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 T细胞外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 DC细胞外还有图甲中的细胞________(填字母)等。
(4)DC 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 DC 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 DC 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 T 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解析:(1)由图示中物质Ⅱ的形态可知,物质Ⅱ为抗体,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2)细胞 B、C、D 依次为辅助性 T细胞、B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其分化程度最高,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B 淋巴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即 B 和 C。(3)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且 B 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即图甲中的细胞 A 和细胞 C 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
答案:(1)体液 抗体 (2)D B、C (3)(特异性)识别 信息
交流 A、C (4)(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 细胞
考向 3 二次免疫反应
[典例 3](2019 年全国Ⅲ卷)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1)为确定 A、B、C、D 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
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
(3)A 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
_________(答出 2 点即可)。
解析:(1)抗体是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为确定 A、B、C、D 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2)分析表格的处理可知,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 A、D。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组小鼠二次
免疫产生了针对抗原甲的特异性抗体。(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答案:(1)抗体 (2)A、D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3)A 组小鼠二次免疫产生了针对抗原甲的特异性抗体
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考向集训】5.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
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②增殖分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
D.图甲中的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解析:由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辅助性 T 细胞、B 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 B 细胞,B 错误。体液免疫中 B 细胞需要接受两种信号刺激才能分裂、分化,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辅助性 T 细胞)全部失去,则体液免疫会全部丧失,C 正确。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 错误。
6.(2022 年全国甲卷)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 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
式是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人体 T 细胞产生的场所是骨髓,但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其方式是胞吞。(3)由曲线可知,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其原因是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
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4)由于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将疫苗接种多次。
答案:(1)胸腺 浆细胞 (2)胞吞 (3)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4)将疫苗接种多次
考向 4 免疫功能失调与免疫学应用
[典例 4](2021 年河北高考)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 VZV 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 年,研究者对某地 2007~2015 年出生儿童的 VarV 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
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 VZV 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VZV 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 VarV 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 VarV 后,B 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2014 年、2015 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 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 VZV 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
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 VZV 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造成的。(4)易感人群接种VarV 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 VZV 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
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答案:(1)组织液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卫 (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 VarV 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考向集训】7.(2022 年广东深圳调研)将某种小鼠分成两组,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乙组小鼠异种植皮。3 天后,将乙组小鼠分为 A、B 二组,A 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B 组小鼠每天注射一定浓度的环孢素 A,每天检测植皮的成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A.甲组实验结果说明自体植皮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B.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与特异性免
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
C.导致 A 组和 B 组小鼠植皮成活率下降的免疫方式主要是细
D.A、B 组实验结果说明,一定浓度的环孢素 A 能增强免疫排
解析:甲组小鼠自体植皮,成活率 100%,说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 正确;由曲线可知,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这与特异性免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B 正确;免疫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C 正确;由 A、B 组实验证明,环孢霉素 A 能提高植皮存活率,主要是环孢素 A 能减弱免疫应答,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D 错误。
8.(2021 年北京西城区期末)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
(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 B 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D.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2免疫器官,4免疫活性物质,先天性免疫,病原体,多种病原体,某一特定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最基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2辨析抗原与抗体,免疫反应,特异性,浆细胞,蛋白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8单元 第26讲 免疫调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8单元 第26讲 免疫调节,文件包含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6讲免疫调节pptx、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6讲免疫调节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